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史纵览》2010,(8):F0004-F0004
肥西县山南镇地处合肥、六安、舒城三市(县)交汇处,因位于大潜山南而得名,辖23个行政村,3个农村社区,1个街道居委会,镇域面积208平方公里,总人口8万人。山南镇交通便利,315省道贯穿全境,是中国农村包产到户发源地、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安徽省全民健身示范乡镇。  相似文献   

2.
《江淮》2010,(10)
<正>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山南镇位于中国百强县——肥西县之西南,1978年,山南镇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在全国率先实行包  相似文献   

3.
黄兆儒 《党史纵览》2008,(12):31-32
中国改革始于农村.农村改革始于安徽.可是一直以来.人们只知道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和肥西县山南区的包产到户。其实在改革开放之初.地处大别山下的霍山县.改革的涓涓山泉已汇成了奔腾春潮。  相似文献   

4.
《红岩春秋》2008,(6):F0003-F0003
山南镇位于安徽省肥西县西南,历史悠久,风光秀丽,为肥西两大古镇之一。小井庄位于山南街道西南1公里,省道315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因庄前有一口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水井而得名。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首先掀起了改革的浪潮。这场史无前例的改革,是以建立和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为标志的。在这场改革中,安徽在全国率先起步,而肥西县则是实行包产到户的发祥地之一,和风阳县一道在全省率先打破“左”的精神枷锁,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安徽是我国新时期农村改革的发源地,这已是全省和全国人民的共识。然而,就全省范围而言,农村改革起源于何县,以何种形式责任制的产生为标志,多年来人们尚未达成一致意见。有人认为肥西县最早实行包产到户,故而应是改革的起源地;也有人认为凤阳、来安两县实行包产到组的时间更早,更是农村改革发源地;还有人认为风靡全国的大包干由凤阳农民首创,凤阳才是农村改革真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改革史的研究中,有一种较为流行的看法:改革在农业领域率先突破,是因为农业比较"边缘"。诺贝尔奖获得者科斯教授和助手王宁便持这种看法,他们认为农业改革(包产到户)是一场"边缘革命"。对此,笔者并不认同。通过分析改革的背景,包产到户在地方的实践过程、在中央的决策过程,笔者研究发现:农业在当时的中国并不"边缘",而是处于核心的地位。包产到户由禁区走向正名,是一场渐进式改革。也就是说,这是"核心突破"的过程,而非"边缘革命"。  相似文献   

8.
全国农村第一步改革是安徽带的头,肥西是最早试点县之一。1978年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肥西县山南区黄花大队为了渡过灾荒,悄悄把土地借给社员种“保命麦”,随即由借地渡荒发展到包产到户。这朵家庭联产计酬的“黄花”迎风绽放,在寒意渐浓的江淮大地上掀起了阵阵波澜。一时间,“人民来信”雪片似的飞向所在的六安专区、安徽省委。正当人们迷惘困惑之际,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两次亲临山南视察指导,成为安徽农村改革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9.
正1936年冬,时任中共合肥特别区委书记的董成荣英勇牺牲。他是土地革命时期著名的肥西籍烈士之一。84年来,董成荣烈士的忠骨埋葬在何处,人们一直在苦苦寻找。董成荣(1901-1936),肥西县山南镇人。1931年入党,先后任中共合肥四区区委书记、中共合肥特别区委书记等职。1936年冬在肥西防虎山牺牲,时年35岁。  相似文献   

10.
杨泽荣  高玉凤 《实践》2009,(1):28-28,29
30年前,被称为内蒙古"小岗村"的托县中滩公社,率先进行了"口粮田"包产到户的家庭承包制改革,开启了内蒙古农村牧区改革的先河. 30年后再回首,从包产到户到农村税费改革,中国农村经历了历史性的变革.如今,我国的农畜产品供给已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1.
王建柱 《先锋队》2012,(19):42-44
他的名字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场战役——农村包产到户联系在一起的,他所主持起草的"75号文件"和五个"一号文件",为饱受争议的包产到户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中国农村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牢固的基石。30多年后的今天,这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农业进程的老人,尤其不该被人们遗忘。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的起点是以包产到户为标志的农村改革。而在此之前,高层争论异常激烈。在势不两立的政治气氛下,杜润生试探性地提出,先在贫困地区试行包产到户。  相似文献   

12.
正现在说到"工分"、"工分册",不要说城里人,就是乡下的年轻人也说不出个道道了。不过,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的农村,一个人的价值、一家人的生活,可都离不开这东西,它是全家人的希望。想当年,人民公社制度造就了亿万公社社员,亿万个公社社员也就有亿万个记录劳动出勤的"工分册"。而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工分册"自然失去了它的存在价值,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还有多少个"工分册"被完好地保留着呢?在安徽省肥西县山南镇,就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至今还保留着好几百份"工分册"等资料。  相似文献   

13.
1978年,安徽省肥西县、凤阳县、来安县一些地方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他们的行为代表了亿万农民挣脱旧体制束缚,求得生产自主、获得温饱的强烈愿望。他们的大胆创新,最终在邓小平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在安徽省乃至全国全面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央连续发了五个一号文件,支持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和产品分配权,引导农民发展商品经济,农民长期被压抑的生产积极性猛烈地迸发出来,农林牧副渔业一时间得到迅速发展,粮食产量成倍增长。短短几年,多数农民实现了温饱。  相似文献   

14.
肥西县总人口89万.辖14个乡镇、295个村,现有基层党组织1732个,党员36747名,其中农村党员27名,占总数的75.7%.近年来,肥西县各级党组织以"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突出重点.创新机制,优化格局,服务"创争",为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启动的。在包产到户这场伟大的农村变革中,广东、安徽、四川的改革走在全国的前列,涌现了许多敢闯敢干的改革先驱。吴堂胜,当时广东湛江地区海康县(今雷州市)北和公社谭葛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就是最早试行包产到户的改革者。 在进行广东农村改革历史的研究中,我们  相似文献   

16.
<正>"关岭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既搞好石漠化治理,又解决当地居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30多年前,关岭自治县顶云人冲破各种阻力,率先实行"定产到组、包产到户",与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成为全国农村改革的两面旗帜。今天,石漠化面积曾占全县总面积71%、有"石漠化王国"之称的关岭自治县,通过绿化造林,发展特色产业,石漠化治理成效卓著,形成闻名于世的"关岭模式"。  相似文献   

17.
《江淮》2008,(11)
改革开放是从农村起步的,首先取得重大突破的是安徽。安徽的农村改革,最早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和支持。小平同志说:"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  相似文献   

18.
包产到户的伟大胜利不等于“三农”问题已经解决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两次重要的改革。一是由1978年开始,从安徽农村自发地兴起的包产到户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是近两年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中国的粮食问题可以说基本上解决了。但是,在我国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普遍不高,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包产到户的潜力已经发挥得差不多了。邓小平同志早在11年前就讲:“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  相似文献   

19.
《福建党史月刊》2014,(15):39-39
正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有人提出包产到户问题,因为没有准备,后来会议公报明确说"不准"。近来,有些文章和史料表明,中央是陈云较早表态支持,包括姚依林等。事实上1962年陈云就主张过借田、扩大自留地、私人养母猪,乃至可试行包产到户等等。胡耀邦还到安徽调查责任田(即包产到户),向中央报告认为是"确实起过积极作用但又  相似文献   

20.
农村改革打头炮。1977年6月,万里担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后,经过大量调查,对农业问题有了深刻了解。当有些地方暗地搞包产到组的事情被汇报到省委后,万里立即批示"我看可以试验"。1979年2月初,万里在安徽省委会议上主张在山南区进行包产到户试验。山南区的试验很快见到成果,并传到别的地方。1979年,虽然安徽遇到旱灾,但农民积极性高,粮食还是增产了。不久,四川、内蒙古、河南、贵州都普遍推行了包产到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