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是一则关于斯芬克斯因子的不同组合与变化的寓言,展示了理性意志、自由意志和非理性意志之间的伦理冲突.培尔的“白日梦”是其兽性因子的表达与彰显,培尔的“出行”是对伦理责任的逃逸和规避,是其理性意志处于蒙昧状态、非理性意志肆意膨胀的体现;培尔的“归家”是其理性意识得到提升,克服非理性意志,摆脱兽性因子,向人性因子靠拢的选择,最终成为与兽相区别的、伦理的存在.本文紧扣“白日梦”“出行”“归家”三条伦理主线,通过逐一解构伦理选择、伦理身份、伦理意识等若干伦理结,来试图剖析易卜生蕴含在作品深处的道德旨趣:在受到道德指引、遵守道德准则的情况下,人的理性意志就会增强,人性因子得以彰显,人会成为一种伦理的存在;如果缺乏伦理意识,违背道德准则,缺乏道德指引,人的非理性意志就会占据上风,兽性因子就会失控,人就会误入歧途,实施伦理犯罪,引发伦理混乱.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部伦理悲剧,《布朗德》围绕着“母亲抱憾西归”、“幼儿患病夭折”、“妻子绝望自杀”和“悬崖葬身雪山”的剧情而展开,其悲剧的根源在于他淡薄的伦理意识、偏执的自我中心,以及空泛的道德说教、伪善的道德行为,不切实际地追求“全有或全无”的宗教事业,逐步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从而多次做出错误的伦理选择,因而走向毁灭。文章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关注作为牧师的布朗德同时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的多重伦理身份及其感情纠葛,探讨布朗德所遭遇的道德困境及其颇有争议的伦理选择。作家一方面以外部聚焦的叙述方式关注布朗德的道德行为及其布朗德周边人们对布朗德的道德评价,另一方面以内视聚焦关注着布朗德自我赎罪的心路历程。剧本围绕着布朗德的家庭、婚姻、亲情和事业等伦理关系而展开,由此讨论所引发的关于责任、义务、使命、孝顺、仁爱、仁慈、信仰、死亡、恐惧、绝望、自责、自杀、负罪、救赎等伦理命题,透视了戏剧人物的生命历程中对道德力量的渴望以及以死赎罪的自我诉求,体现了作者易卜生对于人类理想道德法则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3.
Edward Albee’s Everything in the Garden is an ethical tragedy caused by hedonism. Both the hero and heroine lost their rationality for the sake of pursuing the satisfaction of desire, who finally committed the fearful ethical crime, murder, under the control of animal factor. Through the play, the playwright deliberately emphasizes the process of how a happy family moves towards abyss step by step due to the domination of material desire. The destruction of the family means that the “fun morality”, which represents the irrational will, finally defeats the “goodness morality”, which represents the rational will. This paper uses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as the study method, through analyzing the ethical issues in the play, such as characters’ rational loss, moral turpitude, and lack of ethics, intending to seek the ethical prospect of Albee: by writing characters’ pursuit of extreme “fun morality” and the serious result brought by it, Albee attempts to arouse people’s yearning for “goodness morality”.  相似文献   

4.
着眼于形成之际的具体历史条件和思想文化渊源,以情感因素在其中的缺失成因分析为主线,综合运用经济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对自由意志罪过理论在形成过程中理论得失的历史成因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能为正确认识自由意志罪过理论开启新窗口,并为进一步探究其它罪过理论形态的历史成因开辟新道路。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出于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制度的政治需要,在由特定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社会意识的熏陶和浸润下,以认肯理性为特征的自由意志罪过理论脱胎而出,而就历史发展的总体而言,情感因素却一直未能在罪过理论之中获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意思表示是行为人将内心意思彰显于外部,并决定民事行为存在与民事行为效力的行为。意思表示具有二重性,一是意思表示的形式性,二是意思表示的实质性。在此基础上探讨意思表示的构造,与相关学说进行比较,可以从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对比中解析意思表示的概念,深化对意思表示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文学主体性论争"集聚了中国当代文论变革的核心理论问题,对当代文论多元态势的启动和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囿于时代精神资源和文化语境的限制,也不可避免地带上了一些值得反省的局限.如果将此论争看成一个充满对话与矛盾的社会文本来解读,会发现论争各方的观点和相互作用基本呈现了新时期文论发展的内在张力和线索.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公民财产的不断增加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公证机构办理遗嘱公证也日益增多,为确保公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公证员要对当事人申办的公证事项进行全面的、慎重的审查,为当事人提供安全、方便、高效的法律服务,让公证真正地服务于民。  相似文献   

9.
当前,文学的创作、读者和批评三者处于一种相互疏离的关系,新时期文学之初那种紧密的关系已不存在.这是一种过渡性状态,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文学创作、读者、文学批评三者的关系,将会逐渐靠近.三者关系的整合,尚待时日,需要有一个相当的过程,才能达到彼此合理、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0.
教育道德是从伦理学的角度用道德的本质来审视教育活动及其过程。从根本上说,教育共同体是一个伦理实体,教育善恶是教育道德的具体体现,教育是道义的事业、是求真的活动、是公平的“砝码”。教育从善的最终实现,要依靠“教育中人”的德性修养和制度德性来保证。“伦理实体”的论断给教育道德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撑,是关于教育道德的一种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一词有多重含义,西方历史哲学乃根据对历史的两分法,即历史事实和历史著述,而有"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两大流派.中国古代对历史有三分法,即史事、史文、史义,史义即为中国的历史哲学,同时史义又包含有"历史之大义"与"吾心之精义"两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继承法》对普通遗嘱的形式和效力规则作出了规定,但现有某些规定存在一些明显不足。我们应当从我国新时期调整继承关系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借鉴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成功立法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重新划分并拓展遗嘱形式、规定设立遗嘱的形式标准和程序、取消公证遗嘱最高效力的规定、对录音录像遗嘱的制作和使用加以严格限制、完善见证人资格制度等多方面对我国《继承法》进行全面的修订和补充。  相似文献   

13.
美国19世纪杰出诗人朗费罗以其充满神话传奇色彩的长篇叙事诗《海华沙之歌》,再现了早期印第安人的历史与文化。但是,此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以欧洲文明至上的偏见遮蔽了印第安人被殖民的历史原貌,因而成为一种充满了帝国主义话语的殖民主义文本。本文通过对《海华沙之歌》进行文本细读和对朗费罗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进行分析,探讨朗费罗对印第安人的再现,并进一步阐述这种再现背后潜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校园中流行音乐流行现状的理性分析,提出学校音乐教育、音乐创作以及社会传播的应对策略,使流行音乐向着有利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必然结果,从制度和心灵的双重维度实现了中国政治伦理秩序的建构,对中国政治文明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秩序的制度和心灵的双重建构,应该成为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目标和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政治与道德或法律与伦理 ,都是社会的基本价值元素 ,他们共同构成社会和国家生存与生长的规范基础和理想目标。作为社会政治治理的基本规范 ,法治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 ,具有作为社会国家治理方式的基础地位 ,而德治是政治的合道德性或伦理合理性 ,这是民主法制基础上的道德正当性诉求。德治与法治的内在价值关系应当是相互配应和相互支持的价值资源互补关系。这种政治伦理理念应当成为现代民主社会条件下的以德治国所追求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高职特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理论课,必须将高职理念贯穿和融入到课程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之中,着力培育并凸现课程的高职特色。  相似文献   

18.
要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 ,就必须正确理解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包括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地为群众谋利益等。其中体察民情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 ;了解民意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前提 ;集中民智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环节 ;珍惜民力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要求 ;凝聚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萧红与三毛都是极富才华的女作家,尽管她们生活的时空不同,命运也不相同,但她们都具有自觉的生命意识萧红在抗击"男权文化"方面慷慨悲歌,尽显女性意识的自觉;而三毛在张扬"自由生命"方面独步世界.她们都在自己的时代活出了精彩,自觉的生命意识使她们的人生与众不同,这才是其构筑自己独具韵味的具有生命自传特色的艺术世界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文章反思了英国自由诗理论对法国象征主义诗学的片面解读,梳理了象征主义之后的新生代诗学对英国现代主义诗人弗林特的重要影响,并以弗林特为媒介,研究庞德、奥尔丁顿、洛厄尔等人对法国诗学的接受和调整。文章认为,法国新生代诗学的“节奏常量”、“调子”理论影响了弗林特的“无韵的调子”说,而弗林特的“无韵的调子”说,又促进了英美现代主义诗人对自由诗节奏特性的寻找。这种影响关系的研究对于理解英美自由诗与法国诗学的复杂关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