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谒陈独秀墓     
有机会去了一趟安庆,看了陈独秀墓。 如今,基地不叫墓地,改叫“独秀园”了。独秀园的入口处,有一长60米,高4米的长卷花岗岩浮雕——《惊雷》,上面镌刻着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领导五四运动,创建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人生轨迹。浮雕的对面,是一座雄伟的汉白玉石牌坊,  相似文献   

2.
1919年6月,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研究室与监狱》的随感录,文中称:“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实验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如其所言,陈独秀一生先后五次被捕入狱,累计监押时间达五年之久,可谓过足了“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五次被捕,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了陈独秀一生丰富的斗争经历.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领袖,连任中共中央五届书记,在早期生涯中,有着许多“独秀”之处。 东拼西凑中“秀才” 陈独秀院试考中秀才是个天大的笑话。试题是“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的截答题。独秀一看这乱七八糟的题目,就想来个东拼西凑对付,他把读过的《昭明文选》上鸟兽草木的难字和《康熙字典》上荒谬的古文,牛头马嘴一装,狗尾续貂一拼,连大哥看了他的草稿都直摇头叹气,斥之“胡来”! 这“奇文” 偏被阅卷大师“慧眼”相中,让他中了第一名秀才。 由此可见,青年陈独秀是个不受束缚的追求个性自由、思想开化的小知识分子,对墨守成规的仕途,仅是难违家长教导而违心地应付。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12月20至22日,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年会暨"认真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研究中共建党初期陈独秀"研讨会在陈独秀的诞生地安庆市召开。研讨会由安徽省陈独秀研究会、安庆市独秀园管理处共同主办,北大安徽校友会、中国科技大学陈独秀研究中心及厦门合兴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协办。与会学者围绕中共建党初期的陈独秀等研讨主题,展开了广泛和深入的研讨,拓展了相关研究领域。现将研讨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党史文苑》2014,(11):50-50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七日至五月九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此时正是大革命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但是,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并没有承担起挽救革命的重任。会上,陈独秀代表中共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长达六个小时的《政治与组织的报告》。  相似文献   

6.
金妍 《党的建设》2008,(1):61-61
陈独秀1937年8月出狱后,中国共产党表示欢迎。1937年11月20日出版的党中央理论刊物《解放》,还发表了时评——《陈独秀先生到何处去》,并以尊敬和期待的口吻说:"当独秀先生恢复了自由以后,大家都在为陈先生庆幸,希望他在数年的牢狱生活里虚心地检讨自己的政治错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 原名陈庆同,这是按照陈氏家谱起的一个名字。1914年,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失败以后,进步知识分子普遍感到彷徨苦闷,而陈独秀却在酝酿创办《青年》刊物,发动新文化运动。陈为了反映当时自己的胸怀和抱负,便借取安庆周围一座独秀山拔地而起之意,改名为陈独秀。 张太雷 乳名泰来,取义于“否极泰来”。上学时,改名张复,取义于  相似文献   

8.
金妍 《党史纵横》2007,(10):42-42
陈独秀1937年8月出狱后,中国共产党表示欢迎。1937年11月20日出版的党中央理论刊物《解放》,还发表了时评——《陈独秀先生到何处去》,并以尊敬和期待的口吻说:"当独秀先生恢复了自由以后,大家都在为陈先生庆幸,希望他在数年的牢狱生活里虚心地检讨自己的政治错误,重振起老战士的精神,再参加到革命的行伍中来。"陈独秀  相似文献   

9.
正陈独秀的自传稿是在好友胡适的怂恿和鼓动下写的,虽然只有短短两章,但却有响遏行云之势,甚至有人认为它比陈独秀的生命更重要。陈独秀去世后,他的朋友静尘在一篇悼念文章中写道:"陈独秀死了,我不为独秀的生命哀,也不为独秀的不能成功哀——因为政治上的成功不一定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在一生的64个春秋中,共六次出国,仅去过两个国家,其中五次是日本,全部是在青年时代,主要为了进行政治避难并寻求真理。创建中国共产党后,只出过一次国,去过一个国家,即是苏俄。那是1922年11月,他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成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在一生64个春秋中仅仅去过两个国家——日本和苏联。青年时代他曾五次前往日本留学.主要是为政治避难并寻求真理。1922年11月至1923年1月.陈独秀曾经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远赴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这是陈独秀一生中第一次前往苏联也是最后一次出国之行。  相似文献   

12.
《湘潮》1986,(8)
埃德加·斯诺的名著《西行漫记》的第四篇标题为《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在此篇的第三节《革命的前奏》和第四节《国民革命时期》中,毛泽东多次谈到陈独秀对他的影响和他对陈独秀的评价。现按时间先后摘录于下: “一九一九年我第二次前往上海。在那里我再次看见了陈独秀。我第一次同他见面是  相似文献   

13.
正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七日至五月九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此时正是大革命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但是,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并没有承担起挽救革命的重任。会上,陈独秀代表中共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长达六个小时的《政治与组织的报告》。报告中涉及了中国各阶级、土地、无产阶级领导权、军事、国共两党关系等十一个  相似文献   

14.
博览之窗     
李大钊、陈独秀是如何相识的 1914年7月,陈独秀受章士钊之邀赴日本帮其编辑《甲寅》杂志。其时,陈因参加讨袁“二次革命”失败后而遭通缉,一无职业,二无正常的经济收入,生活陷入困顿之境。11月,陈在《甲寅》杂志第一卷第四号上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第一次用了“独秀”的署名。 这篇文章,很快便在中国留日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都觉得陈虽在文中揭露了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但他的言论太悲观了。他竟然认为中国还不如亡国好,甚至变成像印度、朝鲜那样的国家更好。这在留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安徽怀宁县人,原名庆同,字仲甫,因故乡有独秀山,取了笔名“独秀山民”,后略而为“独秀”,原名反倒鲜为人知。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早年,他曾四次赴日本求学,1915年夏从日本归来后,创办《青年》杂志,一年后更名《新青年》。这个杂志高举科学、民主两面大旗,教育、鼓舞了一代青年人,成了五四运动的“指挥部”。可以这样说,倘若没有《新青年》,很难设想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陈独秀会被推举为中共中央局的书记。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说:“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  相似文献   

16.
信息窗     
本刊11篇稿件被评为2005年度优秀党史文章4月18日至20日在山东举行的华东六省一市党史报刊评审会上,本刊11篇文章荣获2005年度华东地区党史报刊优秀文章奖,其中包括:一等奖一篇:严爱云、郭继、方宁的《对基层党组织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思考》。二等奖四篇:齐卫平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思考》,李庆英的《陈独秀盖棺论定了吗——五年来陈独秀评价问题研究之新进展》,张文清、杜捷的《上海人民服务全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沈建中的《试论〈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三等奖六篇:李建强等的《关于促进党员…  相似文献   

17.
《新青年》第八卷转变为中共上海发起组机关刊物是中共党史上具有象征意义的重要事件。近年来,不少论者在《新青年》政治转向的原因分析上,不仅强调主编陈独秀思想倾向的影响,而且意识到该刊第八卷出版经费困难这一实际问题的促动作用。本文在梳理当事人尤其是报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认为共产国际经费援助致使《新青年》转向,或《新青年》经费困难使陈独秀转而求助于共产国际代表,这在史实上、逻辑上均是不能成立的因果关系;仅就出版《新青年》第八卷而言,其经费虽是问题,但并非决定性的,当时陈独秀等完全有能力自办《新青年》的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8.
正在重庆市档案馆,保存着一份2万余字的报告——《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这份报告的作者为罗广斌,他也是著名小说《红岩》的作者之一。罗广斌于1949年11月27日重庆大屠杀中侥幸存活,这份报告是他虎口脱险后,花了一个月时间完成后上交给党组织的。报告原件共15页,包括7个部分,分别是:一、案情发展;二、叛徒群像;三、狱中情形;四、脱险人物;五、……六、……七、狱中意见。其中,第五、第六章缺失,第四章  相似文献   

19.
正李银德、陈维民主编的《陈独秀画史》(以下简称《画史》),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主编者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开篇对陈独秀出生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安庆介绍起,到陈独秀生平大事记终篇,收录近200张历史图片,资料翔实,图文并茂;辑录了13幅陈独秀书法艺术作品,提供给读者鉴赏。还收录了一些较为少见的图片,如陈乔年的妻子史静仪和儿子陈红五相拥的照片,陈独秀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1937年8月出狱后,中国共产党表示欢迎。1937年11月20日出版的党中央理论刊物《解放》,还发表了时评———《陈独秀先生到何处去》,并以尊敬和期待的口吻说:“当独秀先生恢复了自由以后,大家都在为陈先生庆幸,希望他在数年的牢狱生活里虚心地检讨自己的政治错误,重振起老战士的精神,再参加到革命的行列中来。”陈独秀出狱之后,亦曾亲自到南京八路军办事处,向叶剑英、博古表示,赞成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此后不久,由于王明、康生在党的刊物上,硬把陈独秀这个刚从国民党监狱中出来并积极主张抗日、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诬为“日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