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1946年7月13日至8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江苏中部地区,面对数倍于我的国民党军的进攻(敌12万人,我3万余人),依靠解放区的有力条件,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战法,七战七捷,歼敌56000余人,是为苏中战役.在苏中战役中,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华中军区政治委员邓子恢、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题图左一)、华中军区副政治委员兼华中野战军政治委员谭震林等首长,电报往来,当面磋商,群策群力,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执行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始终在第一线指挥的粟司令员那种无私无畏的革命胆略、统观全局的非凡智谋、灵活多变的指挥艺术,使我敬佩不已,终身难忘.1 解放战争开始时,军委根据敌军的态势,曾设想南线战场外线出击,华中野战军兵出淮南,占领蚌埠、浦口段铁路,以配合山东野战军歼敌于徐、蚌间的作战,并就此方案征询战区指挥员的意见.粟司令员在全面分  相似文献   

2.
新四军与日军的最后一战是日本投降4个月后的1945年12月19日在高邮地区展开的。高邮战役是在粟裕司令员亲自指挥下,由我所在的部队——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第八纵队与日军进行的一场恶战。1945年底,蒋介石电令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茨,要他们坚守在苏中各战场。国民党蒋介石想用高邮要地来锁住华中解放区。  相似文献   

3.
文锋 《党史博采》2004,(2):22-24
志在必得 陈毅决意打桂军 1946年6月底,蒋介石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解放战争正式爆发。 在苏中方向,我华中野战军在粟裕等指挥下,迎击四倍于己之敌的进攻,连续作战,七战七捷,共歼敌5万余人。然而在淮南方向,敌人以第5军等精锐兵团分路向津浦路东地区进攻,我军路东各部实施  相似文献   

4.
邵伯地处水陆交通枢纽,是进出苏皖解放区首府淮阴和华中军区机关淮安的南大门。1946年6月,华中野战军粟裕等领导命令苏中第二军分区和华野第十纵队担负邵伯的防务:六七月间,粟裕司令员亲临邵伯,视察了运河大堤堡垒群,以及洋桥南北、西寺、大王庙等处的防御工事,并对邵伯的工事构筑,兵力部署和火力配备,都作了详细指示。  相似文献   

5.
<正>陈毅一语点醒局中人,粟裕连呼:"军长,高明啊!"华东战场交战半年,国共双方都称自己是胜利者。陈、粟以歼灭有生力量为核心,取得歼敌20万人的胜利,实现了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的合编,为进行更大规模的运动战打下了基础。薛岳以攻击城市和交通线为重点,占领了富庶的苏皖解放区,并将解放军主力挤到山东境内。陈诚认为:"国军虽略受损失,但就全盘战局而言,实属莫大之成功。"  相似文献   

6.
1946年7月初,蒋介石在长江北岸调集重兵,开始对苏皖解放区和位于该区境内的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发起进攻,分局城工部决定在苏中建立敌后联络站,以保证华中分局与上海及沪杭、沪宁沿线城市地下党的联  相似文献   

7.
《世纪风采》2020,(6):F0002-F0002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位于江苏省海安市城区中心,长江中路68号,建于1986年,原名"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管理处",1998年更名为"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1946年7月13日至8月27日,华中野战军在司令员粟裕、政治委员谭震林的指挥下,以3万兵力迎击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12万之众,一个半月内连续作战七次,仗仗奏捷,歼敌5.3万余人,取得了苏中战役伟大胜利,延安总部发言人高度评价,称其"七战七捷"。  相似文献   

8.
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大举进犯,摆在我军战略决策层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战争初期运用什么方针粉碎数量上、装备上均占优势之敌的进攻。对此,中央军委、毛泽东曾经提出以山东、晋冀鲁豫和华中三支野战军分别进入淮北、豫东和淮南地区作战,实行外线出击的方针.并指示华中野战军主力兵出淮南,向蚌埠、浦口段津浦线出击,与山东野战军配合作战。  相似文献   

9.
分析利弊选定战场1946年9月下旬,华中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军占领了苏中、淮南、淮北、鲁西南解放区,对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形成半包围的态势,形势比较严峻。为了更有利于统一指挥,更有效地反击敌人,9月21日,陈毅向中央军委建议:“两个野指合成一个。”9月23日,中共中央复电:同意两个野战军指挥部合成一个,对内暂称华东野战军指挥部,陈毅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10月1日,陈毅在向中央军委报告作战部署时又提议:“在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10月15日,毛泽东亲拟电文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陈…  相似文献   

10.
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解放战争,波澜壮阔,形势错综复杂;诡谲多变。在这严峻的形势面前,肩负着指挥重任的粟裕将军,胸怀全局而又深入细致,以其超乎常人的意志和过人的胆识,审时度势,临机应变,导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奇观,在中外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解放战争刚刚开始,粟裕在江苏中部指挥华中野战军取得了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逐步靠拢。1946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指示陈毅领导的山东野战军和粟裕、谭震林领导的华中野战军合并成华东野战军,以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1…  相似文献   

11.
郑军 《党史文苑》2002,(2):38-40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数十万国民党精锐与粟裕率领的华中野战军大战于苏中,数度交手,互有胜负,我军以几座城池的代价,换取了歼敌10万的辉煌战绩。1946年11月,为了将我华中野战军聚歼或压迫至鲁南山区,蒋介石又集中11个整编师近40万人的强大兵力,分四路向我华中和山东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四路围攻,粟裕专挑强敌打按照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薛岳的统一部署,敌四路围攻的兵力编成和进攻计划如下:盐阜兵团:由李天霞整编83师、王泽浚整编44师、黄百韬整编25师和李振的整编65师组成,兵团司令官…  相似文献   

12.
1946年7月13日至8月31日,时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的粟裕将军,在苏中地区面对12万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的疯狂进攻,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3万余人,创造了七战七捷的战争奇迹。在短短的一个半月里,粟裕率部出敌不意,宣(家堡)泰(兴)首战告捷;迅速转兵,如(皋)南再度奏凯;创造战机,以15:1的敌我伤亡三胜海安;出奇用兵,四克李堡;诱敌就范,五捣林梓;攻黄(桥)救邵(伯),六胜黄桥;坚守运河,  相似文献   

13.
《新长征》2013,(11):35-35
<正>粟裕和陈毅在解放战争中创造了光辉业绩,二人被称为"陈不离粟、粟不离陈"的一对好搭档。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不久,蒋介石调集500万大军,发动了向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成立五大野战军。其中,山东解放区的野战军和华中解放区的野战军合并后,成立了华东野战军。毛泽东发来电报说:在陈毅领导下,司令、政委由陈毅一人兼,战役指挥由粟裕副司令负责。  相似文献   

14.
解放战争之初,人民军队实施战略防御,先后打破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但这一时期,战争主要是在解放区进行。人民军队在内线作战大量歼敌的同时,解放区也承受了巨大的战争负担。在战略防御阶段,解放区面积有所收缩,加之战勤任务和敌人的破坏,农民负担比较繁重,不利于长期支持战争。在打退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根据解放区实际情况、我军歼敌数量和敌我实力消长等因素,为了粉碎敌人战争计划,分散和各个击破敌人,果断作出开展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决策。自1947年6月开始,晋冀鲁豫野战军、华东野战军、西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先后转入战略进攻,实现了中共中央提出的"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战略目标。人民军队转入大规模的攻势作战,不但收复了全面内战开始之时一度被国民党军队占领的地区,而且开辟出广大新解放区,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解放战争时期,张鼎丞、粟裕互让司令的故事,在华中广为传颂。而邓子恢让书记一事则鲜为人知。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党反动派为抢夺胜利果实,在美帝国主义的策动和支持下,大量运兵到各抗日战场,抢占城市、交通线和军事要地,积极准备大举进攻解放区。华中解放区地处国民党统治的心脏,更是他们进攻的重点。当时形势十分严峻:国民党反动派已抢占上海至徐州铁路沿线及沿线各军事要地,控制了长江水道,并正陆续调集重兵,逐步向华中解放区推进;此外,南京、泰州、扬州等城市的日军,拒绝放下武器向解放军投降,大批伪军在接到蒋介石的密令后也摇身一变成为“国军”,驻守原防,负隅顽抗;国民党军队还占领了济南、青岛等大城市,直接威胁山东解放区,并企图截断山东与华中的联系,陷华中解放区于孤立。  相似文献   

16.
<正>陈毅败走华容道,自言"我这个人最善于打败仗"在华中野战军七战七捷的同时,山东野战军在淮南处境艰难,屡受挫折。陈毅自上任以来遇到许多始料不及的难题。战史研究者归纳为"四难"。第一难是兵力剧减。陈毅接任山东军区司令前,解放区总兵力为12万人,其中:担任机动作战任务的部队编为第一至第八师,共6万人;担任内线作战任务的部队编为第一至第十一警备旅,共6万人。  相似文献   

17.
(续上期)向陈毅自请撤职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介石背信弃义,撕毁国共双方签订的停战协定,悍然发动了内战。江渭清和他所属的苏浙军区部队渡江北撤,来到苏中地区,投入了解放战争。这时,华中局改组成华东局,与新四军军部一道,在陈毅率领下北移山东。华中苏皖地区成立了华中分局和华中军区,并将留在华中的新四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粟裕、谭震林分任司令、政委,江渭清所在的六纵队恢复了新四军六师番号,谭震林兼任师长、政委,王必成、江渭清分别任副师长、副政委。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刚刚恢复的六师投入了其中的五次战斗。五战皆捷。歼…  相似文献   

18.
正第三野战军第三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由抗战时期华中新四军大部和抗战胜利后留在山东的八路军一部发展成的华东野战军改编而来。编成山东、华中野战军,保卫山东、苏皖解放区1945年8月26日,为适应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变化,准备应对国民党军的进攻,中共中央调整各战略区部署,任命饶漱石为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陈毅为华中局副书记、新四军军长。9月19日,中共中央确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  相似文献   

19.
1945年8月下旬,张鼎丞偕夫人路恺奉命从延安赶赴苏北,10月上旬到达淮安。张鼎丞时任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常委、华中军区司令员、苏皖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委员;路恺任淮城市瞻岱区区委副书记。 救灾为重 华中解放区位于江淮平原,横跨苏皖两省,以苏北地区为主,还包括豫东一部分地区。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20.
张志辉  许建新 《世纪桥》2008,(19):37-40
<正>林彪坚持首战长春,毛泽东则要求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1948年2月初,东北野战军节节胜利的捷报,传到了中央军委。毛泽东指挥各大战场的野战军向国民党军队反攻,他高瞻远瞩,在2月7日致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等密电中,提出了东北野战军下一步作战的构想:一是打抚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