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重庆江津1500多年建县史中,只有两人曾三任知县,国璋就是其中之一。国璋(1839-1900)字子达,杭阿坦氏,蒙古镶白旗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第一次任江津知县,任内颇有政绩,被称为"能吏"。光绪六年(1880年),国璋第二次任江津知县,不料次年底调离江津。十年后,他第三次任江津知县,因广施惠政,深受百姓敬仰,后来擢升巴县知县。殁后,江津百姓将其牌  相似文献   

2.
正喻茂坚,字月梧,号心庵,明成化十年(1474年)出生于重庆府荣昌县(今重庆市荣昌区)坛坡滩。正德二年(1507年)参加乡试中举人,名列十二。正德六年(1511年)参加会试和殿试,中三甲第三十二名,授安徽铜陵知县。后历任浙江临海知县、福建道监察御史、陕西巡按、大理寺卿、刑部侍郎等职,官至刑部尚书。正德九年(1514年),喻茂坚调任浙江台州府临海知县,力革当地溺死女婴的陋习。在任三年,拯救女婴万计,凡被他救活的女婴皆被唤作"喻女"。市民感激他的恩德,特地修建生祠,至今临海碑碣犹  相似文献   

3.
于成龙(1617年-1684年),字北溟,山西永宁(今山西离石)人.他本是明朝崇祯年间的副榜贡生,清朝同治18年谒选为广西罗城知县,走上仕途时,他已45岁了.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老一辈外交家、原外交部副部长陈家康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肆虐时 ,受到残酷迫害 ,1970年7月7日他在湖南茶陵外交部五七干校含冤病逝。陈家康早在30年代初就在上海投入左翼文化战线的斗争及爱国救亡运动 ,并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40年代 ,他又成为著名的上海周公馆中共发言人。他在上海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史上留下深深的足迹。30年代的革命足迹陈家康原名宽、字有容 ,1913年1月13日生于湖北广济(今武穴市)一个民族资产阶级家庭 ,父亲陈云山在抗战开始后在家乡…  相似文献   

5.
正江津历史上,一位叫国璋的,曾三任江津知县。国璋,蒙古镶白旗人,京旗赓良佐领下监生,清代少有的清廉之官。清同治十二年,国璋第一次任江津知县。虽任职不到两年,但颇有政绩,被称为"能吏"。同治十三年,移官他县。光绪三年,国璋以重庆盐务官员的身份来到江津白沙镇。他对盐商邓石泉出资兴办聚奎书院(今江津聚奎中学)很是赞赏,但因经费困难书院已半途停建,他便同邓石泉一起到黑石山现场了解情况。邓石泉半开玩笑地说:"如果以后你任江津的父母官,希望多多扶持。"不久,国璋回到重庆府。  相似文献   

6.
正清朝时的威远县令李南晖是甘肃通渭人,因"耻以貌博官",躲避皇帝大挑,所以直至56岁才被授予威远知县一职。在任14年间,他体恤民情、勤政务实,修城池、筑河堤、架桥梁、建书院、修县志……"百废俱兴,民心爱戴,欢若一家",民间称呼他为"清廉知县"。清乾隆三十年(1765),李南晖到任。次年便募资开修"几几不可支"的东桥(原名观澜桥)和北桥(原名义津桥),总耗时十余载。在此期间,李南晖  相似文献   

7.
吴亨,字通夫,山东郓城人。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14年左右)调任浙江诸暨当知县。他为官清正廉洁,以身作则,对手下要  相似文献   

8.
据清朝翟颢《通俗篇·货财》记载:靖江县(原名马驼沙)郭知县原先在江南教过书。上任不久,一个学生就找上门来“打秋风”。他请门人呈上一张拜帖,一把诗扇。郭知县见了并不迎客,而是提笔在扇面上写道:“马驼沙上县新开,城郭民稀半革菜。寄语江南诸子弟,秋风切莫过江来。”  相似文献   

9.
正周越华(1904—1977),女,原名周月华,湖北广济人。贺诚中将的夫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广州起义。1934年参加长征,任卫生队政治指导员,并协助贺诚创建药厂和卫生学校,培养大批医护人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卫生部党组成员、计划检查局副局长、监察室副主任。1935年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周越华被编入红四方面军长征,  相似文献   

10.
半鸭知县清代于成龙任罗成知县时,廉洁自律,寸礼不纳,安于清贫生活。儿子从山西老家来看望他,他只有一只咸鸭,于是就割了一半给儿子,作为儿子归路上的菜,因而百姓敬称他为“半鸭知县”。后来他任两江总督,赴任途中只住旅店,不住公馆,在总督府,每餐只吃青菜,时人又誉之为“于青菜”。一钱太守后汉刘宠任会稽太守,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离任时,当地百姓凑了一批金银相赠,刘宠虽坚拒不收,却又不忍令父老乡亲过于失望,只好拿一文钱作纪念,故被时人誉为“一钱太守”。百姓还修了“一钱太守庙”来纪念这位清官,后人有诗赞道  相似文献   

11.
正余甸被《清史·列传》列为"循吏"。对他的评价是:"刚方清简,以儒术饰吏治,直声震天下。文章书法,亦冠一时。殁后,所历官地,父老闻之,皆群聚哭祭奠焉。"他是封建社会江津的知县中,惟一敢亲手捆绑上峰派来特使的官员。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八月,重庆府江津县衙门前聚集数千县民向知县大人余甸请愿,请求他释放被扣押的朝廷重臣年羹尧派来催征钱粮的特使。余甸本是为减轻百姓负担,才扣押了特使,为何县民们反而向余甸请求将其释放呢?原来,担任四川巡抚之职的权臣年羹尧受命平定青海叛乱之际,趁机以"平叛"之名对四川各  相似文献   

12.
《学习导报》2012,(23):45-45
半鸭知县清代于成龙为官清廉无私,崇尚节约,甘于淡泊。他在任广西罗城知县时,其子从山西老家来看他,他仅有一只还舍不得吃的成鸭,乃割下一半作为儿子回老家时路上的莱肴,因此得名“半鸭知县”。  相似文献   

13.
贵阳青岩的骑龙村周钟瑄,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任台湾诸罗知县,他教民稼穑,兴修水利,传播文化,开发台湾之功不可磨灭。中国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的祖父连横在《台湾通志·列传》中为他作传。  相似文献   

14.
近日看到一则笔谈:有个知县要到庙里游览,提前通知了庙里住持和尚。和尚忙了几天,洒扫庭除,并且张罗了一桌酒席招待。知县觉得挺惬意,本又是个风雅之人,便随口吟诵了两句古诗:“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和尚听了,只是苦笑。知县看了很奇怪:“你为啥发笑?难道下官念错  相似文献   

15.
正父亲:董云宾,川军爱国将领董云宾,1881年出生在四川巴县(今重庆巴南区)一贫苦农民家。14岁跟随父亲进城,在中药铺当伙计。受辛亥革命影响,他加入同盟会,参加反清讨袁活动。因作战英勇,机智顽强,他从一名普通士兵提升到团长、国民革命军川东游击军第二旅参谋长兼万县卫戍司令、知县等职。当时,董云宾与在川军熊克武部任团长的刘伯承是同僚,两人志趣相投、亲如手足。鉴于军阀混战不断,政府腐败无能,刘  相似文献   

16.
明朝末年杰出的军事家袁崇焕,在抵御八旗军南犯的北京保卫战中,立下了丰功伟勋。他虽不幸蒙冤而死,但其英雄业绩却值得称颂。袁崇焕(1584—1630年),字元素,号自如,广西藤县(祖籍广东东莞)人。他自幼读书勤奋,聪颖机敏,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旋任福建邵武知县。袁崇焕登上政治舞台时,满族杰出首领努尔  相似文献   

17.
甘肃秦安县人杨于果,因其廉洁爱民,人称“杨佛”。杨于果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考取进士,进入吏部待选。乾隆五十年(1785年),杨于果被任命为湖北长阳县知县,任内节俭自励,寓精察于浑厚,不以衙门作风欺压百姓,很受群众欢迎。任枝江知县时,明察秋毫,排除阻力,以事实定案,释放因“教匪”案而被诬告受陷害入狱百姓300多人。任南漳、枣阳知县时,恰逢湖北总督吴熊光、大学士松筠先后在南漳驻兵,杨于果向吴熊光阐述自己治兵方略和养民、富民之道,吴熊光听后高兴地赞叹道:“吾抚豫时,早知此间有君,保尚郁郁耶!”…  相似文献   

18.
河:湖北广济药业董事长获70万国家股。2、上海七家企业买断36位名教授的“冠名权”。3、“海尔经验”被列入瑞士管理学院教案。4、河南省洛阳市东都商厦发生特大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5、美的集团开中国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清官受人敬仰,有关他们为官清廉而获得种种美名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读来颇受教益。半鸭知县清代于成龙任罗成知县时,廉洁自律,寸礼不纳,安于清贫生活。有一次儿子从山西老家来看望他,他只有一只咸鸭,于是就割了一半给儿子,作为儿子归路上的菜,因而百姓敬称他为“半鸭知县”。后来,他任两江总督,文史赴任途中只住旅店,不住公馆,在总督府,  相似文献   

20.
一代伟人周恩来智勇双全、文武兼备,在他的身上几乎集中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所有美德,所以他逝世后人民还在热爱他、怀念他。大量史实证明,他的这些才智和美好品德都是与他早期的家庭影响和教育分不开的。清光绪戊戌年的2月13日(公元1898年3月5日),周恩来诞生于江苏省淮安府山阳县城(今淮安市楚州区淮城镇)驸马巷的一个破落官僚家庭。他的生母万氏是清河县(今淮安市清河区等地)知县万青选的女儿。万氏不仅长得很美,而且生性豁达、开朗,处事练达,事事要强好胜。由于她幼时被父亲视若掌上明珠,使她亲历亲见了当知县的爸爸许多处理政事的精明故事,也从小练成了她处理复杂家政纠纷的能力。据故乡人言传,当时无论是周、万两家或是邻里乡亲,不管谁家发生清官难断的家务纠纷,只要请来万氏,她都能把各方说得服服帖帖,使矛盾迎刃而解。而她每次处理这些家务纠纷时,又常常把自己心爱的儿子周开朗练达的生母恩来带在身边,使他置身其中,耳濡目染。周恩来后来那惊人的谈判、应变能力和处理复杂国际纠纷,党内、国内政务纷争等的本领,或许就有母亲给他的最早影响。周恩来十分热爱他的这位生母,多少年后提起生母还无限痛惜地说,“那时医疗水平差,未能治好她的病。”“五四”运动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