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体现在城市美好生活的直接载体上,就是需要建立形成与市民群众美好生活期盼相匹配的公共产品。具体来说,"不平衡"主要体现为领域不平衡、区域不平衡、群体不平衡,意味着城市公共产品需要建立新的"空间公平"导向,与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侧改革相伴,变"空间失  相似文献   

2.
李星 《重庆行政》2019,20(2):54-56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种高要求、多样化的需要,不断考验着基层的社会治理水平。能否对这些需求及时回应与精准供给,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重庆市南岸区南湖社区自2015  相似文献   

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的泉州,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泉州市各级人大常委会及时抓住这一民生问题。积极履职,推动全市教育工作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个"精神食粮",强调的是精神文化服务和供给。应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扩大高质量文化服务和供给,生产多样化的精神食粮,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与提供的服务紧密相连。受经济社会发展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4月26日,省政协举行发展·民生专题协商座谈会,围绕"优化高中阶段教育,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开展协商议政。省政协主席黄莉新主持并讲话。副省长马欣到会听取意见并讲话。黄莉新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采取有力举措,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取得显著成效。要坚持立德树人,顺应群众期盼,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相似文献   

6.
锐词     
《群众》2022,(6):72-72
大食物观与过去的“粮食观”相对,指我们日常摄入的营养品都是食物。过去的食物主要是指粮食,而粮食又容易被片面理解为稻子、小麦等主粮。现在,老百姓每天吃的东西已经不局限于主粮。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改革开放40年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同时,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还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角度提出了更多需求。人民的需要,已经从物质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皇姑区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面覆盖,以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政府惠民工程带来的福祉,为学生提供优质均衡的受教育条件,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正>多年来,北京市坚持每年集中力量办一批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实事,在为群众谋实利上力度逐年加大,内容逐年深入,所办实事力求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实实在在造福千家万户。2014年,北京市以"广征集、惠民生、重实效"为目标,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心尽力为...  相似文献   

10.
正当下,我国的大多数人已经不再会为温饱而奔波,但仍有不少人在为住房而忧心"。房住不炒",伴随着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的出台,被新时代重新定义的安居梦正在向人们走来。"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早日实现安居宜  相似文献   

11.
正中共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六个高质量"的发展任务,省委书记娄勤俭在近期的一系列讲话中对"六个高质量"发展任务进行了系统阐述。他强调指出,要重点研究解决就业方面的"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问题。"用工荒"与"就业难"的悖论性存在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从本质上看,产业结构不协调、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区域间劳动力配置不均衡、劳动力市  相似文献   

12.
《协商论坛》2015,(1):35
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市、县(市)城区框架不断拉大,人口不断增加,入学难、入园难问题随之产生,部分热点区域的中小学大班额现象十分突出。为有效缓解中小学幼儿园入学压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资源的需求。近年来,城区中小学及市域幼儿园建设工作已成为省辖市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以郑州市为例,市委、市政府连续六年将市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列入民生"十大实事",强力推进,特别是进入"十二五"  相似文献   

13.
"全国百名好公仆",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吴金印定了个"四不"规矩,并率全乡干部严守不犯。即:身不懒,积极参加劳动;嘴不馋,不在群众家吃喝;耳不聋,倾听群众意见;手不长,不拿群众东西。吴金印凭一腔热血,一身正气,一心为民,身体力行,严守"四不",赢得了全乡人民的赞扬和拥戴,被誉为巍巍太行山上高高矗立的一座丰碑。"身不懒、嘴不馋、耳不聋、手不长"。语言朴实,文字简短,意味深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求我们每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时时处处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以群众意愿和群众需要作为决策的最高准则,以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和检验我们工作的标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然而,现实工作中,少数领导为了快出"政绩",或脱离实际地喊出"振奋人心"的口号,"办大工  相似文献   

14.
正2020年5月25日,在郑州市金水区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276名人大代表经过票决,产生了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等10件年度民生实事。这一刻标志着金水区民生实事工作进入了"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的新阶段。"三方联动"凝聚工作合力2019年10月,中共郑州市委作出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决策部署,并把金水区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7,(20)
正用微信的人都知道,可以设置"不让他看我的朋友圈",也可以设置"不看他的朋友圈",选择性的屏蔽一些信息。现实中,这类"选择性屏蔽"现象也在某些党员干部的行为上有所表现,让群众寒了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面对群众诉求、期盼,我们只有"必答题",没有"选择题"。只有真心实意地帮群众解  相似文献   

17.
陈欣德 《传承》2007,(10):40-41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人臧克家如是说。世纪伟人、"人民的总理"周恩来,离开我们已经31年了,但他的垂世风范和崇高革命精神却深深地铭刻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坎上,为党赢得了沉甸甸的民心,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和敬仰。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改善居住的需要和憧憬,依然存在着各种现实层面的不平衡和发展不充分的矛盾。我省要加快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住房供给结构,加快解决人民群众的居住生活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居住生活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江苏当前的住房问题主要表  相似文献   

19.
正应针对农村居民旅游、西部地区旅游、国外入境旅游发展"短板",增加旅游产品多元化供给,改革优化制度供给,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20.
正服务型政府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标志,"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和价值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长,要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加快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是新时代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价值取向。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