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课外教育是实现家庭文化资本代际传递的重要机制。在重视分数和规范性考试内容的中国教育制度下,以高雅艺术为代表的文化资本难以转化为学业优势。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中国家长倾向于采取"杂食性"的文化资本培养策略,保证学业优势,兼顾培养阶层品味。家庭阶层地位越高,"杂食性"的培养倾向愈明显。通过对"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0年基线数据的分析发现,来自优势阶层的学生更有可能参加课外班,参加课外班的种类数更多,更有可能在课外班的选择上兼顾课业学习和课外兴趣。这些发现表明,课外教育已成为继家庭和学校之后的"第三重"文化资本再生产机制。  相似文献   

2.
由北京市大兴区林校路街道工委主办的社区邻里节,已经走过八个年头。贯穿全年、形式多样的邻里节活动,为社区居民、辖区单位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放飞梦想的舞台,成为广受党员群众欢迎的一项品牌文化活动,也成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社区文化的有效载体。2013年,该街道以"美丽中国梦幸福邻里情"为主题,紧紧围绕践行中国梦和"北京精神",深化"五有五提倡"工程,在社区中广泛开展"和谐你我他,温馨千万家,相识、相知、相助"社区邻里节活动。5月30日,街道第八届社区邻里节暨居民原创节目大赛正式启动,从17个社区选拔出的10个节目进入决赛。社区居民表演了单弦《邻里和谐喜事多》、配乐诗朗诵《我的梦,美丽中国梦》、情景剧《美丽社区》等节目,所有节目都由居民自编自演,从不同视角诠释了身边的新发展、新变化,表达了社区居民对中国梦的深刻理解和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现将北京市政研会推荐的此次大赛一等奖《美丽中国梦和谐邻里情》音乐快板词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本文检验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观念对于家庭教育期望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越高。少子女家庭、城市家庭、汉族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要高于多子女家庭、农村家庭、少数民族家庭。进一步研究发现,尽管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期望不会受到子女性别的影响,但多子女家庭的教育期望中依然存在着男孩偏好。  相似文献   

4.
居住区的特征会对青少年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影响是否存在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还缺乏基于中国数据的检验和呈现。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的数据,发现不同类型社区影响城镇青少年成长的邻里效应:单位社区的集体社会化程度高于街坊型社区;商品房社区的社会控制水平高于街坊型社区;这些会导致青少年在自我教育期望和同伴上进程度上产生差异,进而影响认知能力的发展。这些研究发现揭示了青少年教育中的社区情境属性,对理解和推动转型期中国青少年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城乡家庭经济、文化、社会资本的差异对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家庭经济、文化、社会资本与子女的学业成就有很强的相关性;城乡间家庭资本存在的较大差距是形成城乡家庭子女学业成就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对北京市14所高校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检验了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发现:毕业生在家庭之外所认识的人的地位对于他们的就业质量有着广泛的积极的作用;家庭地位有助于毕业生在热门城市找到工作并解决这些城市的户口;强关系更有利于毕业生找到一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有意义且个人满意度更高的工作,而弱关系则更有助于毕业生在热门城市就业;帮助者地位越高越有助于毕业生在所谓的"好单位"找到工作。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强弱关系各有其优势,强关系有利于突破规则而为求职者提供实质帮助,弱关系则有利于延长资源链条。社会资源理论得到普遍的支持,但发现社会资本对就业的作用往往是间接性的和联合性的,社会资本对就业存在"跷跷板"效应。雇主动机理论获得部分支持,员工推荐求职者有可能为了雇主利益而忽视求职者的诉求。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流动人口子女初中教育状况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南省3个城市9所初中里户籍不同的两类学生受教育状况的调查,笔者发现,家庭类型和户籍不同的学生所达到的学业成就和各方面的表现不存在显著不同,相反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多的同质性。  相似文献   

8.
城市新型社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产物 ,其本身的功能特点决定其在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 ,存在着家庭监护的空位现象、社会管理的职责不定、学校教育的有限作用以及邻里照应的阙如等诸多不利因素。为此 ,家庭、政府和社会三者之间 ,在新型社区中所做的有关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 ,理应有着前瞻性、创造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城市社区是疫情防控的"主战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最近,北京市又发生了本土集聚性疫情,并且疫情外散引发河北、辽宁、浙江、河南等多地出现关联病例,北京等多地再次调高疫情防控风险等级,为广大城市社区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敲响了警钟。通过调研发现,疫情防控过程中城市社区治理暴露的短板问题可以概括为"四化"倾向,即:街道干部工作方式"机关化"倾向、社区日常运行"行政化"倾向、基础数据收集"碎片化"倾向和轴心作用发挥"虚脱化"倾向。这些不良倾向会直接影响常态化疫情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学年的相关数据,探讨居住空间对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居住空间显著影响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从居住区位看,在城区居住的流动儿童比在郊区居住的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更好;从居住环境看,住房品质和社区品质越高,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越好;从人口构成看,与父母同住、生活在流动人口聚居社区的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更好。进一步分析发现,居住空间对"乡—城"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要大于"城—城"流动儿童;对与父母同住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要大于不与父母同住流动儿童。建议进一步改善流动儿童的居住空间,强化家庭保护的作用,帮助流动儿童更好适应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11.
缪自锋 《学理论》2014,(9):56-57,60
在中国沉重的"未富先老"养老压力下,社区照顾逐渐成为城市养老模式新的增长点。家庭养老意识淡化、功能弱化使得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问题日益凸显,社区照顾的发展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方法。社区照顾理论基础和实践中所形成的目标模式都为目前我国城市养老方式的探索提供了借鉴意义。基于对社区照顾的探讨,初步探索了当前在我国发展城市社区照顾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住房商品化重构了中国城市的居住空间和社区权力格局,而业主维权行动集中体现了基层城市社会变迁给社区治理带来的挑战。本文试图解读业主维权行动对地方政府的城市基层治理策略的影响。现有文献将社区治理制度和业主维权行动看作两个独立的研究议题,未能很好解释社区治理规则(变化)与业主维权行动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列夫菲尔的空间生产视角引入社区治理研究,尝试为社区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模式和分析框架。研究认为,社区治理规则的变化是政府建立可治理的邻里空间与业主追求权益与自治两者角逐的后果;在国家应对治理挑战的过程中,话语和表征塑造了人们对社区的理解和想象,合法化了国家对私有化空间的介入,因此在重塑可治理的邻里空间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空间的生产的视角要求研究者思考社区治理规则与业主维权行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对现有社区治理研究视角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欧洲各国纷纷实行了邻里复兴计划。尽管欧洲国家的邻里复兴计划是在不同于我国的社会背景下提出来的,但因其最终追求的目的是重建社区,提高社区的凝聚力,以支撑城市的长期发展。所以,其社区治理的基本理念对我国的社区建设颇具借鉴意义。本文对流行于欧洲国家的社区治理新模式——伙伴关系模式——作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农村五保老人社会支持网络面临诸多挑战,制度支持网络较为薄弱,家庭支持网络趋于断裂,邻里支持网络逐步疏离。对此,可以尝试从理论上探寻社会工作方法介入五保老人服务,构建五保老人社会支持网络。具体构想为:利用个案工作发掘五保老人潜能,构建心理支持网络,利用小组工作构建五保老人"内核-中层-外围"三层邻里互助网络,利用社区工作推动社区互助力量构建五保老人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5.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面临"脱嵌"家庭关系和教育体制的双重困境,这种困境影响其随迁子女的教育再生产。较低的家庭阶层地位产生了"脱嵌化"的家庭关系,进而影响其对随迁子女的学业支持力度。分而治之的制度设计进一步强化了家庭阶层地位对随迁子女受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的影响。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共同作用使随迁子女丧失学业优势,在中考竞争中被淘汰下来。只有以社会公平正义为出发点进行顶层设计,才能为随迁子女的教育流动提供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在威利斯的研究里,"循规者"是"家伙们"生产"反学校文化"过程中的陪衬。国内的研究者也大多沿袭这一范式,聚焦学业失败的底层子女的文化生产。本研究从一个农村博士生的成长经历入手,探索取得高学业成就的底层子女在文化生产上的特质。研究发现,农村博士生对金钱、性别和农村出身有着独特的洞察。相比于学校是"家伙们"进行文化生产的主要场所,家庭则是作为"循规者"的农村博士生进行文化生产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7.
社会排斥理论与城市流浪儿童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运用社会排斥理论对中国城市流浪儿童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流浪儿童问题之所以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排斥,包括家庭排斥、住房排斥、教育排斥、社区排斥、就业排斥等。  相似文献   

18.
王军芳 《学理论》2013,(23):275-276
美国加州大学通过对低收入家庭学生"、第一代受高等教育者"和少数民族学生受教育机会及其学业成就的关注,积极实施了一系列资助计划和保障措施。分析借鉴加州大学促动高等教育公平的实践经验,对于我国高校进一步完善和保障学生资助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育期望是预测教育成就的稳定性指标。以往研究主要以青少年的大学期望作为研究目标,对大学生的读研期望缺乏关注。在经典教育期望研究理论基础上,分析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读研期望的影响以及高校特征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出身于优势家庭的大学生的读研期望更高(尤其是出国读研的期望),相比于普通高校学生,985/211高校学生(或高校排名越靠前的学生)的读研期望更强。高校特征存在中介效应,这部分解释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读研期望的影响。读研期望的背景差异或许成为家庭优势地位代际传递的隐藏机制。  相似文献   

20.
但丁在《神曲》中说:“希望在前面,徬徨在脚下”。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叉口上,因流动而带来的徬徨,我们可以从家庭、邻里、企业组织中看到。但是传统与现代冲突最激烈的焦点却是大学。大学是个最具有现代性的社区,信息流动量大,传播媒介现代化。大学社区的行为模式是:高效率、高节奏。尽管大学里的青年们对现代人追求得最炽烈,但不能因此说,大学的青年已经是现代人了,他们就不具有在传统与现代交叉下的徬徨了。相反,现代化越高的社区,相对说来,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