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春耀 《中国人大》2022,(23):19-21
<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我国宪法作出重要论述,对做好宪法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这对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们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场信息革命与媒体变革。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和新媒体格局的逐渐形成,使我们党对意识形态的管理和作用的发挥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人民政坛》2013,(3):42-43
顾功耘在《法学》2013年第1期载文《宪法法律在治国理政中的定位反思》认为,应使宪法法律能够在治国理政中发挥应有的效能。首先,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律法至上,究竟谁至上?唯有坚持充法法律至上,才是正确选择。十八大报告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宪法法律至上,是指治国理政的行为准则和纠纷裁判的依据和标准问题,已经把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置于其中。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如果没有内化为宪法法律规范的话,并不能直接作为我们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和行动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在利益多元化的社会里,任何治国理政都是在一定意识形态的指导下进行的。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以意识形态为重要手段夺取政权、强化治理和巩固政权,这是古今中外政党政治的一条颠扑不破的普遍的历史性规律。因此,做好治国理政这篇大文章,应当善于用思想的力量即意识形态工作主导和引领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的科学论断,是新形势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基础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中,融入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之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上的显著特色之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一个多元文化交流交融的现代信息社会里,被当作"过去时"的传统文化究竟还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领导的职责,重在出主意、用人才。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话,号召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他指出: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中国历史上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都非常重视人才。(《学习时报》2011年9月5日)在中国浩繁的  相似文献   

7.
正发挥人大在民意聚集与表达、利益调节与整合、权力监督与制约三方面的功能优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所在,是新时代增强党执政合法性最有力的举措之一,也是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治国理政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调,新时代国家与社会的变化对党的领导和执政提出了新的挑战。人大作为民意机关、立法机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通过阅读历史典籍,透过历史事件,对照现实思考,我们能够增进对精彩世界的了解,扩展自己的见识;能够牢记自己的根之所在,培养对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热爱;能够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事物成败的经验教训,在历史启示中前行。  相似文献   

9.
唐太宗李世民以其卓著的文治武功与少有的政治清明为古今中外所称颂,其开创的"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从而把我国推向了封建社会历史的发展顶峰。唐太宗内容丰富而独特的治国理政思想,如超越之前帝王的"天下一家"的民族观世界观、建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政在养民"的治国仁政和"开直言之道"促成谏风盛行的治国之策创造了灿烂的古文明,值得我们今天深入发掘与传承,对滋养今天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实现治理能力的超越和提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清醒认知自己整体性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复合性文化情感及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既能提振人民群众的精气神,激发他们投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能凝练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共识,形成统一而崇高的共同理想,为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提供持久不衰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  相似文献   

11.
孙景民 《人民论坛》2014,(11):194-198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创新与发展,其产生和形成是思想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规律思想起点依据学说、思想形式内容学说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中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方法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诠释.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创新与发展,其产生和形成是思想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规律思想起点依据学说、思想形式内容学说在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中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方法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诠释。  相似文献   

13.
<正>以哲学智慧为支撑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能高屋建瓴的秘诀,哲学智慧的高超运用,使其思想得以成为当今中国的行动指南。娴熟驾驭辩证法。在长期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用辩证法分析实践中的现象和问题,得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首先,他立足于历史的联系性分析和评价历史,以史为鉴,获得解决今天现实问题的智慧。其次,他立足于全局性、整体性、系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由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编辑。第一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至2014年6月13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共有讲  相似文献   

15.
封毅 《党建研究》2005,(2):21-23
依法治国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根本措施。提出和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标志着党的执政方略的转变,也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正确把握与此相关的几个问题。一、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党“治党”与“治国”统一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国要依法,治党要依党章,两者内在统一。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  相似文献   

16.
1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掀开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崭新一页,法治思维作为法治实现的思想基础和重要条件,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法治思维是法治社会最基本的思维模式,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当前中国改革发展中重大问题的重要途径。领导干部必须深化对法治及其内在价值和规律的认识,实现从日常思维向法治思维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治国有大成的卓越领导人,普遍具有强大的意志力、掌控力、创造力、感召力。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工作以来,在中国和世界的政治舞台上,以其特有政治远见、变革魄力、治国智慧、人格魅力,赢得了赞许,赢取了人心,向世人昭示出一个正在复兴崛起的大国领导人的泱泱风范。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国家的政治能否凝聚人心,能否有决断力和执行力,很重要一点就在于能否把真正优秀的人选到重要岗位。从十八大到两会,中国政治生活牵引着国际社会的目光。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董事李世默说,事实证明,这个自信的、崛起的大国最高权力交接是平稳、周密且有序的。可以预见,中国不仅不会崩溃,还会像神州大地上奔驰的高铁  相似文献   

20.
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十八大以来"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