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学术期刊如何成为学术之公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步走在街头,随处可见琳琅满目的报刊亭内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通俗期刊,炫目的封面争奇斗艳,成为城市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可是在这份热闹中,却难觅学术期刊的影踪,它们往往静静地躺在图书馆的书架上或者学者的案头。然而,寂寞并不代表势单,在中国目前的9200余种期刊中,学术期刊有4700余种,占据半壁江山还略多;寂寞也不代表力薄,尽管学术期刊专业性强,读者面窄,不能像通俗期刊那样走上街头报刊亭的窗口,但它们却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和文化进步的窗口。数量庞大的学术期刊背后,汇聚着中国文化人群中的精英分子。当下人们正在兴致盎然地讨论如何…  相似文献   

2.
白银,因矿建企,因企设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中,在1985年恢复建市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在"十五"以来的经济转型中,白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和富有个性的城市精神。但同时,也要看到,白银文化建设还存在着文化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文化设施  相似文献   

3.
董苏萱 《党史纵横》2010,(12):60-61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打下了自己的烙印。一系列延续至今的历史,形成了一个文化脉络,记载着城市的兴衰,凝聚着民族精神,这就是城市的文脉。我们要注重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和这座城市独具的特色风格。  相似文献   

4.
城市精神表达着区域性的文化心理特征和价值指向。表现了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有气质。也是一个城市保持发展活力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5.
李佳潞 《党建》2014,(9):47-47
正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在社会文化的大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文物的场所,还承担着延续文化的使命。博物馆作为文化基础设施,是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条件,也是建设现代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在传承文明、咨政育人、普及知识、丰富生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传承文明启迪未来博物馆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文化生活、历史传承的重要媒介。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它绝不仅仅为今天的城市记录过去,也为未来的城市留存今天,更是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唐山博物馆成立于1996  相似文献   

6.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城市文化,而城市文化的历史、空间、环境等表情诠释着一个城市的精神,点亮一个城市的名片,彰显一个城市独特的风情。位于豫南的信阳是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一个小城,她濡染楚风豫韵,接纳吴越灵秀,淮水的滋养和大别山的包容造就了她多姿多彩的城市表情,她多元包容、刚柔并济、宜业宜居、文明和谐,充满了浪漫的诗性。  相似文献   

7.
当城市人正在为泛滥的“信息爆炸”而苦恼的时候,农民的精神生活依然匮乏贫穷;当城市入不断从互联网上吸取着大量知识文化时,农民还主要靠口耳传递着信息;当城市人在影剧院报告厅享受着文化思想艺术的盛宴时,农民却在靠赌博喝酒打发着时光。在农村,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文化产品服务供给不足,文化活动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农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这种状况已经引起中央的重视,并针对目前农村文化的现状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贵州考察工作时强调要为楚设新农村提供文化支持,加快构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基层文化服务的能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乡村,让广大农民群众在文化上先得实惠。  相似文献   

8.
城市建设与文化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党的十五大站在跨世纪的高度,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纲领,建设文明城市的问题自然也就提上了日程。事实上,城市建设的许多方面都可归结为文化问题,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因此,增强城市建设中的文化意识,既是落实十五大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任务的应有之义,又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思想保证。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从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四个问题:一是规划起点低,缺乏超前性、合理性、科学性和文化性。同国外某些城市比较,还存在着不小…  相似文献   

9.
秦皇岛:城市发展中的地域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精神之根,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是活力和灵魂。城市文化建设最终决定着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决定着城市的品牌和特色,直接体现为整个城市竞争力的增强。秦皇岛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要真正建设成为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海滨城市,就必须以文化建设促进城市整体形象和综合实力的新跃升,而地域文化建设在其中承担着重要作用。一回顾秦皇岛的历史,不难看出其地域文化传承的大致脉络。建于商初、亡于春秋的古孤竹国给这一地域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底蕴。秦皇岛以其景色之胜,山海之险,曾引徐福渡海,秦皇求仙,后又有魏…  相似文献   

10.
踏着春天的脚步,长沙第一条地铁即将开通运营,这标志着湖南正式迈进地铁时代。 地铁,意味着什么,又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有的人说,地铁是城市交通大动脉,加快了城市发展的步伐;也有人说,地铁是一座城市的缩影,定义幸福生活的模样;还有人说,地铁是文化和文明的结晶,考验着每一个人的公德素养。  相似文献   

11.
张开旺 《世纪桥》2014,(10):80-81
农村流动人口大量地进入城市,成为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群体在享受公共信息服务均等化上还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成为城市中一个被信息鸿沟阻隔开的信息弱势群体。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催生了图书馆移动服务,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城市文化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的积聚点,反映着一定地域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看一座城市是否有竞争力,除看它的经济基础和发展速度外,更要看它的文化力。城市文化既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所以一个城市的灵魂应以丰富的外貌形象和内在的文化底蕴合成。城市公共图书馆则是城市文化建设的缩影,它的建设与发展折射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贵阳市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许多文化设施拔地而起,以其赋有文化蕴涵的建筑风  相似文献   

13.
蒋叶俊 《当代贵州》2012,(10):31+34
大学是城市的一道人文景观 《当代贵州》:大学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文化资源集聚地,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大学的建立和兴盛也往往预示着城市文化的繁荣。贵阳是高校的集聚地,在您看来,大学对城市的文化氛围、文化底蕴是否有着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北京报刊亭乃街头一景。看那上面的杂志,流行色的多,专业性的少,可见时尚的东西多么有市场。我当记者的时候,报社领导就说过,要想了解社会时尚,就去看看报刊亭。现在想想,此言不虚。上不了报刊亭的报刊,受众大概是少的吧?但是看久了一些时尚杂志,觉得与我们真的生活是有距离的。一些时尚杂志几乎被白领阶层占据,读上面的文字,呈现出做作的痕迹。文学期刊摆上报刊亭的是少的,据说人们已不喜欢小说了。看过几份杂志,一些作家也在赶着时髦,写酒店、写公司、写官员连篇累牍,而要读一点关于小人物的作品,似乎不那么容易了。文学不知什么时候也被…  相似文献   

15.
任民 《学习导报》2012,(7):46-47
文化品质就是国家品质,文化发展关系国家发展。拥有怎样的文化生活、文化品质,不仅决定了个人的幸福指数,也影响着一座城市、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准。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路途上,如何提升文化品质,是13亿中国人的共同考题。  相似文献   

16.
任民 《新湘评论》2012,(7):46-47
文化品质就是国家品质,文化发展关系国家发展。拥有怎样的文化生活、文化品质,不仅决定了个人的幸福指数,也影响着一座城市、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准。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路途上,如何提升文化品质,是13亿中国人的共同考题。  相似文献   

17.
唐福敬  杨舰 《当代贵州》2012,(10):32-33
地标是城市的回忆录。城市地标是沉淀在建筑里的文化与传奇。文化地标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象征,是历史在城市留下的足迹。它见证了许多耐人寻味的燃情岁月;它承载了一座城市的深厚文化:它引导着一座城市文明的延续。  相似文献   

18.
《新湘评论》2014,(8):13-13
地铁站名,既是城市的名片,凝聚着一个城市厚重的文化传承,也是为市民方便出行提供保证的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不仅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标志,更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体育与城市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首先,体育张显了城市的文化、个性、特色;其次,体育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了城市环境的改善;第三,体育能拉动城市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第四,体育推动着城市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敞开胸怀,释放着无处不在激情的城市,这是一个在变革中,进发着生机与活力的城市,这是一个历史积淀深厚,包容诸多文化元素、颇具民族特色的城市,这是一个以递进速率发展、催生的一个新的大都市。这就是7月13日至19日,在参加“全国省级党刊聚焦北部湾大型采访活动”中,以全新面貌走入我视线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