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新中国成立70年来,河北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日益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十三五"以来,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建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了一系列文化旅游精品,实施了一批惠民生的重大工程项目,使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为全面完成文化小康建设各项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建设文化和旅游强省积蓄了持久动能。  相似文献   

2.
桂林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旅游兴市"发展战略,致力把桂林市建设成为世界闻名的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山水名城。为此,各县区纷纷将"旅游兴县"战略写入"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工作报告,真正把旅游业作为一项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然而,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和灵魂,如何将文化融合旅游产业,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桂林市委党校第十二期中青班第八调研小组通过对阳朔县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情况进行调研,对如何深度融合文化要素,有效推动县域旅游发展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化创意可以通过挖掘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市场来为旅游业服务,而文化产业又对旅游产业链起到了推动延伸作用。本文以太原市为例,分析了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价值、优势和问题,并结合国内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提出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推进太原“华夏文明看山西旅游中心”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历史性转变,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使得文旅融合成为建设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路径和载体。旅游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均被列为幸福产业,二者的深度融合将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京津冀文化发展具有历史相似性,也呈现出不同特色,让文化资源通过旅游平台"活起来",成为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京津冀在机构融合的背景下应探索产业、市场、产  相似文献   

5.
旅游活动从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旅游与文化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文化与旅游互融共生,相得益彰。江西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是江西旅游发展的深厚根基。2011年江西省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跻身"千亿元俱乐部",旅游产业大省建设成效显著,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动江西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更是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付松  刘文 《当代贵州》2012,(14):10-11
依托良好的生态条件和民族文化土壤,黔东南州正在成为一片文化旅游发展势头强劲的沃土。国发2号文件提出要把贵州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黔东南如何抓住机遇,着力打造原生态民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本刊记者采访了黔东南州委副书记、州长李飞跃。文化建设亮点纷呈《当代贵州》:李州长您好,近年来,黔东南州在文化产业工程、文  相似文献   

7.
尹辉 《当代贵州》2011,(30):35-35
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也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我省是一个文化旅游资源大省,丰富的原生态文化和生态文化、厚重的红色文化及文化活动成果,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坚实基础。站在旅游角度,抓住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站在文化角度,抓住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市场。如何把文化的“软实力”转化为旅游的“硬实力”,我们要全力推进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一要强化旅游文化高度融合发展引导。编制高起点、操作性强的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加大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8.
正低碳经济时代,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逐渐成为各国优先发展的"绿色朝阳产业"。党中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我国大力扶持发展的第三产业新模式,文化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升级和结构转型有着重要意义。一、打造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系统1.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是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土壤,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文旅产业发展能够达到的高度。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9.
正依托境内山水林田湖的生态优势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安顺市西秀区通过旅游与休闲康养融合、旅游与活动节会融合、旅游与生活体验融合、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四个融合"推动旅游产业实现"井喷式"发展。青瓦石墙,置身于屯堡古镇感受600余年的大明风情;漫步花田,眼间满是山里江南的秀美柔情。安顺市西秀区在旅游体制机制改革中,不断深化"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产业迅  相似文献   

10.
正持续深度推进酒、旅融合发展,不断形成旅游产品新供给,丰富旅游产品新业态,推动建设世界名酒文化旅游带。在2017年贵州省旅游工作会议上,贵州明确提出"以中国天眼、茅台国酒、千里乌江等旅游资源为核心吸引物,积极推动国际天文科普旅游带、世界名酒文化旅游带和世界级滨河度假带建设,打造世界级旅游吸引物和国际品牌"。  相似文献   

11.
正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民族文化创新发展、创造性转化,以及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从目前调查研究的结果看,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便捷有效路径基本都是以发展文化旅游业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建设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进而带动文化产业全面加快发展。内蒙古自然风光辽阔壮美、民族文化独具特色,迫切需要着眼于全域旅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4,(7)
<正>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把我区"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这为我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指明了发展路径。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自治区十分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2008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央更加明确了文化产业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10年,自治区  相似文献   

13.
正闽台两岸地缘相近,文缘相承,文化的交流一直承担着两岸密切联系的灵魂枢纽之任,架构起两岸民众心灵沟通之桥。近期召开的中共福建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又一次强调,要遵循"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推动闽台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切实把对台独特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优势。这就为闽台文化产业的深度发展指明了方向,切实抓住并用好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深化两岸文化交流,推动两岸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对于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既是我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四川省目前正抓住机遇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古蔺县地处川黔渝结合部,处于川黔渝旅游"金三角"地带,拥有丰富多样的人文旅游资源,特别是珍贵的红色旅游资源,但是过去相对的区位劣势和交通瓶颈等极大地阻碍了古蔺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文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古蔺县文化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春光 《求是》2012,(1):56-5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可以说,当今时代,文化的经济属性与经济的文化属性融合共生,日益成为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文化与旅游融合产生的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一、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作荣 《共产党人》2011,(Z1):96-98
<正>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加快旅游发展的精神动力;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是提升文化魅力的重要依托。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意义。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是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一些地区和部门在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7.
姜雨熙 《当代贵州》2022,(13):22-23
西秀区大力推进"旅游+",积极探索"旅游+休闲康养、活动节会、生活体验、文化产业"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促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引领经济社会加快改革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肖凌之 《学习导报》2011,(19):58-59
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是旅游发展到高级阶段的重要标志,是社会进步和人们文化消费提高的反映。推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是促进张家界旅游产业扩容提质升级,以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南安市石井镇是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6,(4):60-61
正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全面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抓住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依据"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深度开发地区旅游资源。通过对外合作和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旅游业发展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促进旅游、影视文化、体育、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区域旅游深度融合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