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平陆县是著名的“成语之乡”,我们常用的成语如: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假途灭虢、假虞灭虢、马齿徒增、马齿加长等都产生在这块土地上。西周初,武王姬发封古公禀父的玄孙虞仲于虞国,其封地即今平陆县北部。当时还有周文王弟虢叔被封在虢国,其封地即今平陆县南部的黄河两岸。这样虞国和虢国就成了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公元前661年,不断崛起的晋国连续对外用兵,先后吞并霍、耿、魏等小国。公元前658年又开始实施消灭虞、虢的计划。为此晋献公采纳大夫荀息的建议,以“屈产之乘”和“垂棘之璧”两种晋国宝物贿赂虞君,请求虞国借道给晋军南下攻打…  相似文献   

2.
楚才晋用     
喜闻 《现代领导》2011,(5):28-28
蔡声子是春秋时代蔡国一位出色的雄辩家与外交家,他关于楚国之才为晋国所用的评论鞭辟入里.流传至今。 鲁寰公二十六年(前547年),蔡国出面调解楚国和晋国的矛盾.蔡声子在晋楚之间游说。当他离开晋国又来到楚国的时候.楚国令尹(相当于丞相)子木与他长谈。子木问了晋国情况之后,又问,晋国的大夫同楚国大夫比起来。谁更贤明多才呢?蔡声子的回答明确而又出人意料:“晋卿不如楚.  相似文献   

3.
渔者辞赏     
春秋时代,晋国君献公确立幼子为接班人。长子重耳只好外逃。重耳在外流浪十九年,后由秦国护送回晋国执政,这就是晋文公。他勤政,迅速增强国力,打败楚国,并在践土这个地方大会诸侯,成为春秋五霸之有一次,晋文公出去打猎,追逐野兽,进入沼泽地,迷失了方向。碰见一个渔者,晋文公说:“我是你的国君。从哪儿能走出沼泽地,你告诉我,我会重赏你。”渔者说:“我想奉献。”晋文公说:“出了沼泽地,我再接受你的奉献。”出了沼泽地,晋文公问:“你想要指教我的是什么呢?我现在倾听你的意见。”渔者说:“鸿鸽这种大鸟住在大海之中,…  相似文献   

4.
毕国的来源和迁徙●何光岳毕国,乃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所封,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郊毕原,为商王武丁之子子毕的故地。由于犬戎攻破镐京,毕位于镐京近畿,亦遭毁灭。春秋初期,晋献公封其大夫毕万于魏,即姬姓魏国故地,万为毕公高的裔孙。魏后来强大,于春秋末期,与晋卿...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传奇     
【祖先】公元前621年,晋襄公去世,大夫士会被派往秦国,接襄公的弟弟公子雍回晋国继承君位。但晋国执政赵盾突然又改变主意,立了襄公之子做国君。于是,在秦军护送下正赶往晋国的公子雍怎么处理就成了难题。最后赵盾干脆出兵攻打秦军,把他们赶回秦国。  相似文献   

6.
典狱官的“追悔”曲向阳吾乃李离,春秋时期晋国典狱官是也。兹因一次偶察旧案,发现一起下级官吏错判死刑之冤案。自忖于己有干系,即脱下官袍,令卫兵将吾捆绑起来,拿着印绶,进谒国君谢罪,恳赐以死偿命。晋文公念鄙人坦诚,图从轻发落,吾不肯,逐伏刑而亡。屈指算来...  相似文献   

7.
《前进》2018,(7)
正赵盾(?—前599),即赵宣子,晋文公重臣赵衰长子。春秋时晋国正卿,执晋国军政大权二十余年,一生佐襄公、谏灵公、立成公,使晋国国势日上,霸业得以维持,是一位颇有作为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当时却被人视为"夏日之日",即他的执政方式像夏天的太阳一样令人生畏。那么,赵盾有哪些作为呢?令人生畏的"夏日之日"公元前622年,赵衰去世。赵盾在晋襄公老师阳处父的支持下,取代贾季(狐射姑),出任中军将。  相似文献   

8.
《精神文明导刊》2013,(10):51-51
献子贵言【原文】范献子游于河,大夫皆存,君日:“孰知栾氏之子?”大夫莫答。舟人清涓合楫而答日:“君奚问栾氏之子为?”君日:“自吾亡栾氏也,其老者未死,而少者壮矣。吾是以问之。”清涓日:“君善修晋国之政,内得大夫,而外不失百姓,虽栾氏之子,其若君何?君若不修晋国之政,内不得大夫,而外失百姓,则舟中之人,皆栾氏之子也。”君日:“善哉言。”明日朝,令赐舟人清涓田万亩,清涓辞。君日:“以此田也,易彼言也。子尚丧,寡人犹得也。”古之贵言也若此。(群书治要·尸子)  相似文献   

9.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晋国卜官卜偃,不但有高超的占卜技巧,而且知识广博,头脑清醒,智谋过人。他的思想,显然跟当时的思维发展有关,即从古代的神秘思维到后来的理性思维占优势的过程中,他实际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代表。卜偃一方面拥有卜官的职业技能,又能超越专业,达到理性的境界,做到从实际出发,直击时代问题要害,洞其本质,为晋文公等君王的霸业贡献了大谋略。  相似文献   

11.
李离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理官(掌管刑狱),素以断案公正闻名。一次,李离的下属办案时贪赃枉法,将真凶放走把无辜者抓起来,屈打成招李离失察,判了此人死刑待此人处死后,李离才醒悟过来,但已铸成不可挽回的大错。他一方面严厉地处罚了下属,一方面缉拿真凶。此案虽然以真正的凶手捉拿归案,冤死者平反昭雪而了结,但李离却为自己的错杀而痛苦不堪,终日食不甘味。此案结案后,他给自己戴上枷锁,进宫去见晋文公。晋文公见李离戴着枷锁进殿,惊疑地问:“发生了什么事,让你这个样子来我?”李离跪下说:“我有违王的信任,身为理官,却杀了好人。我请求大王依将…  相似文献   

12.
做官的人是要向百姓宣讲道德的,但是前提是他自己须讲道德。精巧的官场结构,复杂的政治迷雾,固然可以一时掩饰不讲道德的官员的真相,但是,就从那一刻开始,他们宣讲的道德便再也不能打动聆听者的心灵。道德,有时是靠生命而不是靠言辞来体现的。春秋时晋国的李离,是晋文公的狱官,主持法律事务。他在审理一桩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人员的一面之词,将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但是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我拿俸…  相似文献   

13.
正清明的渊源与传说。清明是24节气之一,一般是冬至之后的第108天。清明节也是中国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始于周朝,有2500多年的历史。从民俗角度来讲,它跟一个传说有关。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在逃难之时,其大臣介子推背着他在山上避难,因没东西吃,在自己大腿上割了一块肉煮粥,救下主人。十多年后,重耳当了国君,即晋文公,而介子推辞官不受,背着老母隐居在深山老林中,避不见面。"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晋文公找不到,只好  相似文献   

14.
古琴台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武汉市汉阳龟山西麓月湖畔。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初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上大夫俞伯牙和  相似文献   

15.
晋国之脉     
晋文 《前进》2016,(3):46-50
山西是人类文明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诞生在山西南部的晋国,是山西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和华彩篇章。晋国,前后延续600余年,称霸中原一个半世纪,由立国之初的"方百里",发展成为囊括整个山西,并延展到河北、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几乎是中原地区从西周末期到春秋时期的唯一大国,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独特作用,是最值得我们山西人梳理、总结和传承的珍贵文化遗产。多少年来,一代代学人,对文献、考古和民间传说做了大量的整理、研究工作,但囿于确凿实证的缺乏,很多关键环节难以前后衔接,自圆其说。这些年,得益于考古发现的确凿证据,使得晋国的真实面貌更加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为整合考古成果,厘清晋国历史,重塑文化品牌,讲好山西故事,山西省文物局组织撰写了有关"晋国600年研究"的3篇文章:(一)晋国之脉:由西周叔虞封唐说起,纵谈了晋国从初创、崛起、争霸、衰落到消亡的历史过程,回答了纷争千年的晋国始封地问题,阐明了晋国在西周、春秋战国乃至整个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二)晋国之变:以唐国初建实施夏政戎索新政为始,重点介绍了晋国历史上献、文、悼等几代明君贤卿主导、厉行的变革创新,总结了晋国变革创新的鲜明特色、重大意义和历史经验,同时指出了晋国变革中的深刻教训。(三)晋国之风:从英雄神话的濡染,到唐风魏韵的滋润,从百家争鸣的砥砺,到百花齐放的繁荣,简括地陈述了晋国文化在发祥、承继、弘扬、发展华夏文明整体进程中的先天禀赋、直根地位、鲜明特色和引领作用。这组文章对我省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促进文化强省建设和"六大发展",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期刊发《晋国之脉》,《晋国之变》《晋国之风》将陆续刊发,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6.
余全介 《求索》2012,(7):105-108
晋文公是春秋时期的风云人物,称为霸主。与齐桓公一样,晋文公也有尊王、恤患、攘夷之行。然而,他在行事、用心、为人诸多方面与齐桓公又确实存有差异,更多地呈现诡谲不正的特点。孔子"谲而不正"的评价,道出了晋文公为人、图霸的主要倾向,不可轻易否定。但是晋文公的评价尚需与时更新,注意比较的全面性,开辟齐桓公之外的参照体系。同时也要客观对待齐桓公与晋文公的异同,不要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7.
李离伏剑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掌管刑狱的官员,名叫李离。他秉公办案,执法如山,深受国人的称赞。有一次,他审理一件疑难案件,误听了伪证,错把一个人判处了死刑。执行极刑后不久,他找到新的证据,足以证实此案完全搞错了。为此他后悔不已,深感自己枉杀无辜,责任重大,应治大罪。他主动戴枷上朝,向晋文公请死偿命。晋文公说:“官有大小,各有分工,这个案件错在你的下属具体办案人,不是你的责任。”李离不同意,回答说:“我是刑狱长官,案子是我亲自过问并批准  相似文献   

18.
山西位于黄河中游东岸,黄土 高原的东部,因在太行山西侧,故名山西。春秋时为晋国地,因而简称晋。公元前 453 年,赵、魏、韩三分晋国,所以山西又称为三晋。山西表里河山,地势险要。东越太行山 和河北省为邻,西、南隔黄河与陕 西、河南两省相望,北以外长城为界 同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山西省疆界 轮廓大致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 — 行四边形,东西宽 380 多公里,南北 长 680 多公里,全省面积约 15.6 万 平方公里。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 之一。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 …  相似文献   

19.
李离是春秋战国时期执掌晋国刑狱的大法官,由于误听下属不实之辞而错杀了人。于是,他把自己拘禁起来,请求死罪。晋文公说:“官职有贵有贱,所处的刑罚也有轻有重,下属官吏有罪,不是你的过错。”李离说:“我担任的官职是长官,并没有让位给下属;我领取的俸禄多,也没有与下属分享利益。现在我误听失察,错杀了人,却把责任推给下属,我没听说过有这样的道理。”晋文公又说:“你如果认为有罪,我不也有罪了吗?”李离说:“治狱断案有规定:因为失察误判,断案人员就要自己受刑;因为失察错杀了人,断案人员就该处以死刑。您认为我能…  相似文献   

20.
公元前527年,晋国的大夫籍谈作为使者朝见周天子,但是什么礼物也没有进献,这在当时是很失礼的。周景王很不高兴,直言责问。籍谈的家族在晋国是世代掌管典籍的官员,而籍谈的回答是,因为晋国从来没有接受过天子的赏赐,所以没有礼品贡献。周景王于是给籍谈讲了一段历史,从晋国的建立开始,天子是如何不断赏赐的。籍谈无言以对。周景王于是说:籍家真的是没有后人了,掌管典籍的家族竟然数典忘祖。数典忘祖是成语,那些连自身历史都不知道的人,如同忘记祖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