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时期,博州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由想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差人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们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后来才知道,那封信里有一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这在许多人眼里看来好像太“迂腐”,别说是用官烛看半封信,就是一封信、十封信、百封信,也不会有人去计较。可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2.
北宋时期,博州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差人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们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 ?后来才知道,那封信里有一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   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这在许多人眼里看来好像有几分“迂腐”,别说是用官烛看半封,就是一封信、十封信、百封信,也不会有人去“斤斤计…  相似文献   

3.
北宋时期,博州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差人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们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后来才知道,那封信里有一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 烛。 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这在许多人眼里看来好像有几分“迂腐”,别说是用官烛看半封信,就是一封信、十封信、百封信,也不会有人去“斤斤计较…  相似文献   

4.
北宋名将、魏国公韩琦在定武统帅部队时,夜间伏案办公,由一名侍卫拿蜡烛为他照明。那个侍卫一不小心走了神,蜡烛烧了韩琦鬓角的头发,韩琦忍着疼没吱声,只是急忙用袖子蹭了蹭,又低头写字。过了一会儿一回头,发现拿蜡烛的侍卫换人了,韩琦怕侍卫长对那个侍卫鞭打责罚,就赶忙把他们召来,说:“不要替换他,因为他已经懂得怎样拿蜡烛了。”军中的将士们知道此事后,无不感动佩服。  相似文献   

5.
近日读书,读到了“阅私信不用官家烛”的故事,深有感触。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期,博州有位州官,为官清正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信函,他猜想一定是朝廷的公文,马上命令公差点燃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公差把公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后来得知,原来那封信  相似文献   

6.
他不是太阳,没有万丈光芒. 他只是一支燃烧着的蜡烛,默默地用他的光照亮同行,用他的热温暖周围的人们.  相似文献   

7.
越战期间,美国男子穆司提每晚都点着一根蜡烛,站在白宫前表达其反战立场、有一天晚上下起了雨,他还是手拿蜡烛站在那里、一个记者忍不住问他:“穆司提先生.你真以为你一个人拿着一根蜡烛站在这里.就能改变这个国家的政策吗?”穆司提回答:“不.我这样做不是想改变这个国家.而是不想让这个国家改变我。”  相似文献   

8.
正他普通得像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却用一堂堂法制教育课在鹰城这片热土上谱写着一段延续了三十三载的义务普法情。他像一支蜡烛,更像一束火把,燃烧着自己,发出的每一分热、亮出的每一分光都坚毅而执着地照亮漫长的普法之路……他就是被称为"编外老师"的平顶山市新华区关工委执行副主任、新华区人民检察院退休干部周清选。这位年逾八旬、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9.
激情牛玉儒     
近些天来,我们通过媒体又见识了一位优秀的人民公仆——原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牛玉儒的先进事迹很多。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那满怀四溢的工作激情。他像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照亮一方百姓奔小康的路。牛玉儒有一句常说的话:“不要谋着做大官,要谋着做大事,要做人民拍手称快的好事实事。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他在动员一位善搞城市绿化的外地干部来呼市工作时,亲自带他在市区边走边看,边讲他勾画的蓝图,动情地说:“你看,有这么多的事可做!一个人有事做多好啊,你来吧!”这是他说服别人来做事的理由,也是他自己对事业充满激…  相似文献   

10.
韩琦,北宋名将,一次已是夜间时分,他仍伏案思考军务大事,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目不转晴,可为他持烛照明的侍卫一下子走了神,一不小心,手持的蜡烛烧了韩琦的鬓角头发。当时,韩琦不怒、不骂、不吵、不叫,而是用衣袖蹭了蹭鬓角又认真继续伏案办公。  相似文献   

11.
脑筋急转弯     
1、吃苹果时,咬下一日,发现竟有一条虫,觉得好可怕;看到两条虫,也觉得好可怕,但看到几条虫,才让人觉得最可怕?2、小明拿了一百元去买一个七十五元的东西,但老板却只找了五元给他,为什么?3、一天夜里刮起了狂风,这时一个桌子上总共有12支点燃的蜡烛,先被风吹灭了3根,不久又一阵风吹灭了2根,最后桌子上还剩几根蜡烛?  相似文献   

12.
正"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这是萧楚女烈士的人生观。他的一生,就像一支永不熄灭的"红烛",光明磊落燃尽了自己,点燃了大片革命的火种。萧楚女,1893年出生于湖北汉阳,原名树烈,学名楚汝,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理论家、教育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1911年武昌起义时,萧楚女投军参加了阳夏保卫战。辛亥革命后,他进入武昌实业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大汉报》和《崇德报》任编辑,经常用"楚女"笔名发表文章,  相似文献   

13.
走向辉煌     
走向辉煌陈丽荣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烧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英国)萧伯纳坐在我面前的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是那么平凡,他朴实,敦厚,稳健中透着精明。谁也不会想到,就是他,四年间捧回了两项...  相似文献   

14.
英国作家肖伯纳说:“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这不禁使我想起老山前线的一位普普通通  相似文献   

15.
三十根未燃的蜡烛○焕平一眨眼,丈夫离开我们母女已经三周年了。三年来,生活是把独弦琴,伴着孤树冷月,弹拨着单调苦涩的琴韵;家庭是把破纸伞,已无力抵挡心灵的风雨。望着桌上那摞荣誉证书和一根根红色的蜡烛,思念就似这悄然入窗的雾,揪不断,扯还乱。几多惆怅,几...  相似文献   

16.
14支蜡烛的光芒与她眼中的泪光一同闪耀,她没有想到自己还能幸福地活在世上,还能重获父母之爱。 2000年4月27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可新干县交警大队的刘小平却期盼这一天很长时间了。这一天是女儿刘媛14岁的生日,她早早地起了床,儿子在省体工队打羽毛球,不是辗转全国各地比赛,就是在大本营集训,几年难得回家一次,给他的关爱大少了。幸好,还有小女儿在身边,她乖巧、听话,讨人喜欢。这是她第一次给这个新收养的女儿过生日,她要让女儿开开心心地度过这一天。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诗句来形容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献身事业、元私奉献的人,福州八中的特级政治教师徐清泉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痴心不改,乐教敬业徐清泉老师195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1955年2月起,一直在中学政治教学这块德育园地里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寒来暑往,岁月如流,至今已有44个春秋。在这漫长的政治教学生涯中,他孜孜不倦地探求教书育人的新天地,矢志不渝地当一名浇灌德育之花的好园丁,是一位毕生献身于中学政治教育事业、成绩卓著、德高望重的老教师。他多次被评为福州市…  相似文献   

18.
温故2012     
历史上有这么一年,提到这一年时:你会为有人因“末日论”而囤蜡烛的事,粲然一笑;你会想起,这年一位中国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轰动一时;可能,你还会记起一篇疾呼“忍无可忍就无须再忍”的文章。  相似文献   

19.
周仕敏 《当代广西》2013,(17):42-43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像一根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在第2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特意刊发这组稿件,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并送上最真挚的祝福:老师,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  相似文献   

20.
人们夜间出行,除非月夜,必得照明;在未有电灯、手电简之类现代科学产品之前,往往要打起松明火把一类燃烧物;古诗所说:“昼短而夜长,何不秉烛游。”秉烛就是擎着火把。蜡烛这一物事,文字记载,盖始于东晋初年。那时的蜡烛是奢侈品,平民百姓用不起的。夜晚提着一盏灯笼,柔和的烛光照明了平整的石板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