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运河全年通航里程的四分之三在江苏境内,大运河江苏段成为统筹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主要载体,也应该是传承大运河文化名片最出彩的篇章。大运河产业带要在"绿色、共享、共治"理念下,运用现代化理念,嫁接新经济、新技术,再造大运河现代化的文化气质和商业生态,在传承和创新中培育大运河经济增长点。运用现代化理念,推动大运河传统商业活动在新时代复兴其一,提振大运河航运业,推动大运河航运提质增效。推动航道改造升级,提升大运河航运物流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长城抗战文化是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城文化带建设的闪光点。这方面北京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的战略部署。2018年12月,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市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年-2035年)》。抓住机遇,深入挖掘长城文化内涵,把跨越时空、具有当代价值的长城文  相似文献   

3.
《群众》2021,(7)
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2020年11月视察江苏时指出:"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指示和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时指出,  相似文献   

4.
《群众》2021,(9)
正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指出,"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近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将之作为引领性、标志性工作摆上突出位置,立足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定位,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9,(17)
<正>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内含着提升国家凝聚力的精神源泉、彰显大国担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大运河,这条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河,在中华大地上奔流不息了近2500年。有人赞誉它是中华民族“流动的血脉”,有人评价它比长城的文化价值更高。然而,在长城“申遗”(申请载入世界遗产名录)成功20年后,大运河却至今徘徊在“世遗”门外。要让世界记住大运河,我们自己首先要重拾记忆。  相似文献   

7.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强化制度化管理、满意化服务、贴心式服务,使之成为干部职工集体认同并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响彻神州大地,激励和鼓舞着14亿中华儿女。在天山南北,文化建设的热潮澎湃激昂。  相似文献   

8.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能够提供我们形成个人和集体身份的基础,并强化一种更为广阔的社会群体的归属感。文化包括精神、制度、行为、物质等不同层面,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其价值理念部分,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和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  相似文献   

9.
姜师立 《群众》2020,(16):55-56
大运河生态环境是大运河价值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上指出,沿大运河地区,流淌着千年的文化,运河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的航运水利功能,要系统推进历史文脉传承、生态环境修复、岸线景观塑造、绿色经济发展,一体建设高品位、高水平的文化走廊、生态走廊、旅游走廊,形成江苏的美丽中轴。近百年来,由于自然变迁、人文破坏和保护不力,大运河面临着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生态空间挤占严重、生态保护合作机制亟待加强等突出问题。如何做好大运河的生态保护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要依托长城、大运河、黄帝陵、孔府、卢沟桥等重大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形成中华文化标识。大运河江苏段是全线历史最为悠久、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活态利用最好的段落,具备开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试点的良好条件,应  相似文献   

11.
徐成东 《群众》2022,(12):15-1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淮安作为大运河文化带重要标识性城市,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居于重要位置。近年来,淮安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决策部署,强力推进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建设,着力打造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淮安样板”,现代航运、生态廊道、文化旅游功能得到显著提升,流淌千年的京杭运河淮安段被赋予绿色新动能,与日新月异的“运河之都”共同谱写新时代“壮丽东南第一州”繁华盛景。  相似文献   

12.
"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是广西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独具地域特质的精神价值的高度浓缩。在宜州市,"广西精神"凝聚了各族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激发了宜州儿女的热情,有力推进了宜州富民强市新跨越。团结和谐事业兴宜州市是多民族聚居的区域,有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文化大县,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着力打造海安文化品牌,对于提升海安文化软实力、助力海安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作为海安文化的代表,青墩文化孕育了江海文明,历经6000年悠长岁月,在海安乃至更广  相似文献   

14.
黄杰 《群众》2018,(10)
正2018年是我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重要批示精神,实现打造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和高效益的经济长廊的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要完成建设好大运河文化带这一重要历史使命,强化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的有机统一至关重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系统性,是指其建设内容包  相似文献   

15.
正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广西"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广西要推动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须在以下五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科技思想接力创新的里程碑,是赶上乃至引领世界科技创新潮流的精神旗帜,是实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战略支撑。未来,我们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一个区域崛起振兴的源头活水,是彰显区域发展实力的重要标识,是一个城市魅力独特的精神支撑。赣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徐福文化、山  相似文献   

18.
正大运河不仅是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也是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的颁布,以及我省"关于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决定"的施行,既给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带来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迎来了保护与传承的新挑战:一是一些地方利用"世遗"名片意识强,而保护的责任意识不足,对遗产资源过度利用;二是在大力发展运河文旅产业中,重拆迁建设"新文物遗址",轻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9.
徐宁 《群众》2020,(20):35-36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运输动脉,凝聚着与自然斗争共处的中国智慧,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我国启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带动经济、社会、生态等各项建设,让这条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老河流,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更加活起来、美起来、火起来。江苏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江苏示范段建设,其中,运河文旅成为沿运河多个城市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抓手,进一步拓展了"水韵江苏"的文化内涵。如今,挖掘运河文旅资源新活力、寻找和发现文旅投资的新机遇、激发文旅融合新潜能,更好发挥"运河文化+"优势,已成为江苏文化投资事业发展的迫切课题。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一个组织、一支队伍的灵魂。特色鲜明的组织文化和战线文化,能够起到树立形象、塑造个体、凝聚力量、强化共识、激励斗志、滋养心灵的重要作用。"一、对文化自信与公安文化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