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群体作为中国故事的重要讲述者、中国声音的重要传播者,正吸引着国际媒体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由于西方媒体仍占主导地位,报道主题严重失衡,青年群体中的社会问题仍是其主要关注点。对此,我们既要重视其他国际媒体在传播中国故事时塑造青年国际形象的作用,在传播中国青年故事时加强现有国际传播资源与国际知名媒体的合作,又需要抓住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契机鼓励中国青年在国际媒体上发出"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2.
社会学视野中的青年与青年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作为群体的青年其本质是一种“社会过渡群体”;而青年期则是人的社会化发展的重要转折期;青年文化是社会各种亚文化中最具活力和先锋作用的一部分;青年研究要特别注意社会学的视野以及方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流行语与当代中国青年社会心态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群体的流行语折射出了这一群体的社会心态现状及其未来的变化趋势.当代的青年群体作为中国世纪之交社会转型的"过渡人"这一角色的同时,又承担着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边缘人"这一特殊角色.面对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青年群体的民族心态、政治心态、职业心态、婚姻爱情心态、生活心态和价值观念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顺向的社会心态变迁呈现主导地位,而逆向的变迁也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所谓"青年革命",这在欧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领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青年问题的研究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1970年8月在瓦尔纳召开的第7届国际社会学代表会议上成立了"作为变革动因的青年"研究组.1974年8月在多伦多召开的第8届国际社会学代表会议上设立了第9研究组——"青年问题"组和第3特别组——"青年社会学"组.1975年5月国际社会学协会执行委员会正式批准成立第34研究委员会(RC34)——"青年社会学"分会.该研究会旨在促进青年社会学和青年研究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斜杠青年多重职业现象近来已进入公众视野,但人们对"斜杠青年"这一新兴群体看法不一,有的人认为这是符合互联网时代特征的新型职业模式,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半吊子"行为,客观认识斜杠青年多重职业现象很有必要。以当代社会发展为背景,从职业社会学角度,借由文献研究法和网络记实法,并结合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的相关数据,可以客观展示"斜杠青年"的真实职业状况,从中获得有关"斜杠青年"的某些理论认识。概括地讲,斜杠青年多重职业现象是在当代信息网络化社会场、就业灵活化社会场、组织扁平化社会场的综合作用下兴起的,斜杠青年多重职业结构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包括正功能与负功能,很有必要对斜杠青年多重职业群体加强适当引导。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研究首先以“全面、系统、科学地描述”为目标,并以此作为科学解释的基础,唯有如此才能作到科学的评价青年的价值观念的演变,并正确地预测其来来趋势。我们力图通过对安徽省马鞍山马钢总公司和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青年及其青年于部群体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价值取向演变的研究,向社会提供一代青年人的全新形象。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间,青年作为一个相当大的社会群体,无论是从人口统计学还是从社会学视角来看,他们的价值观嬗变都是令人关注的。青年的价值取向,青年的意识,常常代表着未来社会的价值观和社会意识。作为青年社会主流文化的代表性群体——青年干部,被称作“跨世纪的接班人”,他们的价值观可以说代表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因此,他们的价值观的变化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青年中国行     
正触摸活的中国,汇聚年青力量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力,中华青年精英项目与共青团中央主管的《中国周刊》杂志社秉承着服务青年成长、培养青年人才的使命与愿景,在连续六年合作的基础上,将于2018年共同举办面向全国高校优秀大学生的公益活动——"青年中国行"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青年社会学将由过去简单的两维关系,形成"社会——青年社会——青年"的三重关系青年社会学将不仅是关于青年的社会学理论,同时也是关于青年社会的社会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正青年群体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一直都是最重要的社会力量之一,是事关一个国家百年发展大计的生机力量。马克思曾经慷慨激昂地高呼:"我应该训练好在我死后继续共产主义宣传的人"~([1]);列宁在俄罗斯共青团第五次代表大会上也对青年给予鼓励,相信青年一代会顺利成长,完全胜任自己的任务;斯大林更是将青年看作是国家的未来,并竭力使大学生等青年群体积极融入劳动群众,发挥"社会活动家"的作用。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着关于青年培养的思潮流传开来,著名的"君子之道",即"以  相似文献   

10.
青年领袖及其理论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领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精英的一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涌现了大量的青年领袖人物,他们在社会组织中担任着一定的领导角色,对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本文在对青年领袖群体的内涵和特质进行简要说明基础上,透过精英理论、领导角色理论与青年领袖的内在关联阐释青年领袖的群体崛起与角色担当.  相似文献   

11.
青年群体的责任担当意识与能力,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培养敢于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年,加强青年的责任教育,深化青年群体的责任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需要,也是提升青年社会责任感的需要。对此,我们要优化道德教育环境,为青年责任教育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2.
"小粉红"是当代青年群体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亚文化群体,是中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情境的产物。他们在态度、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展现出较为现代的一面,同时也面临着带有全球流行现代症候以及中国青年现实焦虑双重考验的现代化困境。为此,我们应当在推进总体现代化的同时,着重从教育、现代职业经历和大众传播媒体等现代性因素入手帮助"小粉红"青年群体提升个人现代性。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结构各方面的深刻变化,带来青年内部的深刻变化,传统青年群体不断壮大,新兴青年群体不断涌现。从政治学思维出发可以将当代中国青年分为内生性群体、建制性群体、杠杆性群体、示范性群体和原子性群体五类,要高度重视不同青年群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社会心态的波动变化及其对政治制度产生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89年5月25日至6月2日,我们应邀参加了"青年与社会变动"国际学术会,正式会期为4天.这是国际青年社会学研究会在保加利亚的海滨城市瓦尔纳市举行的学术会,由保加利亚青年科学研究所主办.到会的有保、苏、波、罗、捷、匈、蒙、古、民主德国、联邦德国、英、澳、荷、奥、印、瑞典、科威特等近30个国家的100余名青年研究学者.我国系首次参加国际青年社会学研究会的学术活动,受到了与会学者的广泛注意和热情欢迎.主办这次学术会的保加利亚青年科学研究所所长安德莱·拉切夫,在致开幕词的简短讲话中,三次讲到这次学术会有中国学者参加,表示欢迎,希望建立更密切的联系.青年社会学研究会主席尤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青年中非正式群体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而且在社会生活、人际关系中日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这些青年非正式群体到底怎样看待,应持什么态度?我觉得对于当代青年中方兴未艾的非正式群体不能用传统的二值逻辑思维方式去给予简单的肯定和否定,而是应该进行唯物的、历史的、辩证的、具体的分析之后再下结论。一、第四次崛起中国近现代史上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规模的青年非正式群体热潮:第一次是“五·四”时期,中国青年中间的非正式群体比较活跃,其群体形式大多存在于青  相似文献   

16.
以往的中国青年形象研究多关注西方媒体对该群体形象的“他者叙述”,本研究站在“我者建构”的角度探讨了新时代中国国际新闻媒体对外传播出的中国青年形象。通过采用语料库驱动的话语历史分析法分析《中国日报》2013—2020年中国青年新闻报道的议题设置特点和话语使用策略,发现《中国日报》向国际社会呈现的是一个具有多重社会身份和社会责任、在个人成长中优缺点并存、自身发展需要外界帮助的中国青年群体形象,由此揭示出了与西方学界不同的青年媒体形象,在青年形象研究中发出了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7.
"三国杀"游戏在青年中风靡的文化解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开心农场"、"杀人"游戏后,一款名为"三国杀"的游戏在国内青年群体中悄然流行,并迅速成为青年娱乐游戏新的时尚标签,为此,我们试图从该游戏风靡现象的文化社会学视角进行分析,以探寻其背后的网络文化、社会学和消费主义等方面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Z世代"指称的是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人,他们可能会对当今时代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态度与行为方式等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与互联网相伴而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Z世代成长的环境和接受的影响,与之前的人并不相同。人口年龄结构从原来的"金字塔"型转变为"摩天大楼"型以及"互联网媒介全息化"深刻地影响着"Z世代"的文化。中国"Z世代"青年呈现出与之前世代不同的特点与文化特色,同时也面临着与之前群体不同的社会压力。对于Z世代青年的成长,要做好关注与引导。  相似文献   

19.
多维视野中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伦理学的角度,对近10年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进行多维度分析,则不难看出青年志愿者行动已经成为青年与社会双向互动的有效载体,青年志愿者也将成为引领21世纪中国社会风气之先的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20.
新技术对青年劳动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替代效应"上,本研究通过区分不同青年劳动群体,探究"替代效应"在其工资收入以及职业流动意愿上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更高、职业技能专业化水平更高的群体与人工智能、自动化相关的较前沿技术接触的机会更大;社会经济地位更低、职业技能专业化水平更低的群体与人工智能无关的一般技术接触的机会更大。新技术对不同青年劳动群体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人工智能、自动化相关的较前沿技术对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的工资收入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替代效应"有限性理论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总体上人工智能、自动化相关的较前沿新技术的引入会加剧收入不平等,而新技术引入会刺激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职业专业化水平较低的青年劳动者的职业流动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