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持人语     
<正>随着我国文旅融合持续深入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推动社会协调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既是对文旅融合发展实践的充分肯定,也是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跨界深度融合指明了奋进方向。文旅融合发展不是文化和旅游简单相互叠加,而是要通过实施“文化+”“旅游+”“文旅+”的融合战略,促成化学反应,形成发展动能,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因此,推进文旅跨界深度融合、相互共同促进,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命题,需要学术界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同时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在模式构建、路径探索、机制创新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文旅融合是指文化与旅游的融汇聚合。实施文旅融合是巫溪旅游发展战略的最佳选择,是贯彻习近平五大发展理念具体体现。巫溪文旅融合是一个有机整体,应创新机制、体制、方式、方法,突出资源全面整合.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突出文旅产业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旅游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3.
《世纪行》2020,(1)
正文化为旅游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为旅游产品升级赋予了内涵。旅游为文化传播提供了载体,为文化产业化提供了手段和渠道。"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是文旅融合的发展方向。湖北是传统文化资源大省,拥有炎黄文化、荆楚文化、三国文化、武当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神农架原始文化、长江三峡文化、鄂西生态文化等。文旅融合开启了湖北旅游新时代,促进了文化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前进》2019,(10)
<正>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铺就诗与远方之路。今年是我省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新局面的攻坚之年,又是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后踏上文旅融合新征程的全面开局之年,喜迎祖国70华诞,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让三晋文化魅力大放异彩,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5.
正文旅融合是指文化与旅游的融汇聚合。随着旅游和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文旅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巫溪的旅游和文化如何融合,值得探讨。一、素描:巫溪文旅融合的三个认识文旅融合需要旅游和文化两大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巫溪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实,文旅融合蓄势正发。(一)一片神奇而美丽的秀水青山1.巫溪地理位置优越。中国版图像一只雄鸡,巫溪地处渝陕鄂交界之处,东连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竹溪县,南接奉节县、巫山县,西临开州区、云阳县,北依城口县和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均从国家层面指明了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7.
赵狄娜 《小康》2024,(6):29-32
<正>依托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近年来,荥经重点打造“五游荥经”特色文旅品牌,大力发展农旅融合新模式,已初步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农旅融合发展格局,形成了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文旅和商业消费是一对“亲兄弟”。《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明确提出,要鼓励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依托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村旅游集聚区和休闲露营地,打造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8.
姜师立 《群众》2020,(2):51-52
作为我国古代水上运输大动脉,全长3200千米的大运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旅游潜力,沿河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大运河申遗成功促进了运河旅游,2018年江苏运河主线经过的区县游客量达8.8亿人次,旅游收入达1.3万亿元。但由于整体规划不强、市场融合不深、产业融合不全等原因,大运河旅游叫好不叫座,还没有推出有影响力的运河旅游产品。为此,可通过文旅融合助推大运河旅游高质量发展,从而打造出一条大运河缤纷旅游带。文旅融合为运河旅游业提升品质提供了机遇。文旅融合发展,为旅游景点注入文化的灵魂,要从文旅产业发展战略、文化遗产与旅游品牌建设等维度关注运河旅游,探索文旅产业互联融通、转型升级的创新发展路径,形成全产业链,构建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品牌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节日节点日益成为文旅营销必争之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节庆已成为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引擎。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广西需不断创新思维,深化文旅融合,做好营销文章,通过打造“广西三月三”等新时代民族特色节庆品牌,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北京正处于构建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时期,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相比,北京的短板主要是缺少特色消费元素。调研发现,北京在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提升文化消费品质、激发文旅消费潜力等方面存在如下具体问题:北京拥有极其丰富的文旅资源,但文旅消费相对不足;文化旅游以传统旅游观光为主,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开发不足;如何持续发挥"首店经济"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有待系统性研究;疫情全球化蔓延导致文化和旅游消费被挤占。  相似文献   

11.
文旅产业融合是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重大举措。本文以张掖市为例研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问题,提出从供给侧与需求侧切入,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质量水平,在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意愿的同时,通过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丰富产品供给,延长产业链条,提升消费水平,实现文旅产业提质增效的观点,对甘肃乃至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完善"文旅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就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属于结构性问题,国家治理能力则是功能性问题.文章运用"结构-功能"分析法,着重分析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三个主要关系的结构及其功能,助力国家顶层制度设计,提高地方政府行为效能,不断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持续优化,使得文化和旅游两者都齐头并进获得可持续发展.由此,我国各民族不但可以增强文化自信,而且可以一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文化影响力,而且可以跟世界人民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祝伟 《重庆行政》2021,(2):99-101
推动文化空间生产是在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其主要包括文化的产业空间、物质空间及社会空间三种空间生产维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的重要战略规划部署.文旅融合发展不仅是新时代推动中国文化空间生产的现实载体和平台手段,同时其本身也是一种新型的文化空间生产模式.2021 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扎实推进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渝东北文旅深度融合是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实抓手及战略支撑.通过文化空间生产可以为审视渝东北地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视角和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正2021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消费品牌活动期间千场庆祝活动喜迎建党百年,广西重点打造的精品剧目彩调剧《新刘三姐》6月进京上演,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专场推介会收获颇丰……今年,我区文旅发展大事喜事连连,不断推出艺术精品,文旅互促,擘画文旅融合发展新蓝图。"十三五"时期,广西在艺术创作、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公共文化服务、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亮点不断,文化旅游经济主要指标意气风发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15.
文化旅游的兴起催生了文旅融合的思考和探索,就民族地区而言,旅游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一度成为研究热点,并最终形成了基本的学术共识,即旅游对民族文化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如何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良性互动由此成为文旅融合实践的核心内容。对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文旅产业尤其是对当地的两个5A级景区槟榔谷和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的考察发现,前者依托民族文化,后者则以雨林文化为主题,借助生态与文化、景区与社区、山地与滨海的良性互动践行文旅融合,并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和融入大三亚旅游经济圈,促进区域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今哲 《今日浙江》2022,(5):46-47
从不断深化文旅融合,到圆满完成建党百年庆祝活动;从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到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提振消费信心……2021年,浙江文化和旅游系统秉持"彰文塑旅惠民富民"使命担当,突出"精神富有、物质富裕"双向发力,注重"制度创新、数字赋能"双轮驱动,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丰富文艺供给、提供文化动能、贡献文旅力量.  相似文献   

17.
契合中的差距:乡村振兴中的文旅融合政策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 《长白学刊》2021,(3):72-79
文旅融合作为当前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基本趋势,可以丰富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从政策视角看,乡村文旅融合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内在宗旨一致性、目标承接具体化等高度的契合。但相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乡村文旅融合却存在明显的政策差距,表现为政策发展的迟滞化、粗放化和项目同质化等问题。对此,应以渐进调适逻辑推进政策发展,并通过强化乡村文旅适度融合、统筹推进的政策理念,构建"一干两翼式"政策框架,完善合作共享格局等精准治理措施促进政策细化,进而助力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8.
金宝强 《群众》2023,(4):18-19
<正>“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是金陵文化的摇篮、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我们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深耕文商旅融合,在擦亮文旅新名片、布局文旅新产业和培育文旅消费新模式等方面不断发力,全力建设最具人文历史品位的街区。近年来,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先后获得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多项“国字号”荣誉。  相似文献   

19.
四川是我国重要的白酒产销大省,白酒品牌林立,并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及丰富的文化底蕴,为酒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本文立足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围绕川酒产业发展需要,全面分析国内外酒文化旅游的发展历程及服务模式,聚焦川酒文旅产业发展环境与挑战,分析川酒文旅融合战略,系统阐述川酒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及实践措施,对大力发展川酒文旅产业、促进四川白酒产业的协同发展,以及推动全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袁帅 《小康》2023,(12):43-44
<正>数字文化是数字中国“五位一体”的关键一角,是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模式”的重要支撑。如今在我国各地,数字化转型正成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科技与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新的行业趋势。文旅行业从业者纷纷利用大数据、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积极开展数字文博、云展览、云演播、网络直播等服务,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发展,激活文旅新业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