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党的十九大首次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描绘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蓝图,开启了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新征程。"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以党建为引领,切实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乡村振兴全过程,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全市召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会议强调,宁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蓝图已经绘就,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题攻坚,全面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不断开创宁波乡村振兴新局面。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当前"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一是要着力破解乡村振兴制度有效供给难题,围绕"地、人、钱",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全域土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如约而至",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三步走"的时间表,提出了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春到人间草木知。党中央送出的这一份超级"惠农大礼包",再一次释放出了国家全力助阵乡村振兴的重磅信号。我们清晰地看到,中央所提出的乡村振兴,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在"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作出全面部署。中共重庆市委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意图,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黔江的突出短板是"三农",最大潜力也是"三农",必须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作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建议:一、加强党的领导,以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力量。"系统谋划和推进乡村产业振兴,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广泛参与,但党的领导始终是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乡村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也是乡村振兴的内源性新动能。面对乡村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需要把物质文化遗产之"形"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神"融会贯通,需要对传统的"形"与现代的"神"进行重新组合加工。只有大力传承弘扬历史文化精髓,才能更好地保证乡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如何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摆在现实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走什么样的路?各地情况不同,因地制宜是关键。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开展了2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在做实、做清、做准的基础上,围绕"七个怎么办",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七策"。一是路子怎么走?"中心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创新上想办法、求突破。对于高平来说,最有条件、最有基础、最适合走"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8.
正长期以来,农村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严重不均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差距悬殊,导致人才从农村向城市、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单向流动。留不住人才,政府制定的支农惠农政策就难以落到实处,农村产业发展就缺少带头人,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因此,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必须要在产业发展、环境改善、政策支持上下功夫,让乡村人才"留得下",更"干得出彩。"  相似文献   

9.
韩静 《小康》2018,(17)
正外修"颜值",内炼"品质"。今日的龙坪镇,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发展、精准扶贫已经融为一体,生态、宜居、美丽、富裕正在成为振兴当地乡村发展新的"注脚"。广东省清远市龙坪镇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决扛起"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使命,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目标定位,坚持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高层次发展,正上下一心,努力把乡村振兴这盘大棋下好下活,为全国乡村振兴贡献龙坪力量。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促龙坪乡村振兴落实处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正在成为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发展的核心战略。乡村振兴策略期望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教育是一个核心要素。教育的振兴与发展可以给乡村带来"留下来的希望",也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20,(21)
正让法治为乡村振兴护航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务农重本,是国之大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无疑是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务农重本,亦是安民之基。对于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为保障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中央政府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除了消极地救济乡村之外,更要紧的还在积极地创造新文化。"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先行者梁漱溟似乎早就拿捏到了乡村振兴的命脉——乡村振兴不单单是物质层面的救助与重建,更重要的是人和其内在精神文化的振兴!人的"形而上"是一种"精神的真实",所以,人无论身处市井或是乡村,倘若无法寻求到存在的意义,必当沦入存在的虚妄和盲动。无数哲人都指出:  相似文献   

13.
正乡村,是千百年来人们渔猎种养、繁衍生息的诗意栖居地,也是承载乡土中国精神原乡的"根"和"魂"。曾几何时,我们记忆中的乡村,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河里可以游泳,溪里可以捉鱼,池塘可以洗菜,空气中都透着股甜味。但这些年来,有的地方毁林开荒,围湖造田,超标排污,垃圾围村;有的地方"重城市、轻农村",甚至"污染下乡",把农村视为城市污染的"接收站",美好乡愁变成了无奈惆怅,环保问题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瓶颈和短板。  相似文献   

14.
黄亮 《今日海南》2019,(5):26-27
<正>任何工作都离不开"人"这个关键因素,而人的眼力、脑力、脚力和笔力,决定了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因此",四力"是一组衡量工作的标尺,既可以量一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力度和温度,也可以量一量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度和进度。乡村振兴不同于一般性工作,这是用"眼力"观察得出的基本判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重庆市梁平区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集"五个振兴",系统谋划、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重庆市梁平区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集"五个振兴",系统谋划、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17.
周少来 《人民论坛》2020,(10):94-97
"多予少取放活",是中国乡村振兴的根本原则,也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互动共进的发展大势下,"多予少取放活"也就有了不断更新的主题内容和时代蕴涵.只有通过全面创新的体制改革,从体制性、制度性政策层面上,切实推进落实"多予少取放活",才能在广大乡村真正实现"一核三治",奠定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20,(2)
正如何更好地发挥特色美食的作用,为各地饮食、文化和旅游聚集人气,成为当下广东各地开辟乡村振兴"风味之路"的关键。2018年4月26日,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在广东省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提出实施"粤菜师傅"工程。自此,广东拉开以美食为媒,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的序幕,各地结合"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深入推广乡村本土特色菜,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质量兴农紧密结合,以此来提升乡村振兴发展后劲。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体系,实现产业兴旺。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振兴居于"五大振兴"之首。南川是全市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打好"融合"牌,走好致富路,着力构建"田园风光为载体、融合发展为路径、产业兴旺为目标"的乡村产业振兴格局。一、重庆市南川区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探索近年来,重庆市南川区突出规划先行,统筹谋  相似文献   

20.
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将"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位置、补齐乡村振兴中的"人才短板",是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民现实获得感、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多措并举补齐乡村振兴中的"人才短板"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