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少年问题可以说是目前日本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其中包括围绕青少年出现的学校内暴力和家庭内暴力、偷窃等不良行为;以及家庭解体、教育荒废及升学战等等问题。其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讲可以说是表现为一种“病理现象”。据去年(1983年10月)结束的总理府舆论调  相似文献   

2.
叶青 《民主》2013,(1):21-22
由于现代社会文化因素中开始出现多元特别是不良思想的影响,家庭和学校有关生命教育的相当缺乏,再加上青少年个人认知模式偏差等原因,使得当代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如对自身生命漠视;对他人生命的轻视;对异类生命的摧残;网瘾、早恋、厌学、吸毒、犯罪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自身的健康和谐发展,对学校、家庭也带来了巨大压力,更是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3.
经济体制改革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泛娱乐化"现象在现代社会愈演愈烈,并已超越自身范围扩展到社会各领域。它突出表现为政治"娱乐化"和文化"娱乐化",其本质是给人带来生理方面的愉悦感和心理上的高度依赖,对青少年价值观造成一定程度的历史价值观随意化、文化价值观功利化、道德价值观失范化、人生价值观漠视化、审美价值观庸俗化等消极影响。因此,亟需遏制"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应从学校层面、家庭层面、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入手,强化学校价值观教育,塑造青少年独立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健康的个性;家庭教育中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健康的个人价值观;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管力度,塑造"价值生产"秩序;促进"多重主体"在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中发挥作用并实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鲍雪梅 《学理论》2014,(32):243-244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社会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笔者对"问题学生"成因及如何关怀"问题学生"、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进行研究探讨,旨在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力度,从根本上创造教育转化的沃土,解决"问题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方面的问题,切实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首属环境,对其人格的塑造有着奠基的作用.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危机家庭"的数量愈益增多.在我国,"危机家庭"中青少年权益始终处于被漠视的地位,如何切实地保护他们的权益是社会每个人的责任.笔者拟通过百件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实证调查,探讨"危机家庭"对青少年犯罪这一严重社会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设想,以期为我国"危机家庭"中青少年权利的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胡俊文 《学理论》2010,(4):61-63
青少年犯罪问题己越来越突出,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的社会问题,预防青少年犯罪已成为我们社会各部门、学校及家庭必须研究、认识和解决的课题。本文中主要对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进行剖析,并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0,(9)
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要求。友善观是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和素质,对青少年友善观的培养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儒家仁爱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内含着丰富的理论知识,为青少年友善观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本文在结合儒家仁爱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社会青少年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中践行友善上所存在的问题,并由问题出发结合儒家"仁爱"思想在友善观践行上的启示给出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产阶级思潮,尤其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潮象潮水一般地涌向日本,在日本人民中,特别是在青年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致使有一些人们悲观、失望、为所欲为,按“自由意志”行事。日本战后十多年来,其青少年犯罪曾出现过三次高潮;1951年出现了犯罪的第一高峰,这是由于二次大战后的社会动荡、混乱,存在主义思潮在日本占据了统治地位所引起的;1964年出现了犯罪的第二次高峰,是由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和历史上一些旧的观念、风俗发生冲突,存在主义思潮和宗教紧密结合,腐蚀青少年的心灵;1970年至今,也就是七八十年代,出现了第三次犯罪高峰,日本经济在此时虽跃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物质极大丰富。但是,青少年的品德修养水平每况愈下,存在主义思潮与黄色文化充斥街头。仅1986年日本的14—20岁的犯罪青少年就有185373人,比1976年增加60%。据日本警察厅最近公布的统计数字,日本去年自杀者就有2446人,平均每天有65人自杀。这反映了存在主义及其生死观在日本的影响,一直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上海青少年发展状况"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90后"一代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发现,"90后"青少年总体发展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青少年的身体状况发展水平较高,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水平居中,学校生活方面发展水平较低。年龄、学校类型和城乡差异是影响"90后"青少年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时下对"90后"青少年的"标签化"论断,本文认为,应该将青少年研究视角从"问题"取向转为"发展"取向,将青少年看作有待开发的积极个体。  相似文献   

10.
厌学是目前技校生学习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也是导致技校生辍学的最主要的因素.面对技校生厌学的问题,本文从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角度去探讨其形成的主观方面及客观方面的原因,并试图寻求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是由于家庭、学校的引导、教育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同时个人自制力差,再加上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等原因造成的。预防的措施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功能和作用,教育、感化和挽救犯罪的青少年,避免其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12.
陈海华 《学理论》2010,(21):104-106
青少年网络成瘾无论对其家庭还是对社会而言都具有不可小觑的恶劣影响。对家庭来说,青少年网络成瘾必然会令其家庭不得安宁,令其家长心力交瘁,也会令其家庭经济不堪重负、难以为继。对社会而言,规模化的青少年网络成癔可能会引起社会道德准则的扭曲,反社会化倾向的突现;也可能会混淆青少年群体的是非曲直判断准则,干扰他们的正确判断;还可能会诱发青少年的恶性犯罪,最终严重贻害社会。  相似文献   

13.
李峰 《学理论》2013,(9):77-78
战后日本社会通过企业统合、综合开发统合、社会保障统合将"社会性要素"统合在资本主义框架中。三种统合方式统合了包括城市及农村劳动者、无劳动能力者等在内的所有国民,实现了西方社会中少有的"一亿总中流"社会。但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个体社会"的趋势日益明显。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背景导致这种趋势的呢?从社会统合方式的角度探寻日本"个体社会"的背景。  相似文献   

14.
一、法制教育是青少年行为规范教育的必然选择 青少年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同时接受着来自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个不同结构的影响。而这三个教育领域中奉行的价值原则却又不尽相同。在学校领域里施行的是正统的社会主义思想品德与政治理想教育;在社会领域里,流行的则是外来文化以及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结合后产生的各种时鲜文化,这类时鲜文化在大城市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大;在家庭中,父母则仍然按照传统中国的伦理道德对孩子进行教导。社会主义正统文化、社会流行文化和传统中国的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12)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消极的社会因素不断增多,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以至于我国青少年的犯罪现象日渐凸显,并呈现犯罪形式团伙化、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成员低龄化和犯罪手段高智化、成熟化等特点,影响了社会的正常运行。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6.
谈发展我国的亲职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瞩目的热点 ,素质教育、中小学生的“减负” ,已经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 ,但“减负”后的教育辅导工作 ,学校以外家庭和社会的积极配合 ,同样应引起高度重视。亲职教育或称为家庭教育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许多青少年问题的产生都源于不良的家庭环境和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本文旨在通过对变迁中家庭功能变化对教育影响的分析 ,探讨我国亲职教育的重点、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庞祎晔 《学理论》2012,(28):249-251
当前,青少年特别是"90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特点,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高校师范生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也与其有着密切联系。从分析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状况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现状出发,分析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朱诚亮 《学理论》2009,(31):140-141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各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本文从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影响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因素、青少年犯罪的防治对策三个方面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得出了初步结论,要遏制住青少年犯罪蔓延扩展的趋势,必须形成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的立体网络,建立预防为先、齐抓共管的社会系统屏障。  相似文献   

19.
周璐 《学理论》2012,(7):165-166
加强对问题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一定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领导,强化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和管理,营造全社会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舆论氛围,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预防和减少问题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20.
个体、家庭和社会是影响青少年重新犯罪的三个主要因素。通过运用深度访谈法编制影响青少年重新犯罪的"现实社会处遇"问卷,结合对青少年犯罪测量常用的"低自我控制力"和"家庭功能"量表,对在押的49名重新犯罪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在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低自我控制力""现实社会处遇"两个因素对青少年重新犯罪的影响作用显著,"家庭功能"因素对青少年重新犯罪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与"现实社会处遇"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改变"现实社会处遇"的情况,可影响到青少年重新犯罪的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