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振兴,生态考量必不可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进入新时代,乡村振兴需要着眼于公共服务新理念、社会治理新模式、科技发展新方向;需要聚焦生态环境建设,推进乡村文化发展;需要构筑和谐的生态治理体系,助推乡村生态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改革开放进程深刻地影响和推动了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发展变迁。从知识界对"人"的价值的呼唤到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再到进入21世纪后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至文化发展的战略层面,价值观的变迁与重建构成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一条主线。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勇于理论创新,也需要贴近百姓生活,做好实践转化。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改革开放40年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同时,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还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角度提出了更多需求。人民的需要,已经从物质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由观念创新进入实践领域,成为经济行动的纲领与文化行动的动力,推动我国文化科技、文化经济进入到实质的发展之中。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常态"的重要特点,就是过去相当长时间里的非产业形态的东西进入到产业,并进入到融合的新时代,而最根本最长远的发展是"文化+"。  相似文献   

5.
<正>"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是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战略要求。北部湾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需要把文化发展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基础、重要资源结合。把北部湾打造成为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示范区、北部湾经济区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先行区意义重大。为此建议:一、领会中共十九大报告精神,推动北部湾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十三五"时期,北部湾文化发展进入关键阶段,亟待制定"对外文化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相配套,弥补北部湾区域发展战略中的"文化短板";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对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强国,需要探索一条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新路。根据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绿色发展不只是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而是要用绿色发展理念统筹"五大建设",形成绿色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目的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绿色生活的新需要。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发展绿色生态满足人民优美生态环境与绿色生态生活需要,发展绿色经济满足人民美好物质生活与绿色物质生活需要,发展绿色文化满足人民美好文化生活与绿色精神生活需要,发展绿色社会满足人民美好社会生活与绿色社会生活需要,发展绿色政治满足人民美好政治生活与绿色政治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7.
樊泳湄 《创造》2015,(6):62-63
<正>要从"政府提供,百姓接受"的"办文化"模式向"百姓需要,政府满足"的"管文化"模式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的文化需求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的政府唱主角的供给式"办文化"模式容易形成热闹一阵子、满足少数人的虚假繁荣,难以实现公共文化建设均等化的目标。那么,政府如何在公共文化建设中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如何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政府文化惠民政策?如何突破政府提供文化服务与群众个体文化需求之间结构性失衡的矛盾?带着这些问题,笔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后,新社会阶层的出现使"人民"结构发生了动态分层。进入新时代,人民的需要也在具体历史中发生了变化,即由"物质文化的需要"变为"美好生活的需要"。与此相对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也由"落后的社会生产"转化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其中,"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参照目标,"不平衡发展"体现在领域、区域、群体这三方面各自发展的不平衡。针对这一变化,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把握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律作出的战略决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进入大众旅游新时代,需要用文化提升旅游品位,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产业,打造更多体现文化内涵的旅游精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专门提出要加强对工业遗产资源的活化利用,发展工业旅游。铁路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0.
正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软实力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民政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民政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社会领域文化具有重要的规训引导作用,需要给予更多关切。尤其是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化领域意识形态较量更加尖锐,文化建设应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建设民政文化,  相似文献   

11.
最近,全社会都在关注文化问题:文化作为国家关注的焦点并上升到战略高度,凸显了文化发展对于整个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显示出中国社会面对未来长远发展的新视角和新战略。中国的发展和崛起都需要更加有力的文化支持,也需要更多的文化指引和激励。奥运会和世博会之后,我们已经在一个新的平台上,面临着新的机会和  相似文献   

12.
一个民族的伟大事业的成功需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今天,我们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其文化底蕴来源于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获得了广泛的社会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中国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开启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让中国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文化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刘磊 《传承》2013,(8):58-59
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启蒙从新文化运动开始,历经新民主主义文化阶段。毛泽东同志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文化的"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为社会主义文化奠定了基础。历经"文化大革命"的挫折时期,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为官不为"正在成为当前政府密切关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中国经济社会的改革进入到了深水区,不论是经济企稳、市场秩序加固,还是培育更多积极的社会力量,为社会民生提供保障,都需要各级官员积极思考和展开行动。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7,(32)
正正值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10月21日,在美丽的金坛长荡湖畔,"2017中国(长荡湖)休闲湖泊峰会"召开。响应新时代召唤,谱写新的壮丽篇章!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并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休闲、度假、养生等更高层次的生活追求已成为民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中国·长荡湖休闲湖泊峰会"上,与会领导、专家、媒体、企业等就休闲湖泊发展达成《中国休闲  相似文献   

16.
赵科天 《长白学刊》2011,(1):141-147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我国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出现了新变化和新特征:个体需要进入新的活跃期,突出地以利益问题表现出来,并出现了物质、文化、精神、政治诸多需要共同发展的新景象.人的需要新变化使社会主要矛盾呈现出阶段性特征:需要和生产的自我扩张使矛盾双方的内在张力增大;矛盾内部两个方面交替易位,需要上升为矛盾的主导方面;供需指向...  相似文献   

17.
乐亮伟 《传承》2015,(2):72-73
改革开放以来,"90后"大学生陆续升学进入高校,面对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出现了新的特点。学生社团是高校文化教育的重要组织,高校社团文化建设出现了许多与高等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高校教育者需要适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使"90后"大学生能够在高校社团中获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8.
张德江同志在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讲,新世纪的经济,就是‘文化经济’".他要求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要求出发,认真研究"文化经济",科学把握经济与文化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经济工作中要更多地发挥文化的作用,增加文化的含量;文化工作中要更多地考虑经济的因素,运用经济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文化领域的发展特别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战略指导的新时期.改革文化管理体制,是我国目前发展和建设和谐文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内在要求.在改革的过程中,在完善文化管理体制的过程中,需要引入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 现代社会越发展,越需要产生文化巨人,需要更多的巨人文化而不是圣人文化。还文化巨人的本来面目,才能使其所代表的文化之精华得以发扬光大。冒键在《社科信息》第五期上对孔子和鲁迅的个体文化进行了比较。孔子与鲁迅同属中华民族之文化伟人。他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