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您好,您有一张法院传票未领取,今天是最后期限,请速到XX人民法院领取”“您好,我们是xX公安局的,您的身份被人盗用实施诈骗犯罪,希粤您配合我们的工作,将钱存进我们指定的‘安全账户”’……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接到过类似的电话,这就是近砦年最常见的“电信诈骗”。  相似文献   

2.
廉政出效益     
河北晶牛集团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历经9年的创业,不仅走出了一条国企改革与发展的希望之路,而且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廉政出效益,廉政也是生产力。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论述“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指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晶牛集团正是紧紧地抓住了这一点。面对已经倒闭的企业,在发展企业生产时,他们坚持以人为本。为了激发人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力,培养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们选择了走…  相似文献   

3.
茅家梁 《检察风云》2011,(21):36-36
冯老头是我们这个小区里最著名的刚刚“崛起”的千万富翁,靠放“高利贷”发财,前一阵子,“宝写”代步,衣着鲜亮,瞧人多半鼻孔朝天。这几天好像蔫了,因为“崩盘”,所以避债不及。在棋牌室的角落里,老是拖着我要谈论与他的祖先“过从甚密”的孟尝君。  相似文献   

4.
春节,中国最强大的传统节日;回家过年,多少年来游子不变的心声。每当年关将至,看着壮观的春运队伍才意识到有多少人在“背井离乡”,而无论回去的路多么艰难,回家、回到父母所在的地方、回到心底的故乡,都是中国人心中最执著的愿望。因为那看似简单的回家之旅,其实是一条寻根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看到“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也尝试着“与过去和解”。  相似文献   

5.
人这一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无奈,但最无奈的莫过于年老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这些诗句可以说最形象不过地道出了人生对老去的无奈。  相似文献   

6.
亦墨 《检察风云》2011,(21):96-96
一台电脑加一根网线,不仅将我们带入了奇妙的互联网时代,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我们的消费方式。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人群的快速膨胀,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商品成为了一种可能。网上淘宝不仅淘出时尚心经,更练就了种种省钱妙招,这些新的生活方式正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购物文化。如果网购达人说“我买到了”,一定是网购“菜鸟”;如果说“我淘到了”,那也已经“OUT”了;只有说“我秒到了”,才是时下最IN的潮人。  相似文献   

7.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是默默的,但她将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强 《政府法制》2008,(2):53-53
刚到美国时,对中国十分感兴趣的牧师Paul曾经问我:“你知道美国人最羡慕中国人什么?”。正当我绞尽脑汁寻找“最佳”答案时,Paul感叹道:“你们中国人对老人很孝敬,老人和子孙在一起,其乐融融,令我们很羡慕!”  相似文献   

9.
如果有人问:“谁是当今世界最风光的人?”最有可能的答案之一是“总统”。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想到,总统这个职业是个风险很大的活计。  相似文献   

10.
汪强 《法制与经济》2009,(21):45-45
在“史上最牛团长夫妇”事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二师221团副团长陈伟的一段话:“你们不要浪费警力,这里不就是一个景点吗?不就是一个小服务员吗?我们是有身份的人(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身份,而陈副团长所说的当然是指特殊身份),几分钟的一个小事,你们不要把事情搞大了。”(《北京青年报》10月14日)  相似文献   

11.
姜汝祥 《法人》2010,(7):86-86
无数的中小企业都在苦苦求解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实现业绩的突破。答案就是投资“良知”,活出“真我”。而在这一点上,最值得到我们学习的人就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  相似文献   

12.
真笑和假笑     
<正>“杜兴微笑”最真诚微笑是天赐的正能量,不仅是快乐“催化剂”,更是人类的本能。看到一个人笑得开心,人们常常会夸“笑得像个不经世事的孩子”。并不是说孩子没有烦恼,而是这种发自内心的笑容天真烂漫,往往让人觉得温暖、纯净。每当看到孩子们脸上无忧无虑的笑容,我们都会不自觉地跟着扬起嘴角,心情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轻松愉快起来。如果要选出最治愈人心的画面,一定少不了孩子们脸上的笑容。  相似文献   

13.
常回家看看     
“家”是充满温暖和爱意的字眼,让人无时无刻不对她魂牵梦萦,因为每个人对“家”都有一种特别的情结,人们从中得到生命初始阶段最单纯最快乐的怀恋.那是一个人道路上最坚实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14.
石破 《公民与法治》2014,(18):52-52
在战争年代,革命者可以“视死如归”。“归”到哪里呢?“归”到他所属的“群体”,以及该“群体”为之奋斗的事业。小时候,我们最不想看到老师的评语就是“这孩子不太合群”。在计划经济时期,“群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谁都不愿背上“脱离群众”的坏名声,每个人都有非常强烈的“群体归属感”。当然,客观来说,它是以一定程度的压抑和丧失个人尊严与自由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5.
孙莹 《中国公证》2007,(10):13-15
去过西部的人.都应该记得戈壁滩上的沙柳,它们是大地最忠实的朋友.不管多大的风沙、多严寒的天气.它们不离不弃,用所有的力气牢牢抓住大地的手.它们蓬勃向上.只要有一滴水.就袒露出更多绿色的希望.陪伴大地没有止境的寂寞时光。一路“西部公证风采行”,沙柳是最常见的风景.一路“西部公证风采行”,让我们有幸认识了许多象沙柳一样的公证员。  相似文献   

16.
捍卫亚马逊森林的大酋长 位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是流域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它孕育了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被称为最神秘的“生命王国”,印第安人的“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17.
“世界末日”的论调,古今中外都有。中国最早的“天塌了”(其实就是末日),可以找到“共工怒触不周山”那里,“天柱折,地维绝”,才给女娲女士提供了“炼五色石补苍天”的机会。而西方最古老也流传最广的,则是数千年前的玛雅预言了,“2012年的12月21日将是地球文明消失的大限”——我们这一代“很不幸地赶上”了,你想不在乎都难。  相似文献   

18.
潍河 《法庭内外》2008,(6):26-31
徐洪刚说:“兄弟们拿着生命换生命,我们阻止不了山石滑落、道路阻断,但我和我的兄弟们信念坚定,一定要救人!不抛弃!不放弃!” 15年前,是四川人民给了徐洪刚第二次生命。成为英雄的徐洪刚一直不忘四川人民的救命之恩。四川是徐洪刚第二次生命的故乡,筠连人是他最亲的亲人。 徐洪刚说:“我懂得感恩!”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身边原本充满了看不见的危险,但现在我们不幸看见了,而且是在餐桌上”。美国资深记者尼科尔斯·福克斯曾这样描述餐桌上的危险,对于崇尚“民以食为天”的鼠人而言,这种危险可能快接近“临界点”了,  相似文献   

20.
吴明 《法人》2008,(2):126-127
人心是最容易改变的,像明朝将领吴三桂只因“冲冠一怒为红颜”,即开门揖盗,引清兵入关。一句话、一本书、一首歌、一个人、一个景象,都可能令我们的内心世界涌起波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