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六大基本特征,其中首要的就是“民主法治”。这既是现代法治的要  相似文献   

2.
于丽娜 《协商论坛》2007,(11):22-2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目标。什么是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3.
应勇 《今日浙江》2006,(23):38-3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为人民法院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法院责任重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要实现这个总要求,人民法院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和谐社会一定是法治社会,因为法治是和谐地实现自由和民主的保证。在当代中国,经济的市场化与政治、社会的民主…  相似文献   

4.
民主法治与和谐社会应当具有怎样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应如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完善?这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中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重大问题。本期"法治建设"栏目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构建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约请著名法学家卓泽渊教授,就和谐社会与法治的关系作深刻阐述;《和谐视角下的检察文化建设》探索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加强检察机关和检察队伍的文化建设;《试析和谐语境下的刑事和解制度之构建》提出在和谐社会下引进刑事和解制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民主法治。”深刻理解这一重大原则.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形成广泛的政治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属性、我国长期政治建设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等,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认同的基础,必须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建设进程,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认同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和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法治社会和谐社会与法治具有内在的联系,民主法治作为和谐社会的第一个基本特征,表明了法治对于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具体说来,法律本身就是追求社会和谐的产物,和谐社会的性质包含着对于法治的要求,和谐社会的每一个特征都包含着对于法治的需要。(一)  相似文献   

8.
李军 《大连干部学刊》2005,21(11):33-34
民主与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 内在要求,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最 佳保障。因此,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 民主与法治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公民导刊》2012,(1):50
民主法治重庆建设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是共产党执政的基石之一。2011年底,新年即将来临之际,重庆市委三届十次全委会召开,专题研究民主法治建设,出台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有关问题的决定》,简称"民主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有六句话,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民主打头,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内容,其他内容顺序排列,如此安排。寓意深刻。这个逻辑判断,清楚地阐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凸显了警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警察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警察职能的发挥、警察权的行使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需要我们探讨,其中民主政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民主政治建设与警察及警察权的行使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警察是国家民主政治的体现,是民主政治的促进和保障力量;建立法治型警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把民主法治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条基本特征的第一条,内涵深刻,意义深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民主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基本特点现代民主法治首先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的。资本主义民主法治出现之时,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但也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封建专制和资本主义制度、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须遵循的六大原则,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过程当中,协商民主理论在指导公共政策制定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是论证协商民主原则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公共政策的基本原则的应然问题,即为什么协商民主原则应当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规划把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作为重要内容,对民主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又是重要保障。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目标法治作为现代文明国家权力运作形态是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产生而出现…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概括为六句话,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民主打头,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内容,如此安排,寓意深刻。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关于民主问题,世界上历来就存在着许多种不同的声音。但是,不管怎么说,民主却一直是我们全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任务。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发布的公报说,中国将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展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工作。六中全会《决定》还指出,“要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依笔者之见,近几…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看待职代会制度?怎样履行职代会的职权?是企业民主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实践。一、从国情出发,必须坚持职代会制度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企业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9.
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民主制度能够落实和扩大人民的民主权利,纠正市场失灵;法治能够规范公共权威的行为和公权的行使,纠正政府失灵。制度完善是民主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而制度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民主法治不仅能够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而且能够为和谐社会提供动力、形成合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20.
<正>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加强协商民主建设必将进一步发展、充实、丰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为社会主义法治奠定坚实民主基础。中央3号文件《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推进和丰富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指导文件。加强协商民主建设,进一步坚实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民主基础协商民主作为我国一种重要民主形式,与其他民主形式共同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意见》与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