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立足于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向全党提出的更新、更高标准的政治要求和政治动员,是党领导中国具体实践的重要理论创新。“三个务必”的提出对于滋养润化全体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应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党的自我革命和锻造过硬本领上共同发力,明确“三个务必”实践路向,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更优异的答卷。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三个务必”的重大论断。“三个务必”与“两个务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一方面,“三个务必”同“两个务必”有着相同的理论渊源、相通的思维蕴含、相近的前景考量;另一方面,基于新时代以来党情国情世情的新变化,“三个务必”实现了对“两个务必”的创造性发展。诞生于“两个务必”基础上的“三个务必”有利于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深化党的自我革命,实现党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向全党发出了“三个务必”的思想号令和政治动员。“三个务必”是已经走过百年光辉奋斗历程的党对历史经验,尤其是自身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这是其历史逻辑;“三个务必”紧密联系、内涵深刻,具有深厚的理论意蕴,这是其理论逻辑;“三个务必”具有宏大的时代视野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必须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密相连,这是其时代逻辑。把握好“三个务必”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时代逻辑,是走好新时代赶考路的根本政治要求。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三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其生成具有鲜明的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理论上是对“两个务必”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包含着对中国五千多年历史治乱兴衰的深刻镜鉴,同时也是对党在新时代推进自我革命的忧思警惕。“三个务必”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表明了党的性质宗旨和价值追求,“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彰显了党的忧患意识和优良作风,“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展现了党的精神特质和取胜之道。“三个务必”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向全体党员发出的伟大号召,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指导性。为了践行“三个务必”,要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和崇尚实干的氛围;大力弘扬斗争精神,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斗争本领。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在继承毛泽东同志“两个务必”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三个务必”的重大政治论断,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所表现出来的高度的理论清醒、强烈的现实担当和深刻的忧患意识。全面理解把握“三个务必”的重大意义,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开篇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从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到党的二十大提出“三个务必”,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党的自身建设规律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三个务必”是全党接续奋斗的精神动力、是面对考验的警钟长鸣、是全党奋勇前行的时代号角。“三个务必”体现了党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在成功面前的清醒、面对困难的勇气,是宗旨意识、底线思维、担当精神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汤志华 《新视野》2023,(1):21-28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形势和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重大新使命作出的重要论述。“三个务必”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历史自觉、主体自觉、行动自觉,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的赶考之问、建设现代化的强国之问、人类向何处去的世纪之问,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三个务必”是党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上继续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郑重告诫,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对现实的清醒自觉、对未来的未雨绸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政治清醒和责任担当。从理论渊源上看,“三个务必”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从现实意义上看,“三个务必”对于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具有重要价值。从实践理路上看,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增强“三个务必”的理论说服力;要加强党的自我建设,增强“三个务必”的实践创造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强“三个务必”的价值引领力。  相似文献   

9.
“两个务必”不仅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而且是共产党人防微杜 渐、抗击腐败的锐利武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要完成好两大历史性课题。必须教育 全体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继续坚持和发扬“两个务必”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0.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重要科学理论,这既是历史的必然,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三个务必”蕴含着丰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可从本体论、认识论、矛盾论、价值论四个维度认知其生成基底、审度其演绎逻辑、剖析其辩证哲理、阐释其内在追求,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进程的规律,为现实把握“三个务必”提供理论指引与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书记处的领导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重温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重要讲话,给我们以重要的启迪。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领会历史的昨天与现实的今天提出与重温“两个务必”的时空条件及其针对性,深刻理解“两个务必”的精神实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牢记“两个务必”坚持艰苦奋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青 《学习论坛》2003,(10):52-53
“两个务必”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牢记并坚持做到“两个务必” ,是我国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 ,是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必然要求 ,是共产党人勇担历史重任、永葆政治本色的必然要求。牢记并坚持做到“两个务必” ,必须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必须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必须从严治党 ,必须做到“四个牢记”。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将毛泽东同志的“两个务必”思想升华为“三个务必”,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时刻,对全党同志提出新要求。在“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基础上,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其内涵与“两个务必”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三个务必”新要求从四个维度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理论创新、价值旨归、现实诉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历史维度:明晰历史使命,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形势。理论维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政治自觉和理论自觉。价值维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理念,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提供了执政的价值遵循。现实维度: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准确认识并正确应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变化“。三个务必”各成体系又相互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4.
“赶考”,是毛泽东在全国解放之际向全党提出的历史性课题,并且做出了“两个务必”的答案,从而完成了从理论思考到实践课题的转变。全国解放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对此进行了艰辛的思考和探索,传承和发展了“两个务必”的执政理念,从而完成了“赶考”这一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15.
20 0 2年 1 2月 6日 ,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 ,重提毛泽东同志当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所倡导的“两个务必”。“两个务必”是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一贯思想。在新世纪新任务面前 ,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史话重提 ,既说明了它的历史价值 ,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历史环境的相似性、历史精神的传承性、历史传统的现实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两个务必”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具有历史的、辩证的逻辑联系,坚持“两个务必”对兵团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具有理论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并在离开西柏坡进京之前,把进京建国和执政形象地比喻为进京“赶考”。2002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带领中央书记处的领导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号召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全面完成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并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喻为一场新的“考试”。在牢记“两个务必”、坚持艰苦奋斗、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优异答卷之际,回顾党的历史,重温“两个务必”,对于我们更好地铭记党的历史使命,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  相似文献   

18.
一、“两个务必”精神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内容伟大的时代创造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着伟大时代的发展。1948年5月,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率领党中央东渡黄河,来到了河北省平山县的西柏坡村,在这里,提出了“两个务必”,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西柏坡精神”。1、“两个务必”精神的历史背景和内容1919年开始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经过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共计近30年艰难困苦的磨砺和锤炼,到1949年时,已经炉火纯青功成名就。中国历史发展到这一时期,应该沉淀出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两个务必”和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二者都体现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作为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产生的精神武器和科学理论,二者之间紧密联系,互相促进,“两个务必”对科学发展观具有引导作用,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思想保证,二者统一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之中,科学发展观赋予了“两个务必”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20.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三个务必”不仅为中国共产党员提供了行动标准,也为当今高职学生提供了思想指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可补足精神之钙,坚定理想信念;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可赓续优良作风,坚守政治定力;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可强化斗争意识、增强斗争本领。新时代,要将“三个务必”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建设校园文化、开展社会实践,真正为社会办实事,干实务,从而增强高职学生的志气、底气和骨气,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