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的建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在一个开放、动态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对核心价值的认同,必须经过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几个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建构的关键是利益共享。以利益共享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不仅具有理论和实践依据,还具有现实条件。以利益共享建构核心价值认同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作为引领时代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生力军,是促进社会加强对国家认同的主体力量。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熟知国情、增长才干的必由之路,是大学生践行对中国道路认同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各民族文化差异的认同,有利于大学生探析中国道路的现实基础和社会土壤,验证中国道路的优越性、先进性和正确性,认可中国道路、肯定中国道路,增强道路认同,将国家认同感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区意识的内涵与社会建构论的本质意涵具有内在一致性,二者具有方法上的互补性和价值追求上的一致性。社会建构论为目前处于缺失状态下的社区意识的培育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分析视角。社区设施与活动、社区社会组织与社会资本及社区整合的社会建构是培育社区意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网络共识作为互联网时代价值认同的特殊表现形式,是主流价值认同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是基于网络舆论场展开的以核心价值认同为导向、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主流价值认同为目标的,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行动逻辑。网络共识从多元向共识的演进经历了模型期—博弈期—消退期等三个阶段并以舆论主体自发参与、媒体舆论场推进、政府舆论场管控几种方式进行演进。当下,网络舆论场中的共识建构面临着看客文化下网络围观的非理性、极化-涓滴效应影响下的沉默的反抗和社会情绪作用下的共情性共识等问题。基于此,价值认同视角下的网络共识再造需要从共识建导的三个主体即舆论主体、传播媒体及政府三方面着手,多方协同,共同实现网络舆论场中的网络共识建构。  相似文献   

5.
在乡村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受乡村文化价值认同语境、价值认同形成经济基础、价值观念传播手段和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及价值认同的主体性等因素变化的影响,乡村文化价值认同面临着困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乡村文化价值认同的价值引领、厘清价值认同与文化自觉的关系、构建认知、情感、态度相结合的价值认同路径,可以有效促使农民形成乡村文化价值共识,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明确现代政府的价值诉求是建设现代政府的前提和基础。从政治认同的视角来看,现代政府的基本价值诉求为服务、公开、绩效和责任。当代中国转型时期现代政府建设必须强化政府理念的服务性、增加政府行为的公开性、注重政府能力的绩效性和增强政府履职的责任性。  相似文献   

7.
认同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广泛存在于各领域当中,在现代部队管理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实现管理认同所具有的积极意义.管理认同包含四个方面,分别是目标认同、价值认同、环境认同、文化认同.它具有丰富的内在价值,与管理的有效性、管理者的权威以及管理的现代化紧密相连.要实现管理认同,可以从管理思想、管理制度、文化氛围、沟通渠道等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红色精神作为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党政治认同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人民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具有重要价值。红色精神生动昭示了党的执政地位的合法性,为新时代党的政治认同建设提供了宝贵精神支撑,有利于推动党的政治认同基础不断巩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以系统思维厘清红色精神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多元载体激发红色精神政治认同效能,以红色精神的扎实践行夯实政治认同基础,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党长期安全执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重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波辉 《求实》2008,(2):62-64
政治认同是人们从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对现存政治体系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利益分化、政治分层、文化变迁以及全球化国际环境正在消解人们的政治认同.政治认同重构应从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以政治和谐、政治公正、政治民主、政治法治、政治效率和政治包客作为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重构的基本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以增进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提升公民政治社会化程度以及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为转型期中国政治认同重构的具体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现代建构及其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厘清马克思主叉价值理论出发,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建构的基本思路与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其结构的基本框架,旨在为进一步检视、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研究并凸现其当代意义提供一个理论平台和逻辑参照.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岗 《学习论坛》2005,21(7):73-76
西方现代性的内涵可以从精神和制度两个维度来理解,笔者认为现代性是一种精神气质。在建构中国现代性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握三个方向:现代性是多元的;现代性是一种开放的精神;必须立足于实践自上而下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理论创新的过程,也是中国现代性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认同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广泛存在于各领域当中,在现代部队管理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实现管理认同所具有的积极意义。管理认同包含四个方面,分别是目标认同、价值认同、环境认同、文化认同。它具有丰富的内在价值,与管理的有效性、管理者的权威以及管理的现代化紧密相连。要实现管理认同,可以从管理思想、管理制度、文化氛围、沟通渠道等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文化认同的建构不仅仅具有指向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现实层面性,也具有对当下的、显在的、直接的现实的超越性,指向认同主体的潜文化境遇、隐文化境遇、元文化境遇。因为文化认同不仅仅是一个社会的或政治、文化的问题,也更多地深入到诗性与审美性的层面。在建设与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效果与影响力的过程中,要充分地从理论和实践上强化先进文化对潜在文化记忆、隐在生活体验、文化共同体作用的植根性,更好地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感召力。  相似文献   

14.
价值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研究的核心范畴。系统地梳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价值认同研究,可以更好地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认同"概念及其内涵,从而对当前思政领域价值认同研究的现状、研究重点、研究的不足,有更系统的认知。通过综述,还可更清晰地认清价值认同与思想政治教育其他认同子范畴的关联,有助于更好地厘清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概念的特质性内涵。  相似文献   

15.
认同危机:一个现代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同危机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就如何理解认同危机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层次的分析和探讨。作者认为,认同危机的现代性,是由于认同问题的特征与现代性的意向性和外延性特征相符合造成的,意向性和外延性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认同危机。文章进而讨论了虚拟空间和消费文化等现代生活因素对认同结构和关系的冲击,进一步阐明认同危机与现代性的关联。作者最后提出,富有现代性色彩的认同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价值认同的冲突,在全球化时代,对“他者”的高度关注和尊重,是理论研究和社会生活以及建构社会认同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明确现代政府的价值诉求是建设现代政府的前提和基础。从政治认同的视角来看,现代政府的基本价值诉求为服务、公开、绩效和责任。当代中国转型时期现代政府建设必须强化政府理念的服务性、增加政府行为的公开性、注重政府能力的绩效性和增强政府履职的责任性。  相似文献   

17.
政党认同是西方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政党认同兼具理性和非理性因素,其客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认同政党政治、认同某一政党制度和认同某一政党。政党认同的中国特性集中体现为两个方面:执政党认同和参政党认同;政党认同与政治制度认同、国家认同的紧密联系。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执政党的政党认同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执政党应从利益代表和政治参与两个方面来巩固执政党认同,建立政党与国家、社会、政府的适度分野,改善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强化权力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消除社会成员价值认同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潮》2007,(9)
当前我国社会成员身上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价值认同危机,危机的出现主要源于核心价值体系的缺失。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整个社会价值认同和各种社会思潮,努力消除社会成员的价值认同危机,在全体社会成员中最大限度地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信念的价值认同、理论认同及其变化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绍君  徐坡岭 《探索》2000,(1):71-73
与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伴生的一个重要政治问题,是对社会主义新内涵的的认知和认同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人民群众心目中社会主义信念的削弱。本丈认为,社会主义信念的形成来源于两个途径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理论认同和对社会主义目标的价值取向认同。后一个认同又直观地体现在对共产党人的价值形象认同上,并从实证的角度,通过考察实践中社会主义信念的变化轨迹,进行了证实。最后得出结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建社会主义信念的关键是,一方面加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新内涵的研究和宣传,争取获得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新内涵的理论认同和价值认同;另一方面,加强党的建设,重新确立人民群众对共产党人的价值形象的认同。  相似文献   

20.
高校中国梦教育具有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塑造价值。而中国梦教育的困境在于大学生的思想深度与中国梦的理论高度不对称,大学生的多元取向与中国梦的主流导向不对称,大学生的社会期待与中国梦的现实环境不对称,大学生的行为认同与对中国梦的知识认同、情感认同不对称。高校中国梦教育的路径在于:知识教育和认同教育兼顾并重;多元价值取向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兼容并蓄;高校内外认同环境优化与认同境界提升的统一;理论树人与实践育人并举,助推大学生的知识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相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