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娴先生谓,学碑当用帖相济,“以纠碑之朴野”。与此相近,前人亦有以碑益帖之说,即以碑强笔力,救其柔软。肖娴先生为当世碑学大家,先生少从康有为学,为其嫡传弟子。南海(康有为)虽有抑碑扬帖之论,然其书则为碑帖合一之相。宝静学书二十年,由帖入碑,此种经历,正附前辈经验之谈。他开始由晋人王羲之入手,这也是清前学书者的法径,凡《兰亭》、十七帖、圣教序皆临习殆编,后沿流而下,凡唐代孙过庭、柳公权,宋代米芾、元代赵子昂,明代文徵明等都一一摹临不遗。如是十年,虽自感所书“秀逸”,而觉过于“柔弱”,于是转而攻碑,并旁及简牍、砖瓦之迹。…  相似文献   

2.
小小书画,大大含义中国的书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从书画的内容看,它体现了中国人的伦理道德、文化心理、宗教和政治信仰,表达着执政者的意识形态。如王羲之写的《圣教序》表达了人们的宗教信仰;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体现了人的伦理道德;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生机勃勃  相似文献   

3.
崔冰 《今日中国论坛》2006,(10):126-127
马明钧自幼学书,二十余载临池不辍。他学习书法从楷书入手,对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褚遂良均有所涉猎,并在学习楷书的同时,旁及行草篆隶。近十年来,行草书在他的学习和创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明钧学习行书是从王羲之《圣教序》入手,于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我们今天从他的作品中仍  相似文献   

4.
王羲之在《題衛夫人筆陣圖後》說:“予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遊名山,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鍾繇、梁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岳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遂改本師,仍於衆碑學習焉。”從這段自述中,可見王羲之學習之刻苦、實踐之廣泛。他博採衆長,總結經驗,寫出了《書論》、《用筆賦》、《筆勢論十二章》等有關理論文章。另外,據說王羲之十年攻永字,總結成永字八法,為後人留下了學習書法的基本理論、基本法則。又如清錢泳在《書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事實:“或有問余曰,凡學書畢竟以何碑何帖為佳?余曰:不知也。昔米元章學顏書,嫌其寬;及學柳,結字始緊。知柳出於歐,又學歐,久之類印板文字,棄而學褚,而學之最久。又喜李北海書,始能轉折肥美,八面皆圓。再入魏晉之室,而兼於篆隸。夫以元章  相似文献   

5.
贾起家,笔名砚田。山西省夏县人。生于1953年4月1日,国家二级美术师。12岁始学书,以学柳公权书法为主。17岁拜尉世芳先生门下,受赵孟頫书风影响较深。22岁后又拜山西省著名书法家徐文达先生为师,主攻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对《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等用功尤勤,深工巨卷,数年不辍。近年又涉汉魏及唐宋以来诸家,以专为主,博涉多优,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书法作品自1983年以来,五次赴日本展出,先后参加全国  相似文献   

6.
《庄子》一书在魏晋时期最为盛行,魏晋清谈名士们读《庄》、论《庄》、注《庄》,可以说魏晋社会的许多层面都受庄学精神的熏染,尤其是魏晋时期的艺术受庄学影响尤深。东晋名士王羲之作为一代天才的书法家,他对《庄子》的态度颇值得玩味。他既醉心于《庄子》却又对庄学有所批评。王羲之这种矛盾心态,其根源在于王羲之人生态度上的庄学倾向和政治态度上的儒家倾向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李梓儒 《乡音》2014,(11):43-43
河北省元氏县有两千三百多年历史。县内封龙山为冀中汉碑最为集中的地区,现有《汉祀三公山碑》和《白石神君碑》两块碑存。另有《汉封龙山颂》《汉三公山神碑》《汉三公之碑》以及唐人翻刻的《大唐八都坛神君之实录碑》等四碑有拓片存世,《无极山碑》仅有碑文流传。封龙山诸碑皆因山而得名,在见诸记载的封龙山七碑中,两块有御语山名,六块有三公山之名。问题是,封龙山、白石山今天依然沿袭旧称,而三公山、御语山之名,现在元氏东麓山脉中已早无此名。那么,这两座山究竟是今天的邪两座山呢?  相似文献   

8.
晓沙 《台声》2009,(7):67-77
北京故宫养心殿的西暖阁.有一间6平方米的小书斋.这里是乾隆皇帝赏玩书画的私人空间。200多年前,乾隆常常独自坐在小暖阁里.静静地欣赏着三件稀世书法珍品。它们是东晋王氏家族书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羲之侄子王殉的《伯远帖》。乾隆认为.这是整个大清汪洋般的宫廷书画收藏中.最精致的三件珍品.也是他最珍爱的法书.为此特意将这间小书斋改名为“三希堂”。  相似文献   

9.
《八桂侨刊》2003,(3):55-55
扇面书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成,据唐代张彦远著的《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期“杨修与魏太祖(曹操)画扇误点成蝇。”再有《晋书·王羲之传)一文中记载了王羲之为蕺山老妇题扇之事。周密《浩然斋雅谈》一书亦载有宋代大诗人陆游应人之请在扇上题诗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尹宙碑》和蔡邕葛国峥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我来到鄢陵县城东关,拜谒了慕名已久的书法瑰宝、河南省重点保护文物《尹宙碑》。《尹宙碑》现保存在鄢陵县初中院内(原文庙戟门内),碑高2.09米,宽96厘米,碑文叙述汉代豫州从事尹宙的家世及其功这。尹宙,字...  相似文献   

11.
云南自古至今少数民族众多,各少数民族之间长期以来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保存在曲靖市第一中学校园内石城(曲靖古称)盟誓碑亭中的碑刻文物——《大理国段氏与三十七部石城盟誓碑》(以下简称《盟誓碑》)便是明证。此碑是研究云南历史上各少数民族团结友好关系的见证,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用汉文字书碑刻石记载少数民族历史事件、语言及章法的实物证据,其历史文化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蜚声海内外,是国内外文物考古爱好者到曲靖不可不欣赏的古老奇特的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艺术文物。正因如此,《盟誓碑》于1961年3月4日被国…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反映"老舍之死"的话剧《太平湖》后,这家极有群众基础的剧院又推出了刘锦云编剧、田冲导演的多幕剧《背碑人》.《背碑人》是特别熟悉农村的中年剧作家刘锦云继轰动一时的《狗儿爷涅盘》后,编写的另一部反映农村时代变迁的多幕剧,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农村知识分子的典型遭遇和心态.通过剧中男主角、精神上的"背碑人"运生的坎坷跌宕、起伏变幻的命运,反映了农村从"文革"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经济生活、社会面貌的变化.出身于地主家庭的运生,一度被压到了生活的最低层,他当"羊倌",放牧着五十头羊,变成了一个无人理睬的"贱民".然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和贫下中  相似文献   

13.
《南诏德化碑》是我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是研究唐史特别是南诏史的第一手资料。公元766年(唐大历元年),南诏阁罗凤立此碑于太和城(今大理太和村),表明南诏“世奉中国”,辩解他的“叛唐”是出于“不得已”;(《新唐书·南诏传》)后代“归唐”,“但指太和城碑及表疏旧本呈示汉使,足以雪吾前过也”(《蛮书》)卷3)。从而在他的继承者异牟寻时,南诏又归属唐王朝。《碑》文记述了南诏在唐王朝的扶植下统一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冠县政协负责编纂的《冠县碑文大观》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碑刻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极具民族特色的亮点之一,见证了历史发展的进程。《冠县碑文大观》全书26万字,16开,7大篇章,集史料性、知识性于一体,图文并茂,资料翔实。该书辑录了冠县有史料记载以来的碑刻、志铭文化,它的出版是对冠县历史的又一个全新视  相似文献   

15.
一、瑶族婚规碑的内容: 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瑶族聚居的瑶麓有三块石碑。虽然这三块石碑有的叫“瑶族乡规碑”,有的称“瑶族婚姻改革碑”或“瑶族婚姻议榔碑”,但因它是瑶族父老为改革瑶族婚俗而立的,故从《黔南人物志稿》(一)统称之为“瑶族婚规碑”。 现存于瑶麓民族小学前大门外侧的有二块,其中一块碑上刻有“同治二年三月”字样,可知为公元1863年所立。因该碑石质较差,经多年风雨剥蚀,碑面已有缺损,字迹不清,内容隐约可辨者有:  相似文献   

16.
冯锡刚 《同舟共进》2013,(12):64-66
1965年春,郭沫若写了两篇涉及书法的文字,一称毛泽东的墨迹“成为了书法的顶峰”,一称《兰亭序》并非出自王羲之手笔。是偶然的巧合,抑或自有其内在的联系?公开发表之后,前者悄无声息,后者郭自谓“四面八方都骚动”。  相似文献   

17.
莱州云峰山荣膺“中国书法名山”称号.这是继2007年泰山成为首座中国书法名山之后的全国第二座书法名山。同时《郑文公下碑》还被命名为“中国书法名碑”,成为全国首个名碑。  相似文献   

18.
《民主与法制》2011年第10期刊登了《网络反腐,效力几何?》一文。在腐败令人深恶痛绝的当下,网民们利用手中权利揭露腐败,参与惩治腐败,确是大快人心。  相似文献   

19.
媒体     
“立府永兴睦邻四方固我海疆”。从2012年7月24日这一天开始,每个抵达永兴岛西渔码头的人首先会看到一块巨大的黄色碑体。它的正面镌刻一幅包括三沙市在内的南海诸岛图,背面书169字,是为《三沙市设市记》地名碑。作为海南省委、省政府送给年轻三沙的礼物,“三沙地名碑”也是中国在三沙宣示主权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王建军,男,息县人,1968年8月20日出生,政协息县第九届委员。中国书协、河南省书协会员,息县书协主席,自幼喜爱书法,书法初学柳颜,近年来转攻魏楷,以《张猛龙碑》为根基,兼习《张黑女》等,行草初学二王和《书谱》,近年来研习《书谱》和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和明清行草,尤以《书谱》和王铎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