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内民主建设对于党的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解决党内矛盾,加强党的团结统一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是增强党的活力的必然要求;是创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要手段;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新课题。执政能力建设是党长期执政的必然要求 ,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事关党的建设全局的根本性建设 ,所以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 ,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并在加强党的建设的过程中 ,进一步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3.
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是把握党的执政规律的内在要求 ,也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当前 ,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 ,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强化实践锻炼 ,优化班子结构 ,健全竞争机制 ,加强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4.
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今年七·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究讨论会上的讲话》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历史使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历史任务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理论武装和实践创新 ,要紧紧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成为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研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又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提出了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开好班子民主生活会,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只有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才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才能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8.
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实践“三个代表”,充分认识推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作风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永恒课题,并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特定的时代意义和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已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1.推进干部作风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就从本质上、从必然上决定…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强调指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我们党就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这一重要论述的鲜明特征就是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以认识,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中之重来看待…  相似文献   

10.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现实动因、经受历史考验的动因和履行庄严使命的动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确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进行先进性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些联系紧密的重大决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多年来寻求到的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一条新路,能否跳出周期率还取决于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犯罪心理结构"之争,已经集中在"犯罪心理"或"犯罪人心理"这个焦点上.反对"犯罪心理结构"者认为,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犯罪人心理在很多方面(甚至一切方面)同守法公民没有区别.因此,犯罪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犯罪人心理"的学科.这是一种违反逻辑的、必将导致取消犯罪心理学的推论.  相似文献   

12.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3.
厘清了村委会"海选"与"直选"的定义,阐述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联系村委会换届选举实践,分析"海选"与"直选"的利弊.总体而言,海选更能体现民意,更具发展前景,但实行"海选"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要加强引导,避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存在着"电子"与"政务"定位不合理的问题,这必将导致电子政务的职能和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正确理解电子政务的本质,摆正"电子"与"政务"的关系,改革政府机构的管理模式,将是现阶段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语境中的"世界文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歌德这个“世界文学”的肇始者并没有对“世界文学”进行界定,而马克思、恩格斯也没有对“世界文学”的具体内涵做出说明,从而导致后世研究者关于“世界文学”提出了各种看法和主张。在一个“世界性”与“民族性”分别都需要重视的“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拥有一种“世界性”的眼光,抓住机遇,努力建设“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17.
为增强学生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公安司法实践中的逻辑问题的能力,我们应对现行法律逻辑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增加一部分数理逻辑知识,把"范式"纳入法律逻辑学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8.
陈伟 《理论前沿》2006,(8):13-14
“青春创业行动”是一项以激励青年创业、帮助青年就业再就业为主要内容的工程,文章对“青春创业行动”的“四轮马车”模式做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都不是刑事证明标准。“客观真实论”与“法律真实论”之争是关于诉讼认识的观念之争 ,而不是关于刑事证明的标准之争。两者虽然在表面上就刑事证明标准展开了争论 ,但其基本观点却是一致的 ,学界将两者之争视为刑事证明标准之争的看法是一种误解。我国传统证据理论对刑事证明标准的错误概括以及对证明标准的主观性的忽视甚至否定 ,是这场讨论并没有真正涉及刑事证明标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吉希腊哲学家、文艺理论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摹仿说”,认为艺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摹仿,文艺是摹仿的产物,摹仿是艺术的特征。我国古代哲学经典《易传》提出“观物取象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对现实生活的“观物取象”,两者在关于艺术起源、艺术构造和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有着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