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华 《瞭望》1993,(44)
缴获、修复、改装旧舰艇,利用接收来的器材自行设计建造舰艇,引进技术装备进行转让制造,仿制、改进成套装备,自行研制各种现代化舰艇等武器装备——新中国海军装备建设大致经历了这样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汤华  宁薇 《瞭望》2001,(23)
作为我国海军现役绝大部分作战舰艇及装备的研制主力军,中国舰船研究院(又称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研究院,简称七院)近年来为越来越多的国人所认识。  相似文献   

3.
高培勇 《学理论》2008,(20):14-17
中国财税体制经过30年的改革与探索,经历了从“放权让利”到“公共财政”的发展历程,归纳起来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4年,通过“放权让利”激发各方面改革的积极性,提高在传统经济体制下几乎窒息的国民经济的活力;第二阶段:1994—1998年,这一阶段的改革突破了以往“放权让刹”思想的束缚,走上了转换机制、制度创新之路,重构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政体制;第三阶段:1998—2003年,主要以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及其机制为主旨的“税费改革”,由此构建了我国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第四阶段:2003年至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谋划进一步推进公共财政建设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时代 ,要使新中国在不利的国际环境下立足 ,国家现代化发展目标首先是求强 ;邓小平时代 ,则以求富为国家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开创出了改革开放的大局面 ;后邓小平时代 ,面临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新一轮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国家的现代化目标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全面均衡发展 ,这是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的事业  相似文献   

5.
从“分管”到“辅佐”:中国副职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分管型副职模式"普遍存在于政府机关、群众组织、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分管型副职模式"必然与"副职过多"、机构庞大、效率低下等问题相联系。中国现存的所谓"副职问题",其关键不在于职数"多",而在于功能和结构失调,在于分管型副职这种制度安排。因此,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外的经验,分阶段、分步骤逐步推动由分管型副职模式向辅佐型副职模式转变,完全可以通过体制调整,从源头上达到削减副职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站在"两个一百年"辉煌的历史交汇点,抚今追昔: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从政治上"站起来"了;在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从经济上"富起来"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团结带领下,中华民族从强党、强国、强军的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和军队治理的实践中"强起来"了。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视角出发对中国社会发展进行美学审思,认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未来发展路向将是从"强起来"到"美起来",展现出中华民族美好发展的全新图景。  相似文献   

7.
8.
中国传统社会可说是一种“伦理”为本位的社会,自鸦片战争后,这种传统的社会结构开始被破坏,而以契约为本位的新的社会结构的因素开始一点一点产生。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并不顺利,屡遭挫折,所以产生了明确要求用“契约”文化取代“伦理”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力图从“文化”入手促进中国社会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5)
19世纪末,田园城市的理论诞生。20世纪初,该理论传入中国。循此理论,国人进行了建设田园城市的一系列探索。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成都、琼海等地建设田园城市的举措颇有成效,凸显了田园城市对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全长二千三百公里的京广铁路是纵贯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北京至衡阳早已逐段建成复线。但衡阳至广州段仍然是单线铁路,形成“北段两条线,南段一根肠”,严重影响日益繁忙的运输。 一九七八年,衡广复线开始兴建。由于投资不足等原因,建设速度缓慢,工程困难重重。一九八五年  相似文献   

11.
中国拥有五千年连绵不断的历史文化,中华文化在悠久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自己想象和建构世界的世界秩序图像,即集宇宙天道秩序、人文政教为一体的"天下"体系。当中国仍然深陷于中国朝代更迭的超稳定结构中,沉浸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时,现代性在西方世界加速生长,以民族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民族国家不断形成,并进而形成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现代世界体系。公元1500年左右的地理大发现,加速和深化了世界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与交往。古典中国的"世界秩序图像"无可避免地与西方近代以来的世界体系相碰撞。这种碰撞既是空间维度上的中西之间的碰撞,也是时间维度上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碰撞。碰撞带来的历史事实就是近代中国的现代转型危机。为应对现代性挑战,中国走上了以民族主义为理论基础来实现现代国家构建的道路。迄今,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仍未完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法治兴起的历史考察,试图在理论上解释为什么建国后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群众政治运动会取代法制建设成为中国政治运行的基调,并在此基础上就未来中国法治做一个转型法理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话语渊源上可以追溯至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因而从历史比较维度切入研究思考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于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坚持和发展就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世界维度、文明维度、目标维度和本质维度,都明确坚持了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硬核”内容,同时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度对之进行了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是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开启者们的一种崇高致敬,也是对中国自身发展道路的一种更高总结提炼,从而为坚定“走自己的路”、破除西方话语霸权、树牢“四个自信”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民工劳动权一直得不到有效保护,与国家主义的保护模式休戚相关。该模式立足国家本位,以国家需要为基本价值取向,强调国家机制的全能性,面临伦理偏差、硬法能力不足以及社会自保不能的困境。根本破除此种困局,应树立善治思维、深化责任政府机制制度建设,重塑国家保护伦理;加固硬法保护强度、信度,发展软法保护机制,构建软、硬并举的混合法保护机制;培育社会主体,着力建构社会组织化保护机制,从而构建一种国家与社会彼此赋权增能的"强国家+强社会"的合作主义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张立文先生的致思之路上,不仅有着对中国哲学史及其研究方法的系统论述,还有基于中国历史和现实语境的哲学理论的建构。细而言之,从最早关于周易、朱熹思想的研究,到新近对哲学史研究方法的系统阐述;从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的归纳演绎,到传统学、新人学的步步推进,最终到和合学的融通开创。可以说,张立文先生的研究历程,正是从"史"到"学"的演进,是对中国哲学进路的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既相互监督又相互协商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新型政党制度,这种新型政党制度既避免了西方多党制中执政党与在野党的相互恶斗,又避免了前苏东地区一党制中执政党的独断专行,为中国从落后挨打到迅速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然而在国际政党舞台,新型政党制度的优越性与其话语地位并不匹配。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掌握国际政党制度话语权。由此可见,话语权不是等来的,而是要争来的。要实现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除了在继续发展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上进一步有所作为外,还必须构建科学的政党制度评价标准,创新国内外都能理解和接受的政党制度话语表达方式,加强国际政党制度研究与交流,以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正>《新京报》2010年1月20日刊登胡鞍钢的文章指出,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数据,2030年中国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上升到116.15亿吨(碳当量),比2007年增长91.3%,相当于全球1890年以来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的  相似文献   

18.
一2 0年前 ,我国东南沿海诞生了深圳等四个中国改革的“试验场”。在为“试验场”取名时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示 :“叫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 ,要你们自己搞 ,杀出一条血路来。”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但怎么改 ,却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在邓小平的改革战略部署中 ,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这步棋绝不仅仅是为了特区自身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通过特区先行一步 ,由点带面 ,推广全国。深圳等经济特区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担当起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探索道路、积累经…  相似文献   

19.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工人运动在中国已有百年历史。马克思主义工会学说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情境和时代任务的频繁转换中,试图寻找与中国民族性传统、阶段性特征、历史性使命、组织化逻辑相适应的结合方式和实践形态。这种结合方式与实践形态先后历经文本传译、试错反思、政治实践、学科建构等环节,使其具备了完整的理论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工会学说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工会思想史大厦中开启了一扇理解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改革的理论窗口。  相似文献   

20.
<正>"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国之本在于厚民生。民生改善如何,民众感受最深。当代中国民生问题之复杂,解决难度之大,堪称举世无双,但今日中国所谓之"民生问题",其意境已明显然不同于往昔,也不同于他国。当前,民生问题已成为我国新一轮改革和发展着重解决的重点问题。"中国梦"就是"民生梦",对民生问题的求解正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民生问题该怎样解决?中国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