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青壮年猝死综合征(Suddenmanhooddeath syndrome,SMDS)是指主要发生在平素体健的男性青壮年,多在夜间睡眠中突然死亡,且死因不明的一种猝死病例。本病在东南亚地区较为常见,旅居欧美洲的东方人也时有发生。广东珠江三角州近十年经常发生外来民工(18~45岁)突然在晚上睡眠中死亡,据公安部门统计,东莞市80人/年,广州市及深圳市60人/年,顺德市及中山市各40人/年左右,因尸检及毒物化验均呈阴性,易被疑为暴力、中毒死亡。为探讨其死因,我们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纤维连接蛋白(…  相似文献   

2.
青壮年淬死综合征(Suddenmanhooddeathsyndrome,SMDS)是指主要发生在平素体健的男性青壮年,多在夜间睡眠中突然死亡,且死因不明的一种猝死病例。世界各地均见有报道,但以东方人种发病率最高。1915年菲律宾官方承认此病,首先见于马尼拉,No-lasco(1957)与Apohete(1960)报告为“Bangungut”病(菲律宾方言,意即恶梦)。日本称之为“”病(取其“突出”之意)。我国李德祥(1978),徐英含(1979)等发现此类病人绝大多数在睡眠中死亡,故名曰“睡眠中…  相似文献   

3.
在交通事故中颈部挥鞭样、过压缩、过伸展致颈椎骨折死亡案例非常多见,但在刑事案件或伤害案件死亡案例中极为少见.我们在办伤害案件中就碰到撞击背部致颈部过伸展颈椎骨折死亡案一例,现报道如下:一、案例1.案情摘要:1995年11月23日晚7时许,刘某(男,25岁)因轻微交通纠纷与人发生争吵,在争吵过程中被人突然撞击背部,躯体急速向前倾倒,致使刘某左眉弓撞在其前方的手扶拖拉机后箱边缘,刘某倒地后即时死亡。2.尸体检验:(1)尸表检验;死者刘某男性,发育正常,体格健壮。双瞳孔均散大为0.7cm,双眼睑结膜和…  相似文献   

4.
夹层主动脉瘤破裂大出血致猝死的尸检较少见,但并存羊水栓塞及空气栓塞的尸检更为少见。国内文献尚未报导,现报告一例。病例;死者,女,25岁,农民,1994年9月4日上午10时30分,患者因重度妊娠高血压征双胎孕37+2收入某医院于当天晚上在硬外麻下行子宫下段剖宫手术,麻醉后血压曾一度下降,经对症处理后血压回升。手术过程顺利,取出双活婴,但在进行皮肤缝合时患者突然出现抽搐,呼吸停止,经抢救无效于当晚9时20分死亡。尸检:死者发育良好,脸部及四肢浮肿,下腹部正中线有缝合手术切口10cm,切开腹腔见子宫在…  相似文献   

5.
凡外表似乎健康的人,因发生急速的、意外的死亡,统称为急死。急死发生急速,通常在出现症状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死亡。有一部分几乎是闪电式的,自出现症状到死亡仅几十秒钟,谓之即时死。青壮年急死综合症是指部分青壮年急死病例。据文献报导,青壮年急死综合症具有如下共同点:一是多为20岁至40岁之间的男性青壮年;二是夜间睡眠中发生迅速死亡,凌晨二至四时为最多见;三是死者生前身体健康,发育营养良好,死前多无明显诱因;四是死亡迅速,多为即时死;五是尸体检查未见足以说明死因的病理变化,至今死因未明。由于青壮年急死综合症…  相似文献   

6.
对21例主动脉夹层瘤引起的猝死的法医学鉴定案件分析研究发现,主动脉夹层的尸检检出数量呈上升趋势。易引起主动脉夹层瘤猝死的主要因素有动脉本身的细动脉硬化或粥样硬化病变、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弓位置、外膜破口多发生于升主动脉右侧与右心耳移行部位、DeBakey分型为I型。其临床表现多为腹部不适,死亡原因多为心包填塞。主动脉夹层发生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复杂,易发生误诊、引发猝死。未发生破裂的主动脉夹层亦可引起猝死,在法医检验中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7.
脾破裂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常见。脾破裂的临床症状典型、体征明显,易于诊断,治疗方法通常为切除破裂的脾。因脾脏是一个单独的、游离的器官。因而,脾切除术是简单易行的,手术死亡率极低。但有些医生,在条件不好、自身水平有限的情况下盲目开展这种手术导致术后患者死亡。笔者仅在1995年就遇到两例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死亡的案例。报告如下:1案例例1陈某,男,20岁,1995年1月9日中午11时被人用刀砍伤右踝,并用拳脚打击其胸腹部。20分钟后被人送进医院,未作全面检查,于12时进手术室行右踝手术。术中伤者出现…  相似文献   

8.
案情介绍死者欧某,男,10个月大,1995年7月30日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被带到一间中草药铺买药服食。药铺医生错误地把斑蝥当成蝉蜕拿给病人服食,服后不久即出现频繁呕吐伴发热半夭,又回该药铺另开一剂药,服后又出现剧烈呕吐,即送医院治疗。入院后一直精神欠佳,并且有血尿及血便,以肠炎、营养不良予以治疗,入院1天半后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及四肢发绀,神智不清伴抽搐。查体见:呼吸56次/分,心律140次/分,腹软但较胀,肠鸣音消失,病理征未引出。以中毒性肠炎进行治疗,治疗无效死亡。因家属对其死因有疑问而报法医…  相似文献   

9.
在法医学检案中,时常会遇到中毒致死的案例,但因碳酸钡中毒致死的案例报道不多,笔者有幸将所遇到的一例报道如下:一、案情死者男性,33岁,四川籍来穗做搬运工人。1996年5月29日下班后,晚上8时许感身体不适,晚上11时送当地医院抢救,怀疑中毒。6月3日抢救无效死亡。据悉死者死前有腹痛、恶心、呕吐、胸闷、呼吸急促等症状。二、尸体检查尸表未见异常。心脏重390g,各瓣膜无病变。双肺高度水肿,左右肺分别重670g、750g,切面有血性液体溢出。胃表现浆膜下无明显改变,但粘膜广泛性出血。其余各脏器均呈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一、案例余某、男、1 2岁,因考试成绩差及逃学被母亲殴打,后将其双手捆绑悬挂于门框上,脚尖可接触地面。2小时后,余某称自己很累,口渴,求其母放下来,其母不与理会。悬挂钩 4小时后,其母发现余已呼吸心跳停止死亡。第二天进行尸体解剖。尸检:死者发育正常,略瘦。尸斑呈暗红色,分布于颈背未受压部位。口唇、手指及脚趾甲床紫绀明显。内外裤内见有大小便。双手腕部有捆绑绳索所致挫伤,臀部及下肢见数个竹打中空挫伤。解剖见颈部各层无损伤,心肺未见异常,表面见多个出血点。心脏解剖未见病理改变。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内未见异常。肝…  相似文献   

11.
姜波 《中国减灾》2011,(8):50-51
当今最严重、最紧急、最危险的疾病就是猝死。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任何心脏原因引起的,出乎预料的突然死亡。患者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脉搏消失。如果得不到有效救治,患者可能在1小时之内死亡。心脏性猝死多发生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有在睡眠中发生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犯罪分子作案手段及方法越来越狡猾,为了逃避法律制裁,不惜伤害自己身体,伪装成他伤。我们在工作中检到两例:例一,7月14日上午10时左右,出租屋二楼发生一宗杀人案,造成一死两伤,其中邓某(男,23岁)自述被割伤颈部及刺伤腹部,最后被迫跳楼。医院外科的疾病证明:伤者邓某颈前有两个1厘米长的创口,其中一创口穿破甲状腺及气管第二环软骨,未穿破气管后壁;上腹正中有一长7厘米创口,延长创口,见腹腔内有3000毫升积血,肝左叶表面有两处长3厘米,深2厘米的裂伤,伤口渗血。左大腿中段骨折。7月27日,在…  相似文献   

13.
《劳动保障世界》2005,(8):32-32
4月29日早晨,南京某建筑工地的一名工人被发现猝死在睡梦中。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名死去的男子侧卧在床上,一副安然入睡的样子,据工友们告诉记者,昨天陈某还和他们一起干活,平时陈某的身体一直很好,怎么就突然死了呢?一名工友还偷偷告诉记者,就在前两天,工地上另一名37岁的工人也和陈某一样,在睡梦中死去.随后,警方闻讯赶来,法医对陈某的尸体进行了尸检。而工地方负责人对记者的采访出面阻止,表示陈某是突发疾病死亡的。  相似文献   

14.
女性自杀者多,真正死亡的少男性自杀者少,但真正死亡的多为什么,台北马偕医院针对去年自杀获救的419个案例分析,发现其中女性占了83%,男性只占17%,而自杀发生最多的年龄为20至39岁,一位女性曾自杀13次,自杀次数最多。根据过去有关的自杀资料,马偕医院发现,女性自杀者为男性自杀者的3倍以上,但死亡率则男性为女性的两倍,这是因为男性通常将自杀视为解决问题的答案,所以求死意念坚决且手段激烈,而女性是以自杀作为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尤其是情绪问题,所以自杀只是过程。女性自杀者多,真正死亡的少男性自杀者少,但真正死亡的…  相似文献   

15.
一、案例摘要 例1胡某,男,28岁。因家庭琐事,于1989年元月某天中午与其弟发生激烈的口角。 口角过程中,其弟拿来一把尖刀走到胡某面前说:“信不信?我捅死你!”胡某当即解开自己 的衬衫,露出胸部和上腹冲着其弟说:“来呀,你来捅呀!”此时,其弟右手持刀,突然朝胡的 上腹猛刺一刀。胡当即倒在床边地上,欲呼叫,被其弟拖下床上的棉被盖住,捂压其口鼻 部,片刻后死亡。案发后,凶手谎称胡某自杀身亡。现场勘查发现带血的尖刀一把,无明显 搏斗痕迹。 尸检所见:死者上身穿一件淡红色园领衫,下衣边平…  相似文献   

16.
1、案例 死者王某,女性,二十八岁,农民。因与邻居纠纷,被对方用木棍打断左小腿胫骨,在家中使用草药治疗和休养。伤后两个月在医生用草药给王某敷完伤后,王某在房间处慢慢练习步行,突然王某尖叫一声,家人急忙冲入房间,发现王某仰倒在地下,呼之不应。经抢救约二十分钟左右,王某心跳、呼吸停止死亡。当天进行尸体解剖。 尸检:死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尸斑呈暗红色。颜面、口唇、指、趾甲床紫绀明显。解剖见两肺体积缩小,质地变实。心脏大小正常,原位剪开心脏和肺动脉,可见心脏右心室流出圆锥部至肺动脉瓣口、肺动脉分又处被一…  相似文献   

17.
《民主与法制》2014,(33):68-68
编辑同志:吴某与龙某(二人均未满十周岁)在刘某的自建民房捉迷藏。吴某父亲看见并叫吴某回家,吴某禾回。在捉迷藏的过程中,由于龙某找不到吴某便回家。当日晚上,吴某父母见吴某仍未归家,便四处寻找。后在刘某自建房的水池内发现吴某尸体,随即报警。公安机关对吴菜死亡进行鉴定,鉴定意见为溺水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18.
当今最严重、最紧急、最危险的疾病就是猝死。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任何心脏原因引起的,出乎预料的突然死亡。患者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脉搏消失。如果得不到有效救治,患者可能在1小时之内死亡。心脏性猝死  相似文献   

19.
胸部受力致伤死在法医检案中经常可以见到,但胸部受力后造成的组织学改变则很少见报导.作者特选择2例胸部受力者胸肋有骨折,但并未刺伤肺叶,进行组织学检查,现报道如下.案情简要例1:男性,25岁,横过马路被车辆撞击胸部后跌倒,胸背部撞击花基,伤后6小时死亡.尸体检见:发育正常,营养一般左胸部锁骨中线处第2—7肋骨骨折,近胸椎旁左第3-6肋骨骨折、骨折端原位,胸廓变形.纵隔与左右肺门有9×4厘米出血,左右肺叶间有散在的出血,大小由0.5×0.3至3.5×2.5厘米,左肺上下叶有血性肋间印痕。双肺重140…  相似文献   

20.
在死亡人口当中,心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占的比例最大,其中心性猝死(SCD)近一半左右,现一般认为,心性猝死是由于心律失常而引起的。由于SCD多发生于院外,而又有死亡迅速,缺乏预料性的特点,近1/3的SCD没有目击者在场,易引起争议。现将有关心律失常和猝死的文献综述如下:一、心性猝死,心律失常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状况1.定义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正常窦性心律被破坏而引起的心律变化。而心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的原因引起的未曾预料的突然住的死亡,一般从症状开始到死亡在1小时之内。引起SCD的主要是室性心律失常(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