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國飲’者,茶也。有朋自倫敦來,舉杯告我:如今英國人仍嗜茶,平均每人每天要喝四大杯,人均茶耗量居世界前列。在英國全部飲料消耗量中,茶佔近半。英國並非產茶國,至今還有如此衆多的嗜茶者。回看我們这個茶葉發源地——中國,現况如何? 從飲者的数量來說,我國絕對超過英國绽碚f,十億五千萬之衆,擁有一個很大的茶葉市場?v然採名山的極品,倾百泉之水,也未必能滿足我中華飲客的需求。著名的產茶國自然應當把茶作爲‘國飲’。  相似文献   

2.
廣東人‘飲茶’的風氣由來已久,坐茶樓是他們特有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愛好。人們常說‘食在廣州’,這裏也包括了茶樓的美食,這是廣東的茶樓與中國其他地方的茶館、茶棚都不相同的地方。後者有時也供應一些點心,如舊時江南的茶館裏可以吃到‘湯包’之類,但同廣東茶樓比,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人們進入茶樓一落座,第一件事就是品茶。茶的品種有烏龍、鐵觀音、香片、普洱、壽眉等十幾種。喝完一壺,把壺蓋半開,服務  相似文献   

3.
茶中珍品     
中國生産茶葉不僅歷史最久,而且品類最豐——世界上所有的茶類,在中國一應俱全,各種花色品種應有盡有。如綠茶、紅茶、烏籠茶、花茶、緊壓茶、白茶、黃茶,等等。近年又出現以茶為主要成分的複合飲料,如健美茶、益壽茶、戒煙茶等。中國茶中珍品,即各種名茶,數量繁多,但都出自其本身品質、風韵、聲譽以及體現悠久歷史文化的掌故,往往又與秀麗的名勝古?⒚烂畹纳裨捁适隆灹嫉牟铇淦贩N、精湛的製茶工藝、名人的詩詞歌賦分不開。限於篇幅,只能簡略地介紹幾種。  相似文献   

4.
姑蘇古城首次擧辦的“90’中國絲綢旅遊節”,是一次集文化、旅遊、經濟於一堂的盛會ツ昃旁?大約七百名來自海內外的嘉賓、客商和記者參加了這次對於中國絲綢文化的大檢閱與大展示。首屆中國絲綢旅遊節之所以選在蘇州開幕,是不難理解的。不論是從歷史的角度,還是從現實的角度,或是枓技、經貿、文化、地理和民俗的角度,人們都不得不承認:蘇州是公認的、無法爭辯的中國絲綢之鄕,甚至是中國的絲綢之都。關心中國絲綢的人們可能早已知道,當今世界真絲貿易的百分之九十來源於中國,而中國出口的  相似文献   

5.
在中國,無論城市中的公園還是野外的名山大川,幾乎都能見到多彩多姿的亭子。它們可供小憩、憑眺、聚會、飲宴,是中國建築藝術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小品”,也是世界建築之林中別具一格的創造。然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所建的亭子在風格上也有不同。亭子的基本結構中國的亭子,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它的造型靈活多樣。依平面形狀來分,最常見的是正多邊形亭,如三角亭、四角亭、五角亭、六角亭、八角亭等。園林中最為常見的是四角方亭,它簡潔大力、平穩樸實,是一種大  相似文献   

6.
轎子本身不會走路,不會爬山,總得靠轎伕去抬才能行天下而無阻。所以,有轎必有轎伕,一乘轎起碼要兩個人抬,多則八人。由此可以進一步斷定中國轎伕之衆多,必然要比轎子多得以幾何級數增加;否則,古往百千年,  相似文献   

7.
在中國內蒙古一家普通小醫院裏,一個骨瘦如柴的中年婦女,訴說她八年飲水即嗆、連稀飯水果都不能食用的病史。她患懸雍垂麻痹症,遍嘗藥物、注射針劑均無效,求用氣功治療。只見  相似文献   

8.
中國素有“衣冠王國”之稱,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的祖先製造出了無數精美絕倫的服飾,創造出了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服飾藝術。服飾的起源中國人開始縫製衣服,大約在距今五、六千年前。從河南澠池縣仰韶村、陝西底溝和西安半坡等文化遺址看,當時人們的生活日趨穩定,出現了原始的農業,繼而出現了原始的紡織。人們又把採集來的野蔴纖維,  相似文献   

9.
人類文化寶庫中獨具特色的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創造的極其豐富的光輝燦爛的文化遺產之一。它起於點畫用筆,繫於單字結構,成於整篇章法,美於風神氣韵;法度森嚴而又變化無窮。篆、隸、楷、行、草,各種書體自成系統,而以楷書為基礎,楷書又有大楷、小楷之分。寫楷書難,寫小楷又北寫大階難;而用純金寫小楷,更是難上加難。在當代中國書法界,用純金寫小楷而又接連有長卷問世者,則首推趙之中。據趙之中先生說,純金書法本來是中國人的創造,為書法一絕。但到了當代,除了在寺廟內  相似文献   

10.
如果知道了中國的酒詩、酒俗、酒令、酒具等莫不與文化息息相關,再品飲中國美酒,豈不更增雅興?  相似文献   

11.
在中國南北交通大動脈——北京至廣州鐵路線上,有一個很普通的小城市郴州,多年來她默默無聞,但是八十年代一個突然的機遇,使它一躍而成為引人注目的城市。 這個轉機可以說是中國女排姑娘創造的。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世界體壇爆出大新聞: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杯賽的冠軍。這一奇迹震驚四方,使人們議論紛紛,中國姑娘在什麼神秘的基地,訓練掌握了神秘的武器?後來人們終於打聽到女排起飛的基地就在郴州。  相似文献   

12.
“離開自己的祖國故土,到他鄉異域去生活、奮鬥或扎根,且不問動機是出於好奇、無奈或理想,終歸需要有很大的勇氣和毅力……但無論是時代歷史巨輪的驅使或個人命運的安排,飄零異域的生涯儘管苦澀却並不低調……中國人(特別是海外的中國人)的勤奮、好學、進取、堅忍、  相似文献   

13.
消滅貧富差別——这个理想几乎和人類文明社會同樣悠久,無數志士仁人曾為此而奮鬥獻身。中國古書上描述兩千年前已經存在的貧富懸殊現象:‘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这也道出了中國封建時代產生貧富懸殊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的所有權。後來,到了資本主義社會,少數人佔有生產資料,而絕大多数劳动者却一無所有,這就是產生貧富懸殊的原因。新中國一九四九年成立後,隨即實施了土地和生產資料公有制,這就從根本上消除了產生貧富分化的根子。但接着就出現了在分配  相似文献   

14.
茶詩漫話     
中國是茶葉的原產地。茶葉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一大貢獻。而茶藝、茶經、茶俗、茶具等等,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酒館和酒旗     
中國現在許多大飯館名曰“酒樓”,這說起來倒也真是歷史悠久了。古代帝王發現於高樓之上“把酒臨風”乃一大快事;於是築樓、台以宴飲,“酒樓”由此而生缙诘木茦鞘欠窠詾楣俎k, 不得而知。公元前十一世紀左右,官方設“酒官”,懸“旗”為標誌,因之酒樓又稱“旗亭”、“青樓”?旁娫?“旗亭問酒,蕭寺尋茶??周初頒《酒誥》:“禁遊飲於市”,言外之意,坐在家裏或酒樓裏飲酒,則不禁止。可見,酒樓時已向社會開放。三國時,曹植有“青樓臨大道”之詩句;酒樓臨通衢,顯然路人皆可登飲。隨着酒樓的社會化,出現民營酒館也就順理成章了。《史記》說:樂布“窮困,貨於齊,為酒?!庇纱送茢?私營酒館當出現在周至秦漢之間。  相似文献   

16.
飲茶的學问     
飲茶舆沏茶有了好茶,還要會沏,沏好茶講究的是水質、茶具和調製。水質:茶之與水,恰如水之與酒一樣荒艽蛏习朔值牟?遇到十分的水,所泡出來的茶湯,也就足值十分。陸羽在《茶經》裏說:“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據古人考究,從前的揚子江南零的水為第一,無錫惠水寺的石水為第二,蘇州虎丘寺石水為第三,丹陽縣觀音寺水為第四,揚州大明寺水和吳淞江水次之,淮水最下,列第七。茶中含有多酚類化學物質,遇到水的鐵鹽溶  相似文献   

17.
提起中國茶,自然就會聯想起“茶神”陸羽。他寫出第一部茶學巨著《茶經》,第一次告訴人們採、造、煮和飲茶的方法。陸羽,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他生活在我國唐代中期,約自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七三三年)至唐德宗貞元二十年(八○四年)在世。上元元年(七六○年),陸羽隱居苕溪(今浙江湖州),杜門著書,著述甚豐。所作《茶經》三卷,為我國“四大農書”之一。《茶經》全書共分三卷十篇?熬砩稀?分“一  相似文献   

18.
去年八月,我陪同一位貴賓到陝西訪問,看到那里正遭受嚴重的旱災。兩個月來,全省一直高溫少雨,許多地方人畜飲水都很困難。韓城市四十五萬人吃的水,要從十五公里以外的地方運來。但據說,水利設施較好的地方‘旱重災不重’。真是:有水一片綠,無水一片黄。剛過一天,國務院來電,把我召回北京處理遼寧大水引起的一系列問題。由於受幾次登陸颱風的影響,遼寧省連降暴雨,中國七大江河之一的遼河,有七處支流堤防决口,造成了嚴重的洪涝災害。中國每年都有水旱災害發生,新中國成立三十多年來,我們興利除害,改造山河,花了很大代價興修的水利工程,在戰勝水旱災害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同時,我們的水利建設還有許多問題要解决。  相似文献   

19.
茶藝交流     
兩岸同道品茗獻茶藝去年中秋節前後,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辦的“茶與中國文化展示週”期間,一位中等身材、穿着乳白色道地中式上衣、滿月般臉型上生滿濃密美髯的中年人,為人們展示沏茶、倒茶、獻茶等一系列有板有眼的操作藝術。他的表演赢得觀眾友好而由衷的掌聲。這位先生便是來自台灣的中華茶文化學會理事長范增平。范先生是台灣新竹人,中國古代名人范仲淹赴台家族的第七代子孫。也許是由於家敎的緣故,他從小就渴求瞭解中國文化?他從世界新聞?茖W校畢業後,又考入東吳大學中文系。范  相似文献   

20.
“杯汝前來,老子今朝,點檢形骸。甚長年抱渴,咽如焦釜;於今喜睡,氣似奔雷暾f‘劉伶,古今達者,醉後何妨死便埋。’渾如許,嘆汝於知己,眞少恩哉!更憑歌舞為媒,算合作人間鴆毒猜。况怨無大小,生於所愛;物無美惡,過則為災c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猶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亦須來??宋代詞人辛棄疾的這首《沁園春》詞,用擬人筆法,通過和酒及酒杯的對話,抒發了想戒酒又怕戒不了的心情,描寫得惟妙惟肖,風趣横生。“飲,詩人之通趣矣。”清代宋大樽稱《詩經·豳風·七月》的作者為“飲之聖”,晉代詩人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