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郭强  刘晓研 《理论探讨》2023,(3):99-104
随着个性化推荐系统等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的信息传播范式革命,网络虚拟场域已经成为意识形态争夺的最前沿。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复杂多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博弈从未停歇,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维系社会秩序、形塑网民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要从多元交互性、斗争复杂性视角审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工作,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通过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影响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加快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等方式推动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科学化、智能化和精准化。  相似文献   

2.
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体现为党在网络意识形态上的权威,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对于引领网络社会思潮、强化政治制度合法性认同和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至关重要。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具有静态性和动态性双重结构,在实践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技术性与阶级性相融合、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灌输性与渗透性相结合的特征。为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要构建以主流意识形态为引领、信息技术为引擎、信息素养提升为内核、工作责任落实为保证的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工作机制,以有效应对网络信息化传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让网络空间充盈主旋律和正能量。  相似文献   

3.
葛兰西认为,"意识形态领导权"就是要通过"非暴力"的形式,在被统治阶级"同意"、"认同"的情况下,接受统治阶级所宣传的意识形态。葛兰西"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价值。就当前形势来看,只有完善我国的政治体制、注重民生工程、充分发挥"有机知识分子"的作用,我们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地从内心深处"同意"、"认同"我党所提倡的主流意识形态,最终形成对多元社会思潮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时代,网络政治社会化与确立意识形态领导权密切相关,这是由网络政治社会化的独特功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确立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现实需求所决定的。确立信息时代意识形态领导权,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政治社会化的独特作用,建构和优化意识形态的内容体系,关注意识形态传播的现实需求,凸显意识形态认同的人本精神,强调和保障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诉求,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基本特征,加强网络空间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12)
加强我党意识形态领导权意义重大,但在当今新形势下,我党意识形态领导权面临种种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之策:一是建构意识形态的理论建设,树立意识形态的理性权威;二是改变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确保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三是加强网络空间的综合治理,坚守好意识形态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营造晴朗的网络空间”等要求,明确了新时代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方向,凸显了警惕民粹主义网络化(即网络民粹主义)的新风险。网络民粹主义传承了传统民粹主义的“极端平民化”内核,通过非理性话语体系和网络参与的失范性行为,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社会引导力,弱化主流意识形态与多元社会思潮的交锋力。鉴于此,我们必须正视改革过程中遭遇的问题,构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机制,规范民众相处的社会秩序,打造开放民主的网络参与平台,提升民众政治参与及网络道德水平,综合运用技术、法治手段营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以达到消解网络民粹主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学术争鸣的百花园中,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研究日趋成为一个显性理论领域。其中,马克思、列宁和葛兰西的观点颇具代表性。马克思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的生成动因是其所确立的"物质第一性"原则。列宁则以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为依托,彰明了意识形态领导权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作用。葛兰西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亦根源于马克思,却意在突出"文化渗透"在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中的特殊意义。将深刻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融合新时代中国实际予以解读,进而探知其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现实意义,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文化领导权问题是目前学术界研究中的前沿领域和重大课题。文化领导权的本质是使民众认同和接受政党意识形态。文化领导权对于增强党的团结和确立社会价值导向具有重要作用。实现文化领导权需要政党的高度重视、民众的积极参与和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文化领导权本质、作用与实现问题,对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执政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权并不代表着领导权,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权强调产生认同的自觉性和非强制性,而统治权则包含有强制性。社会成员认同某种意识形态,是由于该意识形态能够反映群众的现实生活,反映群众的现实利益诉求,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增进群众的幸福体验。执政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导权建构的整个过程中去把握其基本要求和原则。新时期,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指向,遵循"层级设置"的基本规律,重视"政治实践"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意识形态领导权是一个需要破解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本文讨论了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三个基本问题:即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特性、意识形态领导权与思想自由的关系以及政治伦理的现实表现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迭代,网络空间日益成为人类政治活动的重要场域,网络空间政治安全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风险。网络空间政治安全风险主要包括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渗透的风险、网络空间关键基础设施入侵的风险、网络空间政治认同弱化的风险和网络空间政治参与无序的风险。应从技术韧性、组织韧性、制度韧性、文化韧性四个维度构建网络空间政治安全风险韧性治理体系,运用先进技术提升网络空间政治安全风险的精准治理能力,强化不同组织间网络空间政治安全风险协同治理能力,构建多元主体相互联动的网络空间政治安全风险治理体制机制,增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25)
葛兰西作为近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代表,创造性地将国家统治分为"政治统治权"和"文化领导权"。"文化领导权"即统治者通过政党、教会、学校等社会团体,将符合其利益需求的价值观念以大众文化影响、渗透到大众意识中,来取得大众对执政党执政理念、主导文化价值的认同。获取文化领导权对于获取和巩固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合法性具有重大意义。鉴于社会转型、西方"和平演变"及网络媒体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核心地位在我国正遭受冲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掌握文化领导权,是目前我党巩固意识形态合法性的重要途径,是获取执政合法性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1)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的葛兰西,是意大利著名的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在思考十月革命后欧洲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时,深刻分析了"文化领导权"的问题,他认为通过占有文化领导权,可以改造社会意识形态,从而最终获得政治领导权,这一理论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学说。在阐述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文化领导权"思想与意识形态工作内在一致性的研究,分析了作为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宣传重要阵地之一的中国高等院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际现状,理论结合实际地提出了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6)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为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高校必须紧紧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以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思想为起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贯穿于校园活动建设、以习近平网络强国思想指导高校官方媒体建设等是整合多元思想、凝聚价值共识、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提升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可行路径,从而更加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意识形态领导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其实现过程包含多种矛盾,由于各种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科学分析意识形态领导权实现过程中的两大主要矛盾,即个体意识与意识形态的矛盾,科学意识形态与虚假意识形态的矛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网络环境特殊性对两大主要矛盾的催化作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切实满足人民的需求、实现理论宣传大众化、建立人民的诉求表达机制来化解网络对意识形态与个体意识之间矛盾的催化作用;通过加强监管、推进制度建设科学化、跟进补充真实信息来化解虚假意识形态入侵在网络中呈现的复杂局面,以求实际有效地进行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  相似文献   

16.
程竹汝 《理论视野》2012,(10):19-21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意识形态领导权是一个需要破解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实现意识形态领导权须厘清的几个规律性认识:意识形态领导权构成现代国家权力结构的基本方面、意识形态领导权具有自身的独特实现方式、主导意识形态须具有"道德制高点"的品质、政治伦理实践是意识形态领导权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等。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领导权是一种文化权力,它通过对主流文化“核心”的坚守而为某一政党、组织或社会集团所持有。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其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它主要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在实践层面上,意识形态领导权其实是一个权力问题。传统时期,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是借助于政权的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18.
当资本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时候,网络空间资本逻辑和政治逻辑呈现出了融合与冲突并存的态势,资本逻辑在推动网络繁荣发展的同时引发了网络空间话语权力的重新分配,进而产生了话语权力事实上的不平等。提升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建设实效,需要在网络空间运用政治权力来引导和超越资本力量,将信息技术资本的强劲动力与社会主义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在通过协商对话机制凝聚网络多元意识形态的同时,还需要展开对信息技术资本的辩证批判和政策制度的引导与规制。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建构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必须经过持续不断的动态性发展才能得到实现和巩固。以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意义为逻辑起点,结合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导权问题上的历史探索,提出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两点策略:一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夯实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物质基础;二是加强以自我净化为核心的全面从严治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是在他的实践哲学基础上提出的针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具体理论 ,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他指出任何社会集团要想获得和维护政治领导权就必须首先占有文化领导权 ,而文化领导权的占有是通过社会中的有机知识分子阶层来实现的。因此 ,教育和培养自己的知识分子阶层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必备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