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1年夏,现代中国最著名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新儒家的先驱人物梁漱溟,在济南作了一个“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讲演,是年秋讲演稿整理出版。在此书中,梁漱溟“评判东西文化各家学说,而独发挥孔子哲学”,从文化渊源和人生哲学上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进行了全面的清算。1923年3月18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西化派主将胡适,在《读书杂志》第8号上发表《读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文,就梁漱溟《东西文  相似文献   

2.
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前后,以陈独秀、胡适、李大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派和以杜亚泉、章士钊、梁启超、梁漱溟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派,围绕东西方文化孰优孰劣、差异何在、能否调和,以及中国文化向何处去,展开了一场论战。这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论争的继续,是知识分子将国家出路与文化问题综合起来加以思考,进而寻求中国文化发展道路而掀起的论争。这场论战发生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带有许多新的特点,它对后来中国文化的走向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一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使激进主义势力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据了有利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后中国文化朝激进主义的方…  相似文献   

3.
顾文 《当代广西》2006,(16):58-59
“东西”是广西的名牌产品。以后,还可能是中国的名牌产品,畅销世界。“东西”是一位作家,真名田代琳。从笔名看,东西就让人困惑以及浮想联翩。什么叫东西?东西怎么样?说不清、道不楚,让你说此失彼,而且永远说不清楚。“东西”还是高雅与世俗的混合,让你搞不清楚是高雅还是世俗。比方说,这个“东西”,东西有好有坏,但东西对于人来说,人人都见过。——有趣吧,田代琳居然给自己取了这样一个笔名。他自己说,之所以取名“东西”,有两层意思,一是因为像“东邪西毒”、“东成西就”般好记,二是强调现代社会人的异化,别把自己当人。东西笔名,果然如…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东西文化平等对话和相互补充的时代李鲁燕(中共山东省荷泽地委党校讲师)陈炎(山东大学副教授)无论是在黑格尔的"形而上学时代",还是在孔德的"实证主义时代",西方人都不曾把现代意义上的东方文化真正放在眼里。在他们看来,正象太阳从东方升起而又从西...  相似文献   

5.
梁漱溟是五四时期一位特立独行的启蒙思想家,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中国启蒙运动的传世之作,其富有原创性的中西印文化比较理论,集晚清以降启蒙运动中西文化论之大成。梁漱溟的比较文化理论,表征着五四启蒙运动之一种辩证的批判思维。一方面,他以现代性批判传统,肯认第一路向西方现代化的成功及其科学、民主和工业化等现代文明成果,承认中国在第一路向上现代化的失败,批判古典中国的专制主义、家族主义、三纲礼教,并坚持中国必须进行第一路向现代化的补课;另一方面,他又以传统批判现代性,以孔子"仁"的人生哲学会通柏格森、倭铿等的西方现代生命哲学,批判西方现代性之工具理性膨胀、生命偏枯、精神空虚、天人对立的深刻困境,并预言世界未来文化将是以孔子人生哲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之复兴。这种中国与西方、现代与传统双向批判的辩证批判思维,具有中国启蒙运动集大成之理论气象,并表征着一种现代中国的新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6.
有些国际友人问:"我们对中国的古代文化,知道得不算太少,但为什么对中国的当代文化反而没多少印象?"这个问题,同样困惑着不少中国人。  相似文献   

7.
某种意义上,当下人们争论的中国发展道路问题,与发生在近代中国的东西文化论争有着某种内在的逻辑联系。中国文化传统中是否存在有益于当代中国政治建设的思想资源,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但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文化不足以支持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深化改革过程中的当代中国应审慎对待"西方"与"传统"。  相似文献   

8.
某种意义上,当下人们争论的中国发展道路问题,与发生在近代中国的东西文化论争有着某种内在的逻辑联系。中国文化传统中是否存在有益于当代中国政治建设的思想资源,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但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文化不足以支持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深化改革过程中的当代中国应审填对待“西方”与“传统”。  相似文献   

9.
钱这东西     
钱这东西翟永太钱是什么东西?钱是好东西,拿着钱,可以到商店买到你所需要的东西。钱又是坏东西。假若一看到钱,你眼睛就发亮,不该你点的钱,你也瞎点,不该你挣的你胡挣,超过了一定极限,它会送你到你不想去但必须去的地方去。到了那时,吃不了也得兜着走,后悔晚矣...  相似文献   

10.
名人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海峡东西两岸的交流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一个地区而言,文化竞争力已成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公布出台,标志着海西战略已经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人文资源、文化内涵则是海西经济区发展的灵魂。清朝戍台名将甘国宝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的知名人物,福建省历史文化名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台湾岛内就开展了对甘国宝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雨中东西岩     
东西岩,位于浙南丽水市西北的老竹畲族镇,以奇峰、怪石所具有的独特姿容和质朴的山野风光让人向往,是浙江省的重点旅游风景区。我每次游览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而这一回雨中之游,让我领略了另一种风情,进入了另一种境界,觉得晴天的东西岩是画,雨天的东西岩则是...  相似文献   

12.
钱,这个东西     
钱,自从产生之后,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于是,无论是聪明人还是愚蠢的人,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大家都明明白白地发现——钱,是个好东西;是个穷人想要,富人离不开的好东西;是个能让人神魂颠倒五迷三道灵魂脱壳的好东西……  相似文献   

13.
“九五”以来 ,全省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实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工程的战略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东引西进战略 ,强力实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 ,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实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工程中 ,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为了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开展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的积极性 ,省政府决定对巩义市乡镇企业局等 5 0个先进集体予以表彰。省政府希望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再接再厉 ,戒骄戒躁 ,努力工作 ,在乡镇企业东西合作中做出新的成绩。同时号召全省广大干部和群众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经验 ,努力开创乡镇企业东西合作工作新局面 ,推动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14.
生活在社会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亲戚、朋友、老乡等社会关系,出于需要,一些人会向自己借些东西,为人解难,也是我们社会所提倡并崇尚的道德品质。殊不知,有些东西是不可随便借给他人的,否则,会承担法律责任。下面几起因顾及情面,将不该借给他人的东西出借了,从而引出的法律纠纷,发人深省。传身份证"借"来赔偿责任江西省南昌市郊农民田某经好友介绍认识了云南昆明市来南昌做生意的邓某,后来两人成为了好朋友。一天,邓提出要办个食品批发站,因身份证丢失,回云南办理费时费钱,便向田说,借他的身份证办理有关开业手续,碍于情面…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问题,我认为,简洁说来,这是中国人自己的问题。首先,中国人自己是否认同中国文化有值得走出去的东西。中国文化走出去,还不仅是什么茶文化、酒文化、美食、变脸等等。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须是高端的文化。西方文化被推向世界,人们认为它在价值观上是走得出去的软实力,是自由、民主、人权、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16.
校园“课桌文化”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课桌文化”点评■周宽山朱志军“文化”一词拉丁文为Cultas,意即“耕种出来的东西”,它与“自然存在的东西”相对立。当代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在给文化定义时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道德、习惯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它一切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17.
我们办企业,表面上是在做产品、卖产品,但实质上我们是在“做文化、卖文化”——顾客们想什么?需要什么?怎样才能使他们满意?我们为什么要办企业?我们凭什么判断是非、决定取舍?我们对创新持什么态度?怕不怕竞争对手?如何看待成功或风险?如何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员工三者的利益?……这些都是文化,而不是技术。这些问题不解决,设备再先进,生产率再高,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合顾客需要,一切都是空话。而“文化的问题”,又只能用“文化”才能解决。科学技术所能解决的是能否生产好东西和怎样生产好东西,而什么才算好东西和为…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体现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衷心认同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它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或者说是习以为常的东西,是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够表现出来的东西,是一旦违背了它就感到不舒服的东西,而且这些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还应该在新老员工的交替过程中具有延续性和保持性.  相似文献   

19.
法律文化指称与法律有关的历史、传统、习惯、制度、学理和其他任何东西。从方法论意义上理解法律文化,把法律文化作为一种研究法律的方法,对法律现象进行文化审视和解释,相对法史式研究,可能是一种更有学术意义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20.
穆希 《创造》2016,(8):23-25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脱贫攻坚重大战略部署,2016年8月5日,云南省人民省政府与浙商总会在昆明举行加强东西协作助力脱贫攻坚论坛,共谋东西扶贫协作新路径,再现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创新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