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标准历来是党对领导干部选拔的首要标准,且呈现出"三层洋葱模型"中由表及里的演变路径。政治标准在树立人才导向、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体现出其深厚的价值意蕴。本文尝试从树立以政治标准为首的干部选拔理念、构建完备的干部政治素质考评体系、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干部考察机制三个方面着手探索链条式的全面落实路径,以期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2.
政治共识是社会政治发展、社会政治秩序稳定、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根基。社会主义政治共识,是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的社会公众思想准则、行为准则。本文以社会转型期农村青少年政治共识教育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我国农村青少年政治共识教育科学内涵和教育价值,探讨科学的教育策略,提高农村青少年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揭示了"中国模式"的本质——"所谓‘中国模式’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认清这一本质,必须分析四个共识——"北京共识"、"华盛顿共识"、"莫斯科共识"、"中共92共识"(中共十四大达成的关于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内容的共识),尤其要从"中共92共识"中,把握"中国模式"的七大要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其精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其基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分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其核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是其"绝招",四项基本原则是其根本,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是其关键,"一国两制"是中国模式解决历史纷争的创举。  相似文献   

4.
网络共识作为互联网时代价值认同的特殊表现形式,是主流价值认同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是基于网络舆论场展开的以核心价值认同为导向、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主流价值认同为目标的,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行动逻辑。网络共识从多元向共识的演进经历了模型期—博弈期—消退期等三个阶段并以舆论主体自发参与、媒体舆论场推进、政府舆论场管控几种方式进行演进。当下,网络舆论场中的共识建构面临着看客文化下网络围观的非理性"、极化-涓滴效应"影响下的"沉默"的反抗和社会情绪作用下的共情性共识等问题。基于此,价值认同视角下的网络共识再造需要从共识建导的三个主体即舆论主体、传播媒体及政府三方面着手,多方协同,共同实现网络舆论场中的网络共识建构。  相似文献   

5.
政治共识的生产、凝聚与维护需要在民主制度、公共理性和政治认同的共同作用之下方能达成。政治共识的凝聚机制主要通过信息整合机制、协同合作机制、规则程序机制、理性沟通机制和话语框架机制的相互嵌入与影响,共同致力于制度共识、政策共识、价值共识的形成。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凝聚政治共识是其核心功能之一,数字治理时代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技术平台来保障政协凝聚共识功能的实现。政协内部及政协与政府部门、社会之间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上进行高效的信息整合与协同合作,建立科学的规则与程序,使委员们与社会各界代表可以进行理性沟通,形成政策共识。建立和传播更为合理有效的话语框架,有助于在社会范围内广泛形成价值共识和制度共识。  相似文献   

6.
张飞雪 《世纪桥》2015,(12):31-32
"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源于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它镶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共十八大的理论和实践中,二者从不同的维度深化和拓展了这一理念:以"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价值追求;"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反映人们的当前需求;道路路径涵盖了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并在此基础上深化了对人的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当代社会中"现实的个人"面临发展的悖论,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树人"价值空前凸显。针对以往研究侧重路径式、经验式和相关理论研究的不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价值的唯物史观确证从逻辑起点、价值目标和实现路径三个维度展开,对于廓清"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教育"的本质意蕴,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志 《唯实》2007,(7):37-40
"北京共识"的提出,表明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模式"改革理念和发展道路的认可。"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是对"华盛顿共识"的否定和超越。作为处于构建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模式,从理论上说,它涵盖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已经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着的创新成果;从实践上看,它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凝聚全社会价值共识,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确定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确定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确定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从三个不同维度,确定24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0.
共享理念的生成可从理论源泉、文化基因、制度基础、现实场域四个维度进行考察。共享理念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是蕴含于社会理想和分配理念的理论内核;共享理念厚植着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体现在"均贫富"的经济要求和"为公大同"的政治诉求;共享理念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的制度优势,是贯穿于党的纲领和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价值;共享理念衍生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场域,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特色,回应现实问题,破解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不断健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内部来看,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个精髓——对民主精神的彰显和对和谐理念的追求,就能实现协商民主与和谐社会之间的耦合贯通。从外部来看,把握协商民主与和谐社会良性互动的五个维度——经济维度、政治维度、文化维度、社会维度和生态维度,从这五个维度向外延展,不断健全和发展协商民主,就可以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主要是通过形成价值共识和完成价值整合,以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通过积极应对"价值输入",进而实现"价值输出",以提高影响力、辐射力、亲和力和吸引力,最终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党的社会发展价值观深刻转换的产物,是党的"以人为本"社会发展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价值观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出了切实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建设包容性、和谐性城镇等要求。为了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党的社会发展价值观为指导,最大限度地寻求社会价值共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凝聚价值共识;追求共同利益,夯实价值共识的基础;重视融合,寻求"重叠共识"。  相似文献   

14.
林怀艺 《理论学刊》2006,3(1):11-14
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本质规定和基本特征分别是考察社会主义这一事物的指向性维度、功能性维度和实体性维度。以这三个维度的统一来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有利于我们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从而推进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2021年是站在新起点、面向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如何开好局、起好步,需要切实遵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原则、理念、标准,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等原则,同时树立人民至上和人民主体理念、全民参与理念、法治理念、新发展理念、系统理念,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个维度贯彻执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标准以及探寻具体可以操作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6.
红岩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教育价值,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元素。高校应积极宣传红岩文化,把握红岩精神在大学生"理想信念、爱党爱国、道德情操"三个方面的教育价值,以"传承红色文化为基调,发扬红岩精神为目标,生活化教育形式为抓手",构建红岩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的"三进"教育路径、"实践"教育路径和"网络"教育路径,充分实现红岩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丰富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就必须坚持价值、现实和评价三重维度的有机统一.从价值维度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打造成为"筑根基、聚共识"的"铸魂课";从现实维度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练就成为"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金课";从评价维度看,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力争成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走心课",以使其真正成为...  相似文献   

18.
红岩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教育价值,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元素.高校应积极宣传红岩文化,把握红岩精神在大学生"理想信念、爱党爱国、道德情操"三个方面的教育价值,以"传承红色文化为基调,发扬红岩精神为目标,生活化教育形式为抓手",构建红岩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的"三进"教育路径、"实践"教育路径和"网络"教育路径,充分实现红岩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丰富价值.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奥运志愿服务精神之间蕴涵着逻辑、时间和价值三个维度。在逻辑上表现为人文奥运理念、奥运志愿服务精神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密切联系;在时间上表现为奥运志愿服务的和谐理念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辅相成;在价值上表现为奥运志愿服务的奉献精神与个人价值的实现相统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奥运志愿服务精神之间蕴涵着逻辑、时间和价值三个维度。在逻辑上表现为人文奥运理念、奥运志愿服务精神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密切联系;在时间上表现为奥运志愿服务的和谐理念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辅相承:在价值上表现为奥运志愿服务的奉献精神与个人价值的实现相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