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燕 《瞭望》2020,(16):11-13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位居“六稳”之首的就业受到不小冲击。如何看待疫情对稳就业的影响?确保就业大局稳定的关键何在?非常时期超常规政策要如何发力?对此,《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教授。“疫情之下的稳就业工作,是一场必须打嬴的硬仗。”蔡昉认为,近年来,我国的就业比较充分,稳就业底气充足,主要基于三方面因素:第一,经济增速符合潜在增长率,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较为充分的利用;第二,服务业、新成长经营主体、新兴业态、新型就业形式等吸纳了大量就业;第三,政府把就业优先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层面,公共就业服务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残疾人就业问题与就业保障政策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残疾人群体是就业弱势群体,长期以来,有劳动能力(包括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主要通过在福利企业就业、分散按比例就业等几种有限的途径和形式实现就业。在社会转型期,残疾人群体面临新的挑战,形势严峻,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残疾人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调整就业保障政策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面临的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呼唤多元化的公共就业服务提供主体。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的转型,社会组织的发展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非营利部门等社会组织既可以直接吸纳大学生就业,还可以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供不可替代的公共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4.
由于就业经验缺乏、就业能力不足、就业心态不成熟,青年往往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伴随我国经济结构的深入调整,包括大学生就业难、高级技工短缺等青年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我国就业战略研究的重点已经出现新的转移,有关青年就业的研究成为关系到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5.
后危机时期我国面临的严峻的高校就业形势呼唤多元化的公共就业服务提供主体.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的转型,社会组织的发展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非营利部门既可以直接吸纳大学生就业,还可以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供不可替代的公共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6.
2008年《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继施行,分别涉及就业、劳动合同、劳动争议处理等劳动保障的重要领域,在中国劳动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三部法律奠定了我国劳动关系和谐的坚实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2008年从此唱响中国劳动者“以人为本、体面劳动”的福音。  相似文献   

7.
高振强  董丽君 《学理论》2014,(9):241-242,245
从责任主体的角度来看,把教学作为就业的直接责任主体更为合理。这有利于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更直接、更快速地对就业市场需求做出反应。通过就业责任的重新分配,探索建立高校新的就业工作体系,促进毕业生优质就业。  相似文献   

8.
张付丽  戴莉 《学理论》2014,(8):250-251
影响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因素很多,通过分析制约学生顺利就业的主、客观因素可以得出如下路径选择:培养学生新的就业导向和学习观,以辅导员为核心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突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创业教育,借鉴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经验。  相似文献   

9.
当前大学生择业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新的就业制度下,大学生就业出现许多新情况,并带来各种择业心理问题。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就业心理咨询,有利于大学生调整择业时出现的各种不良心理状态,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0.
殷向阳 《学理论》2010,(29):209-210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给高校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让大学生充分、全面、安心、满意就业,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如何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尤其是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在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潘晔  潘莹  颜之宏  周蕊  王东丽 《瞭望》2020,(4):38-39
一边是考研热,另一边是旅游体验师、网络主播、电竞选手等新兴职业正不断涌现.就业形势保持总体平稳,但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稳就业压力加大.稳就业政策全面发力,特别是新的政策工具箱开启,将为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网络经济下的就业理论和就业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塑造了一种新的经济形式———网络经济 ,我国已初步进入了网络社会。网络经济导致了就业实践和理论的巨大变化 ,要解决网络经济下的失业与“空位”并存的现象 ,就业者必须更新就业观念 ,树立自主发展、知识型的就业观 ;政府的就业政策要由外延式就业增长取向向内涵式就业增长取向转变。在就业模式的选择上 ,要选择柔性化的就业模式。  相似文献   

13.
徐捷 《学理论》2012,(23):200-201
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给上海经济带来一系列良好效应。基于大学生就业创业大环境情况及当前理论研究现状,要持续世博会前、世博会中的就业创业促进作用,利用好"后世博"的多种经济机遇,为创新就业创业指导模式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为解决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难提出具体的政策路径,对于共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氛围营造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伟兰 《学理论》2010,(7):139-141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处于后危机时期的大学生对就业的预期是否合理将决定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能否顺利开始。对此我们针对即将步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就业预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分析了后危机时期国内外大学生就业现状,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亚妮 《学理论》2012,(25):77-78
近年来,随着"4050"下岗、失业人员逐步进入退休年龄",2030"青年的就业问题成为新的难题。"2030"失业青年的就业问题对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运用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结合实际案例,为解决失业青年就业问题提供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劳动法律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的颁布实施,对当前就业形势尤其是大学生就业的有利因素或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也不容忽视其在实施过程中对就业市场带来的挑战。本文分析《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刘雪  路遥  仲伟伟 《学理论》2013,(4):103-104
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普通高校已经从"精英教育"变为"大众教育",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学生本身的问题,也是社会教育的问题。结合目前毕业就业形势,分析就业中存在的误区,提出契合实际的解决方案,提出赢在起跑线,尽早进行职业规划这一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灵活就业特别是数字经济下衍生的新型灵活就业为缓解就业压力提供了新的渠道。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新型灵活就业对我国现行的劳动规制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劳动关系、工时标准、工资标准、社会保险以及集体协商方面存在明显的制度供给缺口。对此,基于数字经济下灵活就业的新特征,建议未来要根据实际从属性认定劳动关系;在保障灵活就业者基本权利上坚持底线思维;创新社保制度,探索与劳动关系脱钩、多方承担、差别费率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引导集体协商,以弥补在立法与现实中的差距;引导理性择业,为人力资本发展制定长期战略。  相似文献   

19.
郭庆晨 《学理论》2008,(1):47-47
《新民周刊》报道了原衡阳市副市长兼市商业银行董事长刘兴德利用职权安排亲属到公职部门就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一个比喻:刘兴德利用职权安排亲属到公职部门就业,俨然像在自留地里种庄稼,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想安排多少就安排多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加强就业形势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即"先就业,后择业";加强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两个方面,阐述了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确保学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