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纪念世界第八大奇迹曾侯乙编钟出土20周年,由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省博物馆、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98曾侯乙编钟国际学术研讨会,于5月21日至22日在湖北省随州召开。国内50多名历史学者、考古、音乐专家以及白俄罗斯等国家的音乐家、歌唱家参加了研讨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音乐考古协会主席希特曼女士向研讨会发来了贺电。这次研讨会是继1988年第一次曾侯乙编钟国际学术研讨会后又一次学术盛会。研讨会围绕“拓展编钟文化的内涵,加快随州名城建设”这一主题,深人探讨了编钟文化与历史文化名城内在的统一性,编钟文化的开发与实施…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举世无双的曾侯乙编钟出土20周年,1998年5月20日至22日,湖北省博物馆、武汉音乐学院和随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98中国曾侯乙编钟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白俄罗斯的30余位学者、专家,还有20多位来自武汉的青年学子列席旁听了会议。代表们欢聚在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地随州,大家满怀激情回顾和总结了20年来曾侯乙编钟研究在各个领域里所取得成果,并对曾侯乙编钟的文化内涵、乐理乐律、仿真复制、演奏技巧及开发利用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现将本次研讨会提交论文及代表发言的主要观点综述如…  相似文献   

3.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2400多年前的“曾侯乙编钟”自出土19年来,已多次在国内外重大活动中大展风采。1997年的金秋时节,湖北省博物馆应台湾最具实力的台北鸿禧美术馆邀请,越过海峡,让编钟那激动人心的千古绝响,首次在台北的乐坛上奏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构成文明古国的"灵魂"与"血脉"。"编钟"作为中国出土的重要文物之一,不仅是一件文物、一件乐器,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记录者"与"活化石"。从历史底蕴上看,编钟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厚的典故使文化自信变得更为生动;从器物特点来看,编钟的巧妙设计和精美装饰使文化自信更为具体;从实践运用来看,编钟独特而精妙的表演使文化自信更为立体。编钟为人们理解与体悟文化自信提供了一个载体,彰显出其作为历史文化之"明镜",华夏文物之"瑰宝"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音乐时代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古墓”出土了战国初年的六十五件编钟,用它来奏《编钟乐舞》、《胡笳十八拍》,其响宏宏,声如雷动。美国音乐家克莱恩教授观摩了演奏的全过程,叽里咕噜发了一阵子感慨,大意是:摆弄这样的大家伙就像赶牛耕田,而且,在你吆喝之前得先戴副耳套才行。  相似文献   

6.
20年前,当中国历史翻开改革开放崭新一页的时候,考古学界首先迎来了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一套迄今2400多年的青铜编钟在湖北省随县(令随州市)出土面世。自那以后,这套稀世珍宝世所瞩目,声震天下……编钟出土次年,一位国家领导人在湖北省博物馆参观后说:“我们要建一座编钟馆,用复制的编钟进行演奏,让中国人听,也让外国人听。”这成为人们的共同心愿。如今,在人类即将开启新世纪大门的时候,一座集文物陈列和古乐器演奏为一体的“编钟馆”终于在湖北省会武汉市落成了。坦露庄重与丰厚位于武昌东湖之滨的湖北省博物馆,向世人坦…  相似文献   

7.
一种珍贵的古代乐器——曾候乙编钟,把海峡两岸同胞紧紧地连在一起,她在炎黄子孙的心目中具有一种无与伦比的魅力,每当我听到那浑厚、激越的编钟之声,就仿佛看到两岸同胞都在侧耳倾听,倾听……  相似文献   

8.
“种子营”一个多么新鲜浪漫而又富有诗意的名称啊!去年底,一群大陆的文化使者应邀赴台,又一次把祖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之种,撒向宝岛的四面八方……任重道远播种人深秋时节的台湾宝岛,依然是那么绿色葱笼,生机勃勃。受台湾有关方面特别邀请,文化部科技司副司长谢锐,湖北省文物局局长胡美洲,省博物馆副馆长兼编钟乐团团长冯光生,武汉精密铸造有限公司编钟铸造专家张志华,古乐作曲家王原平以及对“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拆装技巧素有研究的湖北省博物馆工作人员余文标、邓佳平等一行,于去年11月踏上宝岛台湾。他们任重…  相似文献   

9.
洪亮的钟声回旋在中国剧院的大厅,一套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编钟编磬随着灯光展现在观众面前,拉开了《中国革命之歌》的序幕。当这套巨大的编钟缓缓离去时,舞台上现出晨雾飘散、霞光初照的黎明气氛。近百名男女青年翩翩起舞,舞台深处一幅郁郁葱葱的长城画幕。由一百三十人组成的管弦乐队、民族乐队伴随着钟声奏出《祖国晨曲》  相似文献   

10.
青铜之恋     
姜羲 《福建乡土》2012,(4):47-47
为了三千年前的相逢 我将生命投入千度的炉火 熔铸成一排编钟 姑娘,你可记得  相似文献   

11.
颂云 《政策》2005,(9):51-52
名利淡如水,事业重于山。用这句话来概括随州市曾都区南郊办事处原党工委书记刘春发一点也不为过。刘春发在基层工作长达30年时间。30年来,他带领同事们解放思想、求真务实;他带领乡亲们艰苦创业、脱贫致富。30年来,他用心血和汗水在编钟故里书写着不平凡的春秋。  相似文献   

12.
李德伦 《传承》2010,(7):50-50
中国很多的发明比欧洲早。中国人发现十二平均律,就是十二个半音,比欧洲早若干年,声律上应该是很先进的,可惜没有十二平均律的音乐作品。编钟十二个半音都有,虽不那么准,可那也是两千年前的事了。  相似文献   

13.
<正> 曾侯乙编钟与楚文化到底有什么关系?它在楚文化中到底应占有何等地位?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尚有必要进一步弄清楚。自曾侯乙墓发掘以来,“曾国之谜”引起了不少学者极大的兴趣。在学术讨论中,有不少人认为出土文物上的金文曾国,就是文献中的随国,而随国到春秋中期,便沦为楚国的附庸。如果这个论断无误,那么,作为附庸的曾国,其编钟成果当然应是楚文化的一部分了。这种看法,权且称之为附庸说。  相似文献   

14.
李园园  李南杰 《世纪行》2013,(12):40-41
荆楚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谓博大精深,郧县人头骨化石、曾侯乙编钟、马山战国丝织品、战国秦汉漆器等文物都是举世闻名的珍品。湖北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5.
神兽     
1990年河南省淅川县徐家岭9号墓出土,共一对,形制基本相同。 1990年初春,丹江口水库水位下降,经过库水的长期冲刷,水库沿岸暴露古墓葬多处,这里因1978年发现了下寺楚国王室贵族墓葬群,并出土了铜禁、王子午鼎、王孙诰编钟等一大批精美绝伦的青铜器而闻名遐迩。经过考古工作者的调查,在下寺墓群附近的和尚岭  相似文献   

16.
4月4日,农历甲申年(2004年)清明节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举行。海内外数万华夏子孙聚首桥山之下,共同缅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今年黄帝陵祭祖首次采用国家祭祀规格,遵循古代以青铜器作为黄帝祭器的传统,为此专门制作了65件战国编钟、九鼎八簋等青铜器和太常旗等传统的仪仗旗帜,编排了名为《轩辕黄帝颂》的盛大祭祀乐舞。  相似文献   

17.
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六十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霎时,水墨洇开,日月凸显,晷针缓移,缶声雷动……这铿锵之音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为一个主题——祖国,生日快乐!  相似文献   

18.
<正>湖北警官学院实战训练基地位于编钟古乐发祥地、炎帝神农诞生地——湖北省随州市近郊风景秀丽的封江生态旅游开发区内,毗邻汉十高速公路、316国道和汉丹、西宁铁路,距随州市区半小时车程,距随岳高速公路两公里。  相似文献   

19.
涂胜华 《政策》2010,(8):31-33
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丰富的文化储量,蕴藏着发展旅游业潜在的优势。抢抓后危机时代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使文化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是随州当前面临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20.
刘斌 《政策》2003,(5):48-49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神农氏在此诞生,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瑰宝--曾侯乙编钟出土于此。随州,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2000年6月,国务院批准随州升格为地级市。随州人紧紧抓住这一宝贵的机遇,励精图治,开拓奋进,短短三年时间,随州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时值随州设立地级市三周年之际,我们组织刊发这组文章,期望能反映出随州市在新世纪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