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梁伟发 《公安研究》2012,(5):5-8,29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既为提升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其“双刃剑”效应也日益显现,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互联网的应用和管理,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我们党的执政基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牢固树立提升“执网能力”就是提升执政能力的理念;要进一步加强学网用网,着力提升服务群众、科学执政的能力;要进一步强化资源整合,着力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要进一步完善法规制度。着力提升依法护网、依法治网能力。  相似文献   

2.
廖腾琼 《前沿》2012,(3):129-131
社会管理创新需要加强法治建设,以法治理念为指导,用法律规范政府职能,约束政府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利,理顺群众情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探索政府法治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管理的制度化、法治化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加快信息网络法治建设维护网络社会安全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信息网络安全问题愈来愈突出,网络心理战破坏社会政治稳定,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日趋猖獗,网络侵权行为日益增多等等.为了维护网络社会安全秩序,必须加强信息网络法治建设,依法建网、依法用网、依法管网.基本思路是:尽快研究制定信息网络安全法,构建科学的信息网络法制体系框架;强化法律实施和执法力度,形成完善的信息网络安全法治机制;加强网络安全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全社会的信息网络法治意识;坚持从战略高度统筹考虑,推动网络法治建设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论治理是互联网时代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治理存在诸多问题。对此,需要构建科学的法律制度体系,培育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增强网络舆论执法力度,建立多元化主体联动协调治理机制;建立网络舆论大数据平台,研发互联网数据取证系统,进一步加强网络舆论治理。  相似文献   

5.
论互联网对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拓展了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途径,提高了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能力,扩大了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影响。有效规范网络时代公民非制度化参与必须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拓展公民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规范网络行为,坚决打击利用网络危害社会稳定的非制度化参与活动,最终将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纳入制度化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一个法理型政党政治权威。依法执政是法治的内在要求,是新时期树立党的政治权威的必要途径。必须按照法治原则对执政党的政治权威体制进行设计,使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法律化、制度化,从而使党的权威建立在法律基础上,通过维护法律的权威实现和加强党的权威。  相似文献   

7.
时海燕 《前沿》2003,(9):142-144
维护网络安全必须坚持依法治网和以德治网并举。保障网络社会秩序 ,实行以法治网 ;提高网络自律意识 ,实现以德治网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技术赋能实现了社会关系的重组,“人媒互动”“人际互动”“偏好互动”的结构演化形成了个体间差异化的健康结果。围绕“技术-关系-健康”的逻辑主线探讨互联网使用对青年世代健康的影响契合了时代价值和学术关怀的基本内涵。基于2017年CGSS数据的系列计量因果推断方法的结果显示高频度互联网使用影响青年健康存在“双刃剑效应”:在具备提高个体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客观生病住院次数的“健康溢价”功能的同时,却导致青年群体BMI指数增长的“健康惩罚”。在路径机制方面,高频度互联网使用通过社会网络、健康管理和网络诱导等途径影响青年世代健康,其中健康管理与网络诱导在部分路径中也起到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9.
何兵 《民主与法制》2008,(24):28-31
网络的自由空间无疑有如双刃剑,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下,网络的法治功能,既不可小觑,又需要引导。  相似文献   

10.
论加强和创新网络虚拟社会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卿立新 《求索》2011,(5):82-83,75
网络虚拟社会迅速发展壮大,对现实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不断面临有别于现实社会管理的新挑战和新要求。科学面对、探索实践这一现实课题,是新时期社会管理的重大历史责任。加强和创新网络虚拟社会管理要从统筹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管理、狠抓"执网"能力建设、畅通网络民意渠道、加大依法治理力度、加强自律管理、推进网上诚信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网络强国建设,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必须立足法律、尊重法律。围绕网络强国建设的目标,要始终坚持"依法治网"的法治理念。依法规范使用好互联网,依法加强对网络空间秩序的管控和引导,强化对网络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制和保护,加大对网络刑事犯罪打击的立法和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2.
孔庆龙 《乡音》2013,(3):16-17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舆论已成为民间舆论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能有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而负面网络舆论势必制约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网络舆论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推动社会改革和进步,另一方面又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重视网络建设,对网络舆论加强引导和管理,及时化解网络舆论矛盾、依法履行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政府顺应当前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有利于优化政府服务,推动智慧政府建设,使政务服务渠道向多元一体化发展。"互联网+"要做到让政务服务更智慧,就需要着力加强法治化管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加强政务新媒体建设,筹集"互联网+政务"建设资金,树立现代服务意识,为进一步打造智慧政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李京生 《群众》2012,(7):68-69
当今世界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演化为吸纳、承载人类生活、生产的大平台,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犹如一把“双刃剑”,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灿烂未来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互联网管理已从一个经济文化问题,上升为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全屙陛问题。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构建和谐文明的网络环...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产生于现实社会,应用于现实社会。所以,对互联网的管理应作为整个社会管理的一部分,实现依法治网,使互联网管理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论地方法治     
丁寰翔  陈兵 《求索》2010,(5):144-146
"地方法治"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地方法治"可以促进国家法治的提升,推进地方民主政治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弥补政府推进型法治化道路的不足。"地方法治"与国家法治不单纯是表面上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而是网络内容与网络整体的关系,"地方法治"是国家法治的有机组成的内容。"地方法治"具有丰富的内容,但是目前的"地方法治"建设重在程序法治,程序法治是"地方法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上海人大月刊》2010,(12):46-46
中国青年报11月5日一、互联网极大地拓宽了官民互动的通道在互联网时代,人民想和政府通通气,乃至天天见面也是轻而易举的事。在各种网络舆论载体中,BBS仍是舆论主渠道。但因论坛加强了内容管理,一大批欲言又止、意犹未尽的网络"意见领袖"从BBS流失,退守博客或者前进到微博客。  相似文献   

18.
黄岑 《公民导刊》2016,(1):54-55
正2015年12月,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古老的江南水乡乌镇举行。习近平在开幕式讲话中特别提到,"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法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共同准则,网络空间法治化治理已经成为世界共识。网络具有双面性。运用  相似文献   

19.
备忘     
胡锦涛就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五项要求在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3日进行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就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五项要求: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二是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三是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四是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五是要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切实维护国家文化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20.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党和国家社会工作的中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必经之路。在大连市全域城市化发展战略背景下,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则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社会管理的政策法规,推动社会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加强社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多渠道、多方位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好的人员,充实社会管理队伍;加强政府职能的调整和重构,提高执政能力,全面提升大连市社会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制度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