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法治建设的法理与实证研究》是一部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的法学著作。面向实际的问题意识、现实定位的研究内容以及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这一成果区别于"坐而论道"者的书斋学问。该书以来自地方法治第一线的实践素材为基础,描绘当下中国地方法治建设的真实图景,深刻揭示地方法治的内在规律和中国特质,其立足于中国法治现实的探索和创新之道为法学研究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也为中国法学研究之方式和进路的完善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经验样本。  相似文献   

2.
法治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经过60多年的风雨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艰苦探索,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日益完善,中国特色的民主协商不断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深入落实,法冶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逐步健全,全民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在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相似文献   

3.
地方人大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成部分,发挥好地方人大的职能作用,对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非常重要的。自1979年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30年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从恢复及创建到逐渐发展完善,始终在摸索、实践、总结、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实际上就是在既有的制度框架下,通过持续的设定、治理技术的应用来使文字表述的制度成为现实运行的制度,实现制度设计的目标,达到良好治理的目的。”地方人大制度建设和创新,正是通过一些制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西部开发不仅仅是西部经济的崛起,更重要的是要推动西部社会整体的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最终实现西部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形成西部社会良好法治环境和秩序为目的的区域法治建设,自然也就成了西部开发的题中之义了。...  相似文献   

5.
于爱荣 《群众》2016,(1):55-56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要完成"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战略目标。回顾江苏法治政府建设的历程,一方面,法治政府框架与路径基本成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法治观念已深入人心,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姚琦 《理论月刊》2007,3(7):112-114
全球化不仅是人类活动交往的全球化,而且还是制度规则、文化观念的全球化。来自外部的强制适用的制度的压力和非强制适用的文化观念的渗透都必然给一国内部制度、文化带来侵蚀性的后果,造成上层建筑的裂变。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以全球化为时代背景的,全球化对我们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相似文献   

7.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是法治现实的迫切要求,也是公民权利意识觉醒的时代要求。所谓法治政府是相对"人治政府"而言的,从形式上看法治政府是法律政府,是崇尚法律的政府,是依法行政的政府;从实质意义而言,法治政府就是控权政府和人权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必须设计良善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关键是对权力制度进行良善的设计,核心是加强权利制度的建设。建设法治政府,还须培育法治政府的人文环境,对法治系统的软件开发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8.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江苏省委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在全省的贯彻落实,早在2004年就提出法治江苏的建设,并出台推进法治江苏建设的意见。当前如何贯彻落实十八界三中全会精神,在法治江苏建设中进一步取得成效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律的规范、引导和保障。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不断提高法治水平,也是当前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目前全国各地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实践看,在立法、执法、司法领域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明确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予以完善。近年来,浙江省在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需要从战略视角进行统筹考虑,根据"重点突破、全盘推进"的思路,在立法、执法、司法各个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盛清才 《前沿》2011,(3):7-9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凸显民生主旋律。民生问题与法治息息相关。检讨我们的工作,多年来,我们之所以一直未能走出民生困境,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深层原因就在于法治的缺失。为将民生建设真正纳入法治的轨道,就必须高度重视民生法治建设:完善民生立法,以造福民生;强化民生执法,以捍卫民生;坚持司法为民,以保障民生。尤其要健全监督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唯如此,才能最终实现民生建设的"五有"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正>中部崛起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中部发展更需要法治的规范保障促进的职能作用。在中部崛起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地方性法规的作用是各方面都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对中部六省地方立法实证  相似文献   

12.
《人民政坛》2009,(7):35-35
何平在《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年第5期上撰文认为,法律信仰和法律制度是形成法治社会的两大支柱,一个社会如果没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那么就是再多的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无法促成一个国家法治精神的形成。建成合理、公正的法治秩序也只能是一种空想。完整意义上的法律信仰,应当包括法律信服心理和法律拜从行为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地方法治建设对地方性法规的内容、形式、结构和体系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对已有的地方性法规实行继中国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清理地方性法规后的再一次清理。选项机制的确定是地方性法规清理的关键,法律、行政法规和执法实践是地方性法规清理的主要依据。在清理启动过程中,要建立长效机制,做好有关机构的职责分工,定期清理并注重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4.
我国辅警制度建设的法治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当前社会管理与公安实践工作中,辅警相关问题成为讨论热点。对辅警制度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已经成为各方共识,持续推进我国辅警制度建设的法治化亦应成为必然,而其具体法治路径则需遵循依法治国方略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相关精神进行全面考量。  相似文献   

15.
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规,清理过时法规;对司法执法、财政预算等加强监督,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就业、社会保障问题;出台决定,给力中原经济区建设……回望2010年,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在推动科学发展上用力、在促进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控制战争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巨大灾难,从19世纪开始,国际社会开始运用缺席和法律将武力的使用予以限制,战争越来越受到法律的制约。战争不可能再逍遥法外,在这种背景下,战争法治理念——一种用正义的、合理的、合法的方式对待、处理和解决战争的思维方式,超出了主权国家的范围,向着国际社会拓展,最近,由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毛国辉副教授著述的《信息时代战争法理研究》一书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了,  相似文献   

17.
18.
从长远看,完善人大制度的关键点无疑在于选举制度改革。但由于选举制度改革的敏感性和艰巨性,通过完善选举制度提高人大代表素质、推动人大制度发展。只能是立足长远的事情,目前更应该注重发挥已当选代表履职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一切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都是以执政党的政策变化为前提。进一步理顺党与人大的关系。关键在于扎扎实实地推进制度和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一定行政区域的法治化是法治国家的一个区域性标准,是国家一定区域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推进法治进程,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任务。法治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法治要求贯彻法律至上,降低领导个人意志及主观偏好对社会秩序的影响能力,杜绝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形成高度稳定有序的社会秩序与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