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际警务合作中的刑事诉讼移转管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阐明了刑事诉讼移管的概念,并指明其意义在于弥补引渡存在的困难和协调国家司法管辖权的冲突,从而成为打击跨国犯罪的一种新型的国际刑事互助方式。作者从七个方面概括了实施该刑事合作遵守的原则和应满足的条件,并说明了诉讼移管对当事国产生的法律效力。本文对实施诉讼移管的联系途径、文书手续、临时强制措施等程序问题作了具体阐述。最后分析了诉讼移管中当事人的权利保护问题。作者以国际条约规定为基础,结合我国对外签约情况,提出了完善国内立法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作为打击跨国犯罪的利器,引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被判刑人移管制度作为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一个崭新而重要的合作领域,在我国呈现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势头。引渡被判刑人回本国服刑与移管被判刑人去他国服刑,对象上存在交叉,易被混淆,有必要进行比较分析,厘清两种制度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比利时王国(以下简称“双方”),在相互尊重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加强两国在刑事司法领域的合作,使被判刑人得以在其国籍国服刑,以有利于被判刑人重返社会,议定下列各条:第一条定义在本条约中:(一)“判刑方”是指在其境内对可能或者已经被移管的人员判处刑罚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就刑事调解制度的现实基础而言,既有现行刑事司法模式所带来的困惑,也有刑事政策变革之要求;既有域外的刑事司法改革经验,也有各刑事诉讼主体的利益诉求。治理、善治理论、社会资本理论、传统“无讼”文化、被害人学说等为刑事调解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刑事调解制度作为一种新兴的刑事司法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主要解决被害方民事赔偿问题而缺失社会关系的修复;对刑事法原则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容易造成不平等和歧视待遇;会带来在预防犯罪的同时降低了刑罚威慑力、促使犯罪的形成的双重社会效果等方面,必须对其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一种制度的产生,不尽取决于观念本身和人力的推动,更取决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现实的需求,控辩交流合作机制作为一种诉讼机制当然也不例外。诉讼效益的需求、现行刑事程序的"压力"、单位"量化管理"考核以及控辩双方的需求等现实基础,不仅决定其产生,更决定其发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有大量的珍贵文物被走私出境,流失海外。文物走私不仅危害社会经济管理秩序,更对国家文化安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作为文物来源国,我国应通过完善国内文物市场管理体制和相关法律规范、加强区际双边刑事司法合作和国际多边刑事司法协助,做到全方位、多视角地预防和打击文物走私犯罪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中华文化财产。  相似文献   

7.
国际被判刑人移管是近年发展较快的新型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形式。随着海峡两岸跨境犯罪现象的日益突出,刑罚执行问题也开始显现。国际被判刑人移管的前提是承认对方刑事判决的效力,因此,海峡两岸之间建立区际被判刑人移管制度需要绕开敏感的主权问题。国际被判刑人移管中不涉及主权的一些基本原则、条件、联系主体、程序和费用等制度可以变通适用于两岸未来的区际被判刑人移管领域。  相似文献   

8.
9.
刘聪 《人大建设》2012,(7):36-37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也没有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因犯罪而导致在精神上受到伤害的被害人来说,他们承担着巨大的精神痛苦,却无法获得救济。这是立法的一大漏洞和缺隐。刑事案件的被害人要求进行精神损害赔偿是正当的,对此项权利应予以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10.
国际警务合作是不同国家的警察机关在警察事务领域为完成特定的警务相互提供支持、援助、协助、配合的一种执法活动。国际警务合作的主体是警务机关,合作方式多样,合作范围广泛。各国国际警务合作法的渊源都体现在国内法和国际法两个方面。我国的相关立法对我国公安机关参与的国际警务合作程序作了规定。我国目前开展的国际警务合作还具有相当的发展空间,需要进行相应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国际警务合作的迅猛发展急需理论的指导,而其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之间的关系是其理论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比较分析,两者在性质、范围、主体、依据和途径等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耦合关系: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催生了国际警务合作,并为其发展提供土壤,而国际警务合作的灵活性、直接性和高效性又促进了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和平共处基本原则的指导下,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不断发展。国际警务合作为国际合作多种形式的一种,在打击日益严重的国际性犯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国际警务合作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共同点,但国际警务合作具有其独立的体制和领域,在惩治国际性犯罪、维护国际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权力妥协是世界政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它是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文中首先对这一概念做出了界定,认为它是在特定条件下和相对持久的历史时期,国际体系中的大多数国家将妥协作为相对稳定的政策原则,做出放弃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的承诺,力求用和平手段寻求一致的一种局面。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权力妥协与稳定的国际合作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权力妥协是稳定的国际合作的基础,而稳定的国际合作又强化了权力妥协。权力妥协与国际合作的相互促进有助于世界和谐。  相似文献   

14.
杨宇冠 《人权》2006,(1):30-32
刑事司法涉及人的基本权利,如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和隐私权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以刑事程序法为保障的刑事司法人权保障机制。但是,刑事司法人权保障机制还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一、完善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虽然都明确规定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原则,但在现有的司法体制下,法院和检察院未能做到独立地司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针对这个问题,国家…  相似文献   

15.
从湄公河案的侦破来看: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的安全执法合作开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刑事司法合作的新形式;跨境侦破案件树立了联合调查的典范;案犯的快速移交展现了国际引渡合作的高效率。从湄公河案的审判来看:案件最终得以在中国开审是中国国际司法合作的重要成果;坚持外国证人出庭作证体现了国际司法合作与共同打击跨国犯罪的决心。  相似文献   

16.
<正>左卫民《现实与理想:关于中国刑事诉讼的思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社会学、政治学的角度观察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考察刑事诉讼制度的变迁,思考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司法改革、法律移植等问题,发出了久违的批判之声。刑事司法交织着各种利益纠葛、价值冲突和意见交错,触摸着法治的最敏感神经。刑事立法如何用中国话语、中国经验解决中国问题,实现符合中国国情民意的良法之治,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面对公民个体权利主张的迫切,刑事司法改革无法回避社会关注,当然这种关注后面不仅有行使知情权、监督权的冲动,而且也有企图影响个案的动  相似文献   

17.
我国近年来外逃犯罪分子的增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及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要使这些犯罪分子得到法律的制裁,必须依赖与有关国家的合作,即开展刑事司法协助.而我国在惩处外逃罪犯与各国开展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方面却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完善这一制度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0月5日,中国两艘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遇袭,13名中国船员遇难。事后中老缅泰四国警方查明,该案是由缅甸武装犯罪集团糯康等人所为。该案案情复杂,案件侦破、犯罪嫌疑人抓捕、引渡以及案件审理难度很大,涉及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中的诸多问题。该案给我们的启示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国公民、企业海外利益以及国家安全,要加强同有关国家的国际执法合作机制建设,签订国际执法合作协议,制定我国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  相似文献   

19.
国际刑警组织的产生与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曲折起伏的过程.经过八十多年世界各国政府和警察机构的共同努力,成为除联合国外规模第二大的国际组织和全球最大的警察组织.尽管由于受国际刑警组织章程规定的限制及各国法律规定差异的局限,在同国际犯罪及其他跨国性犯罪作斗争中尚不能尽如人意,但在协调各国预防和打击国际刑事犯罪方面,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国际刑警组织的正式成员国后,在建立和完善与国际刑警组织互通犯罪情报信息、协调办理涉外案件、探索打击跨国犯罪的有效途径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促进国际范围内的刑事司法合作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引渡是国际公法的主要制度之一,是国家间在相互尊重主权基础上展开的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引渡理论精微渊深,一直以来与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实践的发展休戚相关,直接关系到国家主权权利的实现途径。以引渡实践为依托,对引渡理论特别是引渡诸原则进行历史梳理,同时结合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大背景,讨论引渡实践的困境和引渡替代措施的前景,对我国反腐败国际刑事合作实践将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