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安民警在执行任务中遭遇暴力袭击伤亡案件逐年增加,给社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公安民警遭遇暴力袭击伤亡的主观原因主要有公安机关的执法执勤理念不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公安机关战术指挥水平不高等七个方面。应采取九方面的措施,努力遏制和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杨佳暴力袭警案件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璇 《前沿》2009,(4):141-145
作为和平年代的一个优秀群体,人民警察为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让人崇敬,也令人心痛。近年来袭警事件不断发生,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杨佳袭警案件发生后,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血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反思。本文立足于社会环境和警察队伍的客观现状,分析阐述了警察伤亡和暴力袭警的主要因素,从健全公安法律体系、营造和谐执法环境、加强警察队伍建设、保障警察执法权益等方面,研究探讨了预防暴力袭警、有效减少警察不必要伤亡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因遭暴力袭击导致伤亡的情况频繁发生并呈上升趋势,这不仅危害了警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同时也是对国家公权力的公然挑战,是对国家法律的严重亵渎。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本文首先对暴力袭警的内涵作了全面的界定,分析了暴力袭警事件的特征,并且在对暴力袭警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暴力袭警的预防对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来防止和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当前,暴力袭警事件频频发生并逐年增加,袭警手段不断升级,已经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此问题的成因很复杂,研究预防袭警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文章从规范基层民警执勤执法行为,科学组织与指挥执法执勤行动,加强警用装备建设等方面入手,严格规范人民警察执法行动组织与实施的各个环节,为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人民警察遇袭伤亡、有效打击袭警犯罪提供了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暴力袭警始终是导致警察因公伤亡的主因之一,也是世界各国警察所共同面临的职业风险。2009年3月21曰,美国加州奥克兰市发生枪案,4名警察被枪杀。2009年4月4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再次发生袭警案,有3名警察在与犯罪嫌疑人交火时被打死,另有2名警察负伤。据公安部人事训练局统计,2004年至2007年,我国公安民警因同犯罪分子搏斗而牺牲的人数分别为33人、23人、20人和7人,呈下降趋势,但2008年7月1日,上海闸北袭警案致6名民警死亡、3名民警和1名保安员受伤。  相似文献   

6.
沈惠章 《公安教育》2008,(11):31-35
近年来,民警存执法执勤中的伤亡事件不断发生,暴力袭警案件呈上升趋势。有的在执行公务中遭到暴力抗拒;有的在枪支被抢后倒在自己的枪口下;有的遭到犯罪嫌疑人报复而伤亡;有的在缉捕暴力恐怖分子时被袭击;也有的住执法活动中警惕性不高,抓捕犯罪嫌疑人采取的措施不当,审讯中防范不严,从而出现伤亡问题。每。位民警的伤亡,都是国家和人民的重大损失。强调执法安全,减少民警伤亡,就要全面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7.
郦树龙 《公安教育》2008,(10):39-41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是实施警察权的最高形式,因为一旦使用,极有可能造成犯罪嫌疑人非死即伤。而在实战过程中,由于引发矛盾错综复杂,执法场面瞬息万变,射击时机稍纵即逝,加上对峙双方剑拔弩张,高度紧张,而射击的角度和光线又不能随心所欲,更使射击的效果和针对性受到影响。在现实斗争中,一方面我们要求民警尊重生命、尊重人权,慎用警械、慎用武器,另一方面斗争形势更趋复杂,暴力抗法、袭警事件不断发生,民警伤亡有增无减,所以如何依法、正确、有效使用武器,成为当前基层公安机关领导和广大民警感到困惑的焦点、敏感问题,本文就警察使用武器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贺红梅 《中国保安》2014,(20):56-5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安全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强,保安服务所起的作用愈来愈大,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保障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强调保安服务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保安员伤亡的现状。保安服务业是一种高风险行业,保安员处在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第一线,执勤中遇到违法犯罪分子袭击的概率比普通人要高得多,伤亡的概率也比一般服务行业要高得多。保安员执勤中的伤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9.
师博 《公安教育》2023,(1):38-41
<正>从近年来我国警察伤亡的统计中不难发现,弱光环境已经是造成警察遭受暴力侵害的主要执法环境。相关学者对近年来警察的伤亡案例进行了统计分析,有近70%的遇袭伤亡发生在弱光环境下。(1)而最小作战单元指的是在基层执法活动中依法、规范、安全、高效处置警情的基本执法警组,(2)更是处置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第一现场的主要力量。2021年9月8日,  相似文献   

10.
新西兰遭遇强震,废墟之中无一人死亡;智利铜矿垮塌,井下矿工无一伤亡。面对生命的奇迹,早已习惯在灾害新闻中看到伤亡数字的人们不禁慨叹,在对抗灾变方面,有心人真的走在了前面。  相似文献   

11.
如何控制警察的伤亡并找到切实可行的措施,是当前公安工作的需要,是对敌斗争的要求,更是形势的逼迫。(一)领导的安全责任与警察伤亡的控制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各级领导要树立正确的警察安全规,转变警察伤亡“不可避免”的观念,明确不能很好地保存自己就无法有力地消灭敌人的道理。既要弘扬人民警察勇敢牺牲精神,也绝不作无谓的牺牲。尽最大的可能控制伤亡。领导者还要抓好经常性安全教育,特别是要求下属提高警惕性,克服麻痹轻敌思想,做好察觉危险信号、随时应付突发事变的准备。对思想松懈、作风散漫、办事鲁莽、粗心大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警察执法过程中伤亡事件时有发生,给警察执法安全提出考验。据统讹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有9000多名民警因公牺牲,10万多名人民警察光荣负伤,特别是近20年来,全国因公牺牲的民警就达6000多名。①导致警察伤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很大程度上与警察安全意识及安全处置能力有很大关系。而这种安全意识和能力,必须通过在警务实战训练过程中逐渐学习掌握并内化于心,才能在关键时刻及时反应、正确处置,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3.
在闹市区缉捕严重暴力犯罪分子具有很大的危险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民警及无辜群众的伤亡,或者使犯罪分子脱逃,从而导致缉捕行动的失败.因此,闹市区缉捕严重暴力犯罪分子,必须坚持"依法施策,确保安全"的战术原则,做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同时,要按实战要求制定训练方案:假设案情、预案制定、战前准备训练、战术实施训练等,以最小的代价或不付代价取得缉捕行动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9月底,监察部等4部门对今年上半年发生的11起强制拆迁致人伤亡案件进行了调查处理。其中一起发生于3月26日,长春市一家企业组织暴力强拆,致使未及时撤离的被拆迁人刘淑香被埋窒息死亡。监察部责令长春市政府向吉林省政府与国务院作出深刻检查,责令长春市市长向全市人民公开道歉。  相似文献   

15.
公安防卫实务陈文奇近10年,全国公安战线平均不到两天就有一名干警牺牲,不到一天就有15名干警受伤。公安干警处在同各类犯罪分子斗争的第一线,完全没有伤亡也不可能。但是,如果公安干警自身防卫能力再强一些,有些伤亡就可以避免,可以把公安干警的伤亡降到最低限...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此时,在与汶川特大地震伤亡最为惨烈的北川县毗邻的安县,桑枣中学全校2000余名师生,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  相似文献   

17.
美国警察的临战射击统计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4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关于警察在执法中的伤亡分析研究中说,导致警察伤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警察在街头执法时枪支使用不当,究其原因是没有经过适当的训练。在武装暴力犯罪不断升级的这个年代,执法者的手枪射击训练应有所改进。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却没有得到重视。造成更多警察的伤亡,而罪犯被击毙的却不多。二战之前。军队和警方都在训练单手握枪对准靶心瞄准射击,然而这种姿势必须熟练才能用于实战。军队有些部门将其作为近距离手枪射击训练,称之为“本能瞄准射击”。二战以后,警方的射击训练也有发展,但不完善,主要是训练双…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法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倾向于把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中的暴力仅限于有形暴力,而将对于干涉婚姻自由所采用的威胁、恐吓等无形暴力排除在外。这无法回应当今人权至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时代主题。对使用威胁、恐吓等无形暴力干涉婚姻自由且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作入罪处理有着充分的法律和伦理依据,但同时也应当注意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国防部网站2009年12月24日报道: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修订颁发了《军人伤亡保险规定》,总后勤部同时下发《关于军队统一为现役军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通知》,对军人伤亡保险政策制度作出重大调整改革。根据2010年1月1日起施行的以上《规定》和《通知》要求,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暴力研究中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忽略了青少年主体的特殊性,二是忽略了青少年暴力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区别.青少年“玩暴力”现象,是青少年暴力研究中一种被忽略的客观存在.承认并深入研究青少年“玩暴力”现象,是解释青少年暴力现象特殊性的突破口和深化青少年暴力现象的基础.就其关系来看,青少年“玩暴力”一般是青少年暴力的基础,青少年“玩暴力”是青少年对暴力认知失范的行为表征,青少年对暴力的认知失范的固化是导致青少年暴力的必然诱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