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退为进     
有一次,一位美国商人前往日本谈判。飞机在东京着陆,他马上受到两位专程前来的日本职员彬彬有礼的接待。他们替他办好一切手续,把他送上一辆豪华轿车,让他一个人坐在宽大的后座上。美国人问:“为什么不一起坐?”“您是重要人物,我们不应妨碍您休息。”日本人毕恭毕敬地回答。一种满足感在美国人心中升起:“先生,您会说日语吗?”日本人问。“哦,不会,但我带了本字典,希望学学。”  相似文献   

2.
挡不住的送礼大军1992年底,32岁的丈夫龚民被调到邻县任副县长,主管城建和交通。不久,我也调到他所在县的财政局工作。原以为做“县长太太”很风光,谁知我遭遇的却是无止境的担忧和害怕。一天下午,女儿放学回家交给我一个厚厚的信封,说:“我在学校门口被一个不认识的叔叔拦住。我不明白那位叔叔咋会知道我的生日。他说想买礼物送我,但又不知道买什么。说完硬塞给我这个信封。”我打开信封一看,里面有一万元钱。晚上龚民回来,我把女儿在学校门口收到钱的事向他说了。龚民说:“这个老李!”我忙问是哪个老李,龚民说:“老李是一所学校的校长,他…  相似文献   

3.
日前,在观看韩国电视连续剧《大长今》时,有一则广告非常动人,一男青年在喝了一口奶茶后,正在仰天品味时,吸引了坐在对面的一个5岁左右的男孩,他眼馋地伸手把奶茶杯拿过去,一口喝下,又悄悄地把奶茶杯放回原处,嘴角上还留一点奶渍,当男青年回过神来时,发现杯中已空空如也,看着小男孩俏皮、幼稚的脸蛋,不禁笑了出来。这时电视屏幕上出现了“立顿奶茶”的广告。这则广告的情感设计非常成功,很有人情味,让人看了再也忘不了。现在,许多读者对报纸广告存有一种逆反心理,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现在的报纸广告,大多只停留在对商品功能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不沾光     
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子是一位正直勇敢、不畏强暴、廉洁奉公的贤相。晏子为相,把齐国治理得非常好,然而一位堂堂的相国,家里却很穷。一天,晏子刚坐下来吃饭,齐景公派来找他商量国事的使臣到了。晏子听说使臣还没吃饭,就把自己的饭分一半给他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就把这个情况告诉齐景公,景公很吃惊,说:“相国家里这样穷,我一直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马上派人送去一千两黄金和一千石粮食,晏子说什么也不收,送了三次都被晏子谢绝了。又过了几天,晏子乘车上朝,半路上碰到齐景公出城。齐景公让人停车,…  相似文献   

5.
刘备“借”了荆州不还,孙权、周瑜想用武力讨④,可又担心孔明的智谋,关、张、赵的勇猛,内部主和派的反对。于是周瑜就出了一条美人计,让孙权假意把妹子许给刘备,骗他到东吴来成亲,然后把他扣下,用荆州交换。哪知弄假成真,吴国太看上了刘备,孙妹子也乐意,真的拜堂了。周瑜又献上糖弹计,叫孙权给刘备大盖豪华宫殿,多送美女美食珍宝,让他在享乐中丧失斗志,疏远孔明和关、张,使其内部分化瓦解,然后取荆州易如反掌。果然,刘备好吃好喝,又有佳人整天陪着,胜过东奔西跑千百倍,还想什么荆州,把关公、张老三全忘脑后去了。刘备…  相似文献   

6.
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头禅”,“口头禅”也常常代表了一个人的品格和德性。熟悉和了解优秀共产党员、廉政楷模马生贵的人,都知道他有句“口头禅”——“穷操!” 老马一生崇尚简朴,从不铺张。对铺张浪费疾恶如仇.他长期工作在一些人看来是“肥缺”的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所长的岗位上,求他的人成千上万,请他吃喝玩乐,送烟送物送“红包”的常有,可老马硬是“不进油盐”,他容不得任何单位和个人去“穷操”。记得有一次,老马随车当“考官”考核驾驶员,天气又闷又热,看看日  相似文献   

7.
《马夫老乡》是谢觉哉在长征途中怀念一位非常普通的饲养员(马夫)的诗。这首小诗朴实真挚,感人至深.诗前有序,序谓:“马夫老乡,忘其姓名,山东人,家贫,兄弟几人都流落在外。在白军里饲马,到红军仍饲马。长征时为我饲马,甚勤恳。他喜人叫他老乡。一天对我说:我不能送你到头了。因赶不上队,不知所终.”这个不知名的饲养员,其勤劳、诚朴的风貌,驱使谢老写了下面这首诗:  相似文献   

8.
长征途中生活非常艰苦,改善生活只能靠打土豪,没有别的补充供给的渠道。但沿途地贫民穷,土豪也少。过了遵义,一军团保卫局长罗瑞卿打到土豪,他立即派人送了一点缴获品给担任五军团保卫局长的欧阳毅。五军团保卫局的同志因此打了一顿牙祭。到了另一个地方,五军团政治部打了一次土豪,分给保卫局一些东西,欧阳毅便把罗瑞卿和三军团保卫局长张纯清请来,又邀请了三军团政委杨尚昆,招待了他们一顿。请他们吃完饭后,欧阳毅又送一条大鱼给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彭德怀还是老习惯地先问:“哪里来的?”欧阳毅回答:“从土豪家没收的。”知道不是买来送他…  相似文献   

9.
文牍之盾     
明人冯梦龙的《智囊全集》里有则故事很有意思。宋人王某在浙西任官,上任伊始,下属送了不少钱给他,谓“下马常例”。他一看,便勃然大怒,要惩处人家,并要把钱“申解上司”,把那些拍马屁的家伙吓得半死。他专门在大厅上置了个大柜子,“以物悉纳其中,对众封缄”,告诫道:汝等如果以后稍有小错,就要打开柜子,一起算总账。从此以后,这些行贿的人便非常“规矩”。等到任期满了,他乘船回老家。下属们提醒他,厅上还有个大柜子哩,  相似文献   

10.
郭士荧 《世纪桥》2005,(5):48-49
1985年10月22日,一代名将许世友辞世而去。遵照将军的遗愿,他被安葬在父母身旁,终于实现了他生前许给母亲的诺言——“活着精忠报国,死后守着父母。”细细数来,许世友一生中有7次跪母。一跪:1905年2月28日,许世友出生于河南新县的许家洼。祖母为他取乳名“又得”。又得13岁那年,父亲许存仁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了人世。临死前,他把妻子叫到床边,指着最小的女儿说:“为了全家十几张嘴,就把幺妹送人吧,换几个活命钱”  相似文献   

11.
小时候我带回家一只鸡蛋,兄弟姐妹们众说纷纭——有说我捡来的,也有说是偷的。父亲见我一言不发,他把那只鸡蛋煮熟让我吃,而且对全家人说:“我想这只鸡蛋一定是别人送的?”我听了,眼泪立刻涌了出来——对于这只鸡蛋,正是我的一位邻居同学从家里偷来送给我的,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眼中的邓小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与邓小平,两位伟大人物,都有传奇色彩,一位是时沉时浮终不沉,一位是三落三起终不落。在他们半个世纪的联系中,既有磕磕碰碰又难舍难分,既有肯定又有否定,相互既有矛盾又相得益彰。 毛泽东重用了邓小平,可是后来又否定了他;而否定了邓小平7年之后,毛泽东又把他扶上马;1976年毛泽东临终之前再一次“换马”,把班交给了另外一个人。那么,毛泽东究竟是怎样评价邓小平的呢?  相似文献   

13.
晏婴是春秋末期的齐国宰相。有一次,他正在家中吃饭,突然齐景公派人到他家来了,他得知这位大臣还没有吃饭,便将自己的饭分出一半请客人吃,结果客人和他都没吃饱。使臣回府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齐景公。景公昕后,十分感慨地说:“晏婴家里这样穷,我却一点也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啊!”于是,便派人送一大笔钱给晏婴,让他作为招待宾客的费用。可晏婴坚决不收,一次又一次地向来者陈说,  相似文献   

14.
放松的意义几年前曾经有一项专门针对“成功人士”和“非成功人士”的研究,结果表明,许多为了工作而牺牲私人生活的人,最终都走上了失败的道路。我的一位客户是一名航空工程师。他根本不知道如何“让自己闲下来”,即便在休息时间,他也总是把日程表排得满满的,否则就是在浪费时间——即便是在做爱的时候,他也会有明确的时间限制。  相似文献   

15.
笑容可掬的胡老板走后,郝局长发现胡老板送的礼品盒中有一个信封,里面装有2万元钱。“行贿!”郝局长的心猛跳起采。基建还没开始,已经有人送钱到家,收还是不收?他在屋里来回踱步,拿不定主意。郝局长是从基层一级级提拔上来的,对底层人民的疾苦非常了解和同情,因此一向廉洁,从不乱占乱贪,给人印象极好。只是现在儿子考上大学,急需花钱,母亲又病重住院,家庭经济就有些捉襟见肘。这2万元恰是雪中送炭,但是……他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眼睛看着窗外,窗外一幢大楼正在施工,机声隆隆,人声喧哗。郝局长的脑子却是迷迷糊糊的。郝局长…  相似文献   

16.
我叫王殿森,是抚松县运输管理所所长。时下流行这样一句话,“有钱能使鬼推磨”,但在我们这里,金钱有时就显得很苍白。一次,我们给一个姓张的个体车主批了一条客运路线,他很感激,拿了1000元钱送到我家,我不收,他便说:“我寻思着送点东西,怕让人看见不好。就这点意思,你愿意买啥就买啥。”边说边把钱扔在我家的桌子上就跑了。第二天,我把这送上门的实惠以这个车主的名字存到了储蓄所,过后将存折还给了他本人。谁知,他趁我接电话的工夫,又把存折塞到我的抽屉里。无奈,我只好向局领导汇报了这个事情。这位车  相似文献   

17.
壮心暮年伟大的政治家邓小平同志生前有一句话令我们难忘:“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有幸在他老人家身边当保健医生,伟人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至今历历在目。那是1980年8月15日上午,解放军总医院领导和保健办公室负责同志找我谈话,决定派我到邓小平同志身边做专职医疗保健工作,并说次日就把我送过去。听到组织的这个决定,我又惊又喜,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深恐力不从心。领导看透了我的心思,鼓励我说:“放开胆量,试试看。”●我给小平同志当保健医生时,他已是76岁的老人了。让我惊奇的是,尽管他年事已高,又历经坎坷,但仍精力充沛、红光满面。身体非常健康。小平同志从不吃补品,唯一算作“补品”的,是每天吃几丸大粒维生素。我在他身边工作三年,竟从没见他患过感冒,也很少见他吃药。记得最清楚的“病”,是他的血脂一度偏高。我们让他服草决明汁治疗,草决明汁又苦又涩,小平同  相似文献   

18.
政治幽默     
不想再当总统 一位总统任期即将结束,他发表了一个声明:“我不想再当什么总统了。”记者们觉得话里有话,就想方设法缠着他说明为什么不想再当总统了。实在没有办法了,这位总统就把一位记者拉到一边,对他说:“当了总统,就永远也没有提升的机会,这太让人失望了吧!”  相似文献   

19.
人民 《廉政瞭望》2006,(8):60-60
(一)李登辉、陈水扁同坐直升机巡视。李登辉说“:如果我丢下1000元,捡到的那个人一定很高兴。”陈水扁说“:如果我丢下10张100元,就有10个人很高兴。”这时,驾驶员喃喃自语“:何不把自己丢下去,让2300万人都高兴呢?”(二)阿扁希望提高自己的声望,发行了一套印有自己肖像的邮票,过了一个多月,阿扁问邮政局长“:邮票销售情况怎么样?”局长“:还算不错,只不过有人常常抱怨粘不牢!”阿扁“:怎么会呢?”他随手拿起一张邮票,涂了一点口水在背胶上,贴上信封。阿扁“:这不是粘得很牢吗?”局长“:可是,大家都把口水吐在正面啊……”(三)深夜,阿扁要帮…  相似文献   

20.
在震惊全国的沈阳慕绥新、马向东严重违纪违法系列腐败大案中,被执行死刑之一的沈阳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原局长郭久嗣,从“双规”、“庭审”到“狱中”,都给人一种相对“平静”的感觉。 这个其貌不扬、矮小瘦弱且略显斯文的小老头,让人很难把他与走向刑场的大贪官联系在一起。但他名下的一串串由贪婪组成的数字却不能不让人为之瞠目结舌。他“平静”的外表内真实心态如何?在郭久嗣被处决前,记者在监狱中对他进行了采访。 记者:是什么原因使你由一个领导干部走向了犯罪? 郭:1990年以前,我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工作上了,很少去想个人的利益。但随着市场经济、价值观念的变化,社会风气的影响,请客送礼之风日甚一日,自己的潜意识里也把这种现象视为一种趋势,自己也渐渐地接受了并融入其中。开始是送物品,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