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改变生活。读书不仅仅关乎个人成长,更关系到民族复兴、社会和谐与人类进步。为倡导读书的学习风尚,点燃人们读书的激情,本刊自去年第五期起开办了“读书一得”栏目,此栏目发稿以来,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与好评,不少读者来电来函希望党刊能将这一具有思想文化品位的栏目长期办下去。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新一年我们作出了将倡导读书的理念进行到底的决定,同时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读者为本栏目撰稿,凡阅读古今中外好书的读者都可来稿一吐心中所想所言,抒发自己对人生、理想、生活、爱情、道德等方面的领悟与感受。将您的读书心得完成文章与大家共分享,让我们在文与文的交流中寻求阅读的快乐,解放并净化我们的灵魂,打造更加精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论语》集孔子思想之大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内容博大精深.涵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其中关于为政的思想篇幅不少。十分丰富,居于重要位置.至今仍有现实意义。近日细读。感触颇多,给人以启迪,也引起思索。  相似文献   

3.
“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文化推崇孝道,以致明清两朝把孝道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推行以孝治天下,追根溯源,还是与《论语》密切相关。近读《论语》,细细品味孔子关于“孝”的论述,感悟颇深,情不自禁,胸襟臆间不时涌起对父母虔诚的孝敬之心和浓烈的感恩之情。  相似文献   

4.
现代管理学认为,领导人的主要职责有两项:一是决策,二是用人。一定意义上说,用人比决策更重要,说到底领导的艺术就是用人的艺术。因为好的决策要靠人去实施,好的制度也要靠人去执行。“事在人为”。没有合格合适的人,什么事都办不成。在用人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论语》有着丰富的思想和切中肯綮的见解,至今读来仍然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5.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人生理想。如果撇开“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功利色彩,那么这一人生理想实际上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人生的自我完善,即“修身”;另一部分是人生的事功追求,即“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是这一思想奠基者,在他看来,修身是第一位的,是人生事功追求的前提和基础,即所谓的“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关于修身的论述十分丰富,经常阅读,时时温习,有利于促进人生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6.
当前人们对教育的议论颇多。之所以如此。从大的方面说。是因为教育关乎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命运:从小的方面说。教育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有联系.因而人们关心关注教育。就有了必然性。现在的问题是,在众多的议论中。居于感性的言论多。居于理性的思考少。近读《论语》。感到孔子关于教育方面的思想和经验非常丰富。似可弥补人们在议论教育时理性思考之不足。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饮食文化十分发达。全国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八大菜系就是例证。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涉及人的生存需求,不能不予重视。但是。仅仅重视饮食是不够的,也不能把人从自然界区分开来。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有理性、有思想。反映到饮食上就是文化。这说明人们的饮食是要受思想节制的,  相似文献   

8.
据说《论语》有二十多处谈到“直”字,这不由得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和关注。我首先去查了《辞海》。作为价值观念的“直”字,主要有两层含叉,一是公正、正直;二是坦率、直爽。尔后我就认真地阅读《论语》。确实,在《论语》中关于“直”的论述很多,“直”是孔子思想体系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哲学伦理范畴。所以。我用“直道”一词采谈谈我对《论语》中“直”字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2016年,我国接连发生了几起高校研究生、大学青年教师、中学生自杀,在美中国留学生虐待同学,考生冒名顶替等令人震惊、错侉的公共舆论事件。一系列看似不相干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当今社会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的扭曲和缺失。如何认识这些现象和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到矫正这些教育迷失的良方和对策?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论语》的智慧中,可以得到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仕者必为学     
陈国芳 《当代贵州》2014,(17):60-60
学习是前进的基础,读书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古语云:“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治心养性,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学习。读书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能够怡情养性、提升境界,远离低级趣味,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现在人人都在谈论和谐。这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如果人人都能以和谐规范自己的言行.那么何愁不能实现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实际上。中华民族用“和”来表达社会的理想状态,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近读《论语》,不时感到和风徐来,和气生成。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和谐是世界观,也是认识论;和谐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一种实践追求。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值得我们挖掘、借鉴和传诵、弘扬。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11,(26):67-67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  相似文献   

13.
君子,是《论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我粗略算了一个。大约有七十多处。君子一词,寄托着孔子太多的人生理想。在孔子看来,君子是超越现实人生的应然人生.是人生的价值取向、奋斗目标和行为规范。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呢?捧读《论语》,可以给我们有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缘书求道     
读书为学最紧要的是明哓读书之道。每见同为读书之人,有人虽饱读卷籍、皓首穷经而无所成,有人虽所学不多,竞也有能以半部《论语》而指点江山、垂治天下,其结果可谓天壤之别。或日,人无书缘,谈何求道,而缘书以求道者,非经一番磨砺,恐难登堂入室。回忆自己读书旧事,尤有此感。  相似文献   

15.
缘书求道     
读书为学最紧要的是明哓读书之道。每见同为读书之人,有人虽饱读卷籍、皓首穷经而无所成,有人虽所学不多,竞也有能以半部《论语》而指点江山、垂治天下,其结果可谓天壤之别。或日,人无书缘,谈何求道,而缘书以求道者,非经一番磨砺,恐难登堂入室。回忆自己读书旧事,尤有此感。  相似文献   

16.
《当代贵州》2008,(7):44-44
钱穆《论语新解》:戴着脚镣起舞!南怀瑾《论语别裁》:深入浅出;于丹《论语心得》:兴也勃焉,亡也忽焉。《论语》到底怎么读?《论语》这部书,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由孔子的学生们分别记录下来的老师的谈话构成的,很多都是当时的口语,生动活泼而富有人间情趣,今天我们读起来也并不特别难懂。倒是后人的许多解释,给《论语》戴了一顶又一顶高帽子,使我们如坠云雾之中,辨不清它的真相了。  相似文献   

17.
吴波 《党的文献》2019,(2):52-57
《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和《愚公移山》这三篇经典文献,以其洗练精粹、清晰明快的文风而广为流传,其内在蕴含的话语风格、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深深影响了广大党员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构建和传播具有示范性意义。这三篇经典文献勾勒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文化建设范式,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几乎都是讲如何做人、如何为官,以及做好人再去为官的修养方法与践行的原则、规范。而《论语》尤为强调,做人要注重学习、  相似文献   

19.
王建堂 《学习月刊》2009,(1):51-51,56
传统的《论语》解读,大都停留在政治、思想、教育、伦理层面,由于其总体上的复古、保守、教化倾向,似乎与科学风马牛不相及。殊不知.这是一种定势化的历史误读。《论语》中虽不会有现代意义上的、系统的科学思想,但其处于萌芽状态的科学元素,还是值得发掘、肯定与张扬的.  相似文献   

20.
《论语》中的“知”涵摄了“仁”“学”“思”“省”等重要范畴,它们可融贯于一套整体的儒学“功夫论”系统中。在此解读视域下,“知”就是教导学者在本体“仁”的引导下,通过积极不懈地践行“学”的工夫,以实现自我的真实生命,并最终在艺术人生能力的获取中展现出“不惑”乃至“天人合一”的“智”之境界。从“功夫论”的解读视角出发,“知”作为一个概念系统,其思想理论的特点与价值能够得到准确而充分的发掘,同时,这种诠释的方法也是将“功夫论”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取向,在中国哲学内部的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