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东北亚中、日、韩三国古代关系史中,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留学生去他国学习,从而促进东北亚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事迹。东北亚三国留学生现象成为东亚文化交流发展的纽带和桥梁,留学生是历史上先进文化的引领者,是东亚文化包容多样、生生不息、不断创新、乃至形成和合文化的践行者。留学生加速了东北亚三国文明建设的进程,这对于我国现实的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于俄罗斯文化发展的演变问题 ,现在中国学者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 ,即 10 0 0多年的历史 ,5次的社会—文化转型。这 5次“转型”是一种钟摆式的、在东西两大文化磁场中有规律地“摆动”。但俄罗斯文化的发展演变趋势未必如此 ,俄罗斯接受基督教 ,未必是向西方的文化“摆动” ,因为拜占庭文化的实质并不是西方文化 ;蒙古—鞑靼文化的楔入 ,虽然大大加强了俄罗斯文化的“东方血液” ,但鞑靼文化实质上也代表不了真正的“东方文化”。俄罗斯文化的前两次“转型” ,实质上是从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上奠定了俄罗斯文化的“东方”类型基础。但这只是俄罗斯一种特有的“东方型”文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邪教”在东北亚地区呈泛滥态势。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的各种“邪教”组织纷纷出笼,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邪教”的产生是国家经济发达之后产生的一种“富贵病”,是物质的富足与精神文化的贫乏之间的差异和矛盾造成的。因此,作者建议东北亚各国应在精神文明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消除弊病。建议东北亚各国不仅要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而且应该抓精神文明比抓物质文明要“先走一步”,以使两者之间的发展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4.
东北亚区域森林资源状况与区域木材供求前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刚 《东北亚论坛》2005,14(3):20-25
目前,东北亚区域森林资源十分丰富。该区域的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中国东北地区、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等国家和地区的森林蓄积量也很大。区域内各国和地区对森林资源需求旺盛,特别是中、日、韩3国已经是世界上重要的木材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环保压力的增加,该区域森林资源利用方面在未来将呈现旺盛的发展势头,中国和俄罗斯在未来的东北亚区域森林资源合作开发中应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俄、英3国封建晚期财税体制代表了3种不同的国家政权功能,通过比较中、俄、英3国在制税权、财政危机表现及应对方式、赋税结构的异同,可以看出在世界启动向近代过渡的时刻,中、俄、英3国经济结构的差异和未来发展道路的大致轨迹。  相似文献   

6.
别林斯基是19世纪俄国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在文学批评中,对俄国文化的历史形态、现实状况和未来命运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别林斯基对俄国文化的反思是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的:一是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分水岭,改革之后的俄国社会处于一种分裂状态;二是俄国新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的上层,尤其是与上层密切相关的知识阶层,他们代表了俄国文化的现实面貌和发展方向。因此,俄国的民族性呈现出不确定的特点;成长中的俄罗斯文化必然是多面性的文化;民族传统和欧洲影响共同构成完整的俄罗斯灵魂。  相似文献   

7.
近代日本报业对中国新闻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开辟了一个明治时代(1868—1911年),促成了日本近代报刊的诞生、发展,乃至进入"报纸复兴时代"。中日两国具有地理上的接近性,近代报纸的发展进程大致相近,中日两国文化交融成为近代报刊转型之基础,日本报刊对中国戊戌变法期间新闻业具有启发作用,对辛亥革命时期办报思想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雷丽平 《西伯利亚研究》2001,28(2):41-44,53
俄罗斯文化发展经历了中世纪、近代、19世纪下半期和20世纪4个大时期,其主要特征是1.兼有东西方文化特征的“中间性”和”兼容性”2.其内部结构具有“两极性”3.集体主义、强烈的宗教意识和由此产生的善良、诚实、人道、普济主义以及对国家制度的忍耐精神等。  相似文献   

9.
陈放  陈维新 《东北亚论坛》2006,15(6):125-126
<正>东北亚经济的发展也决定着东北亚文化的发展。近年来,研讨东东亚文化和东北亚文化与东北亚经济发展的关系的学者有延边大学的金柄民、李得春、金基石、金强一、刘子敏、潘畅和、姜龙范,北京大学的有何芳川、魏常海、聂锦芳,北京师范大学的有王向远、兰久富,中央民族大学的有李岩,吉林大学的有刘福贵,复旦大学的有李时人、杨彬、石源华,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卞崇道、汝信、金熙德,我国台湾地区学者蔡锦堂,韩国学者张闰洙、张庆龙、黄圭善、金永弼,日本学者高漱畅彦、成泽胜、大日方纯夫、笠原十九司等。这些专家学者认为东北亚是儒学文化圈。儒学文化是东北亚文化的重要核心。东北亚现代化发展与儒学文化的现代化指导意义是密不可分的。儒学与现代化的契合性主要表现可概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儒学的现代性主义精神与现代化的契合。其二,儒学主体自觉的精神与现代化的契合。其三,儡学的人世精神、忧患意识与现代化契合。其四,儒学的家国意识与现代化的契合。其五,儒家重视社会分工和协作的精神与现代化契合。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否定儒学与现代化的矛盾。这突出表现在儒学科学意识、民主意识以及平等意识的缺乏。这里较全面地揭示了儒学文化对东北亚经济发展的作用。2005年,中、日、韩三国学者与教师共同编著出版的《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认为:日本是崇尚儒学的国家。正如日本史学家上田正昭所说:“古代东北亚文化圈的特征之一,是汉字和汉字文化的扩展。”汉字和中国文化传人日本,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的典章制度、宗教哲学、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日本“天皇”之年号,始于“人化”,“人化革新”对日本古代国家体制和律令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日本进入镰仓幕府(1192-1333)初期,中国的新儒学,即朱子学又直接传入日本。经400年的传播期,到17世纪江户幕府时期迅速崛起,跃居官学地位,致使在整个江户幕府的260年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到了18世纪起朱子学内部出现了古学派、阳明派和其它异学,如国学、西学等许多学派蓬勃发展。对朱子学产生怀疑甚至批判,而后出现了主张复古国粹的国学派秘主张西学的兰学派。幕府提出“宽正异学之禁”政策,使儒学与异学并举,推动社会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 历史上,萨满教曾在东北亚地区,包括现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中国的东北和内蒙、蒙古、朝鲜、日本等国广为流传,对这些国家某些民族的历史发展、文化习俗的形成产生过很深的影响。如今,萨满教作为一种宗教形式已不复存在,但是,受它影响而形成的民族习俗,一种很普及的民间信仰和民族文化则长久的保留着直至今天。因此,研究东北亚地  相似文献   

11.
儒家文化对东亚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亚地区在文化传统上与儒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儒家传统作为一种文化积淀 ,已深深地影响、制约着它所辐射的国家和地区。儒家文化虽然有它的博大精深之处 ,有些道德理想和价值观念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进入和成为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观念体系 ,并在东亚经济发展的初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就其文化模式和观念体系而言 ,它毕竟是封建社会的产物 ,其负面影响不可避免。东亚各国的经济发展既有儒家文化的内在动因 ,当然还有西方现代理性文化的影响和催发。  相似文献   

12.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政治环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国际政治环境不仅是一个国家制定内、外政策的依据,更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东北亚国际政治环境对于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东北亚这一区域正在经历全球体系中发生的三项重大变革:即,全球化、现代化与国际体系力量核心的转移。这些变革直接影响到区域内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及其地区内的格局。其中,全球化、国际体系与国家关系的演变对区域合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略论东北亚的跨文化认同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跨文化认同”就是指超越各种文化差异、基于人类共性和人类文化普同性基础上的认同。东北亚跨文化认同,就是特指在东北亚这一特定区域范围内各国及其人民对于本地域文化的认同。应从这一概念入手,探讨其在东北亚各国间的现实可能性、实现方式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东北亚国际关系波谲云诡,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的热点。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探寻东北亚区域秩序变迁的历史轨迹,三篇文章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回答这一问题。"从帝国到霸权:东北亚区域秩序的现代转型"以帝国与霸权为切入点,解读了两者在东北亚区域秩序的形成及转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后冷战时代东北亚的民族主义与区域秩序"从民族主义入手,探讨了东北亚各国民族主义对塑造东亚均势秩序的影响,以及走向法理秩序的可能;"中华帝国转型与东北亚区域形成"回溯近代以来中华帝国与区域世界的互动,中国从农业帝国向现代主权国家的转变是东北亚区域形成的核心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东北亚战略安全新变化根源于东北亚战略结构的演变。东北亚战略安全新变化导致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压力增大,面临不同意识形态挑战的压力持续上升,与周边国家合作成本增加,国家合作将更加困难。中国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必须以包容性增长为东北亚战略安全合作发展的前提条件;确保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基础;和平解决朝核危机,维护朝鲜半岛安全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关键;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稳定周边环境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必然选择;积极倡导探索建立新的安全合作机制是维护东北亚战略安全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6.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而东北亚地区(中国、日本和韩国)作为世界第三大区域集团,其一体化进程却非常缓慢。目前,在东北亚地区有两个潜在优先发展的FTA,即一个双边的日本—韩国FTA和一个三边的日本—韩国—中国FTA。根据国际形势和东北亚主要国家的政策变化,可以预测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将要进入提速阶段。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从纵向深化和横向拓展的二维发展过程上,都应该选择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不同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与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能源问题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围绕能源的国际合作与竞争正不断加强。东北亚这个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与需求不断增加,能源的进口也随之加大,尤其是中、日、韩三国。俄罗斯是世界上能源生产与出口大国,因而与东北亚地区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俄罗斯同东北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不仅可加快其融入东北亚及亚太市场的步伐,而且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8.
论日本大陆政策与俄国远东政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日本大陆政策与俄国远东政策均形成于19世纪,并分别被两国确定为基本国策。两大政策的目标与实质基本相同,其宗旨均为向外侵略扩张,称雄于东北亚,因而在实施过程中给中国、朝鲜乃至整个亚洲带来深重灾难。两大政策之间的残酷争斗是主流并贯穿始终,但有时又不得不互相妥协和勾结,两国间甚至签订了3次公开协定和4次秘密条约。然而两大政策的结局与其初衷背道而驰,远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罗曼诺夫王朝的彻底崩溃,大陆政策的直接结果是日本的战败投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