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建设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条件。意识形态建设要努力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主动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找准实践中的切合点,努力体现科学性、包容性、适众性,增强创新力、吸纳力、亲合力,以更好地实现意识形态社会化,充分发挥其社会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琳庆 《桂海论丛》2007,23(1):10-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自古以来的人类理想,是中国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理性的思考:公平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发展与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改革是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制的重要途径;意识形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蓝蔚 《前沿》2009,(2):113-115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决定和谐社会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思想基础,和谐社会构建又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新要求。要科学把握和谐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规律,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构筑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拓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协调和谐社会多元利益。  相似文献   

4.
多党合作制度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党合作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而且,它在适合中国国情、推进民主政治、强化一元意识形态、整合各方面利益等方面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不断提高党执政能力的核心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以及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形式是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方式,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实践形式可概括为,以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形态不断发展为核心来指导意识形态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来统领意识形态建设,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础来促进意识形态建设,以改进意识形态教育和宣传方法为突破口来强化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6.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社会政治伦理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培育和确立新型的政治伦理价值观。和谐社会政治伦理建设应坚持民主法治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尚公原则。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社会政治伦理的构建,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警察社会化是指新警员或警察学员学习警察文化,养成警察职业群体的社会个性,内化警察职业群体的思想、价值、行为规范,获取并担当警察社会角色的过程。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适时实现警察社会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和谐社会构建时期,警察社会化主要包括警察基本生存方式和技能社会化、警察政治社会化、警察行为社会化、警察个性和生活目标社会化以及警察角色社会化。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党校期刊作为党的重要宣传理论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和谐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做好党校期刊工作,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文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促进意识形态的和谐,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气 息与精神氛围,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公民素质。为此,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通过发挥文化对和 谐社会的推动作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落实,集中全社会之力,多方协调共同建设,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