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派系相争历来是国民党权力结构的重大问题。1949年以前,国民党权力运作中存在两种层次的派系斗争,一是国民党最高领导权之争;另是分享决策执行权之争。1949年国民党去台后,其内部权力结构呈“强一元化”领导模式。在蒋介石与蒋经国个人独掌最高权力,建立最高权威的“一元化强人独裁统治”下,其上层派系历经演变,旧派系基本消失,新派系陆续形成。这只是体制内或权力结构内的次级派系,是成为维护蒋氏统治权威合法性的最高利益下的政策意见派  相似文献   

2.
在后蒋经国时代,经过国民党十二全的首次较量,国民党内的各种政治力量开始重组。十三全后,国民党内已构成了两大最主要的派系,即事实上存在的“二李体制”。但是,由于李登辉把当时并不构成对他威胁的李焕和蒋纬国视为潜在的敌人  相似文献   

3.
“宪政改革”是在国民党:日统治体制出现严重危机的背景下,由李登辉主导进行的。它不仅攸关台湾未来的政治体制、权力分配及各派政治势力的消长,也关系到台湾内外政策的走向和今后的前途,因而,在为期两年的“宪政改革”过程中,岛内各派政治势力展开了剧烈斗争。“宪政改革”作为台湾“政治转型期”中一场重大政治变革,其结果必将对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1988年7月,李登辉就任国民党主席后,在其主导之下,随着整个台湾社会政治环境的改变,国民党组织结构、体质属性与思想路线方面发生了重大转变.这种转变及其影响,令人关注.一、国民党发生的变化李登辉继任后,国民党在形式上基本保持了蒋家父子统治时期的外壳,但其实质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按李登辉的话来说,就是“旧瓶装新酒”.经过近七年的调整,国民党的权力结构已基本本土化,从“中国国民党”演变为“台湾国民党”;在体质属性上进一步民主化,从“革命民主政党”转变为“民主政党”;在政策取向上趋于“独台化”,由主张“一个中国”,争取“反共复国”到追求“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建立“台湾人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台湾现有的以国民党为主体的上层权力体系,是以现行“宪法”和《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为法律基础,由象征性的“宪政”体制与实质性的“戡乱”体制相结合的产物。由于这一体系本身建立于“戡乱”体制之上,因而构成这一体系的台湾各高层机构,其权力基础也是“戡乱”体制。随着“临时条款”的终止,台湾的“戡乱”体制将迅速崩解并由“宪政”体制替代。这必然会引起上层各权力机构的重新定位,并通过各自权力的或消或长和相互之间的权力位移,导致上层权力体系的变化。本文即就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总统”特权削弱,“行政院”实权扩张,“总统”与“行政院”之间以“府”领“院”的格局将不复存在,而代之以“院”前“府”后的新局面。按照台湾“宪法”规定,“行政院”享有:①决策权。制订施政方针与重要政策,并具  相似文献   

6.
台湾县市长选举揭晓后,国民党因地方政权惨遭民进党蚕食鲸吞,全党上上下下笼罩在阴云惨雾中。在国民党内部围绕着选举大败进行的检讨中,尽管副主席连战认错,“行政院长”萧万长请罪,秘书长吴伯雄辞去,李登辉也不得不表示愿意扛下政选责任,但仍无法止住国民党内部吵吵嚷嚷的互相攻汗之声。反李登辉者以反映基层党员悲愤之声为名,提出李登辉应为败选负责辞去党主席一职,甚至连昔日党内的所谓“乖乖牌”也都将矛盾指向了国民党高层;护李心切者或是为李挡箭,与反李者对骂,或是迁怒于人,将炮火转移到其他方向上。就在一片乱哄哄互责…  相似文献   

7.
李家泉 《台声》2000,(5):10-11
2000年3月18日 ,这对国民党来说是一个无法忘记的日子。在一心分裂中国的“民粹主义”者李登辉的领导下 ,终于在这一天输掉了国民党在台湾维持了55年的政权。台湾《联合报》发表社论说 ,李登辉“12年的风华光灿 ,竟于这一天的傍晚 ,与夕阳一起落了山。”迫于国民党内外民众的巨大压力 ,李登辉不得不于3月24日上午黯然辞去国民党主席职务。李登辉倒行逆施“自食苦果”李登辉自己怎么也不会想到 ,他会有今天的下场。遥想主政台湾期间 ,呼风唤雨 ,何等威武。党政军警大权 ,一人独揽 ,民主其表 ,独裁其里 ,顺我者昌 ,逆我者亡 ,手…  相似文献   

8.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在台北逝世,李登辉以“副总统”的身份就任“总统”,成为第一位台湾省籍“总统”。 李登辉就任台湾“总统”之后,国民党高层内部争权夺利,发生了激烈争斗。他玩弄权术,调动特务,挑起“省籍矛盾”,排除异己,迫使一部分新老国民党人“出走”,逐步建立起独裁体制。然而,在“民主”的名义下,  相似文献   

9.
有近百年历史的国民党,在这次变更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中输得一败涂地,以至丧失政权。其原因有三:一曰分裂;二曰腐败;三曰纵容“台独”。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玩弄阴谋权术欺瞒天下的李登辉。李登辉一手断送了国民党,也落得个身败名裂,灰溜溜地提前下台。排斥异己国民党裂变担任国民党主席12年之久的李登辉,身居国民党高位,干的却是分裂国民党的勾当。他以“民主”之名行独裁之实,采取“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做法,排斥异己,在所谓“民主化”、“本土化”的幌子下,将一大批国民党中坚分子和认同一个中国的人扫地出门之后,又将矛头直指…  相似文献   

10.
篇(书)名现阶段台湾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70年代以来国民党的“党务革新.国民党.十三大”对权力结构和党内派系的影响 ‘十三全’以来国民党的权力斗争和派系重组 一一兼论“二李体制.国民党在台湾的“法统,危机也谈中国经济圈世台会性质初析略论台独思潮的社会历史根源试论“十三大”后国民党内的主要派系台湾高中后教育研究1086年台湾人口状况分析台湾集团企业的现状及趋势‘台湾经验.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谈厦台经济合作可能性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与道路作者范希周范希周李强 发表(出版)处本刊1989年第2期-《台湾研究》1089年第4期本…  相似文献   

11.
距离今年3月的台湾领导人选举已没有多长的时间。代表台湾各派政治势力参选的各组参选人均已粉墨登场。李登辉多次口头表态不再竞选连任。国民党十五全二次会议正式通过提名连战、萧万长为该党“总统”候选人。许信良于去年5月宣布退出民进党自行参选。7月10日,民进党正式推举陈水扁为该党“总统”候选人。16日,原台湾省省长宋楚瑜也自行宣布参选“总统”。8月21日,新  相似文献   

12.
国民党内的决策民主化、制度化问题,在李登辉接班之后,几乎成了历次政争的焦点。1988年开始推行的“党务革新”虽然也力图解决这一问题,结果不仅未能缓解争议,反而使党内政争愈演愈烈。在今年年初的“内阁总辞风波”中,因不满李登辉的“决策作风”,郝柏村故意拖延“总辞”;同时,新国民党连线的“中央民代”也猛烈抨击现行中央决策体制,致使国民党面临空前的分裂危机。1月中旬,为换取“非主流派”的让步,李登辉承诺实施党务改革:(1) 设立具有党内法制化地位的“中央政策指导小组”,取代由党主席个人召集、  相似文献   

13.
公开合作的标志近来,李登辉一直在蓄意冷淡、攻击他从1993年起就提名担任“行政院长”、1996年起又担任他的“副总统”、1999年又由他提名任国民党“总统”候选人的连战。连战竞选国民党主席时,国民党党员进行投票,李登辉竟不去投票,而去打高尔夫球。日本女作家访问李登辉后出版的《虎口的总统》一书透露,去年“总统”竞选失败后,连战对李登辉问他是否辞去国民党主席的职务一事时,回答是“越快越好”(连战已否认此事,一般认为这也不象连战的讲话风格和口气)。在由李登辉接受访问口述成书的  相似文献   

14.
国民党当局对“台独”政策的演变国民党台湾当局从蒋氏父子传位给李登辉后,“台独”势力日趋发展。尤其近几年来,海内外“台独”组织不断增加,人员急剧上升,活动异常猖獗。它严重阻碍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成为破坏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敌。此种政局的出现,完全是台...  相似文献   

15.
岛内“县市长”选战刚落下帷幕,不甘沉寂的岛内政坛又将今年第三阶段的“修宪之争”提前引爆.目前“修宪”已成为岛内各方势力斗争的新焦点.由于此次“修宪”主要将围绕“总统”选举方式和政体结构调整等核心议题,攸关台湾整个权力体制结构的设计,因而岛内朝野各方政治势力均已开始登场运作,届时岛内展开新的一轮政治较量将在所难免.朝野三党“修宪”主张各有所钟这次“修宪”斗争的焦点主要是“总统”选举的方式及是否提前直选和台湾未来的政体形式等问题.由于提前“总统”直选不仅涉及到国民党内林洋港与李登辉的“总统”之争,还将牵动“省市长”选举和“立委”、“国代”选举的进程,对朝野政权攻防将发生影响.因提前直选关系到李登辉竞选连任的问题,所以国民党主流派目前正按此方向进行设计.有学者明确指出,目前修宪争议甚嚣尘上,主要是因有人将政治改革的关键植根在“强化第一位本省籍总统的权  相似文献   

16.
在李登辉的主控下,国民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所谓“施政理念”,将两岸关系明确定位于“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并公然作为国民党对大陆政策的指导方针。这是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国民党当局将“两国论”政策化的标志,也是李登辉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又迈出的危险一步。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前后的行动表明,其利令智昏、一意孤行,步步加紧制造分裂,将两岸关系、将台湾民众、将国民党、直至将他自己引向深渊。今年5月19日,李登辉出版《台湾的主张》,提出“中国七块论”,受到各方面质疑和批评。在这之后50天的7月9日,李登…  相似文献   

17.
刘建兴  张志明 《台声》2000,(8):12-13
从1988年李登辉就任国民党主席和台湾地区“总统”的12年中 ,权谋用尽 ,一方面在政治上、组织上搞垮了“百年老店”国民党 ,扶植和助长了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台独”势力 ,加剧了海峡两岸关系的紧张气氛 ;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却自己捞了一大把 ,从一个官员一跃成为当今台湾亿万富翁 ,跻身台湾前100位富豪之列。李登辉家境原本不算富裕。但是 ,自他进入官场体制特别是1984和1988年当上“副总统”和“总统”以后 ,他的家庭财富就迅速膨胀了起来。李登辉到底有多少财产呢 ?关于这个问题 ,至今并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较准确的数字 ,只…  相似文献   

18.
自1986年3月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宣布要“加速民主宪政建设”以后,台湾的政治体制改革即从所谓“局部性体制内改革”进入“整体性的体制改革”时期。尽管当时国际、两岸关系和岛内政治形势尚有诸多变数,会对后来的进程产生差别很大的影响。但十分明显的是台湾的政治体制改革必然是围绕着以改造国民党的旧“法统”为中心。1990年5月李登辉出任“第八届总统”,结束了新旧权力交替的过渡,台湾政治体制改革也逐步摆脱旧的传统束缚,进入新的阶段。所谓“宪政改革”,就是突出地代表或反映了这一重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谷江 《两岸关系》2001,(9):33-34
近一段时期,李(李登辉)扁(台湾当局领导人)合流的趋势日益明显。首先,就选前的情况看,在进行李扁合流时,李登辉大喊“进一步落实台湾政权本土化”。而所谓的“本土化”就是要从政治上排斥非台湾本省籍力量。这种行为挑拨了岛内省籍矛盾,激化了  相似文献   

20.
李登辉的“两国论”惹得天怒人怨。“戒急用忍”政策阻碍台湾经济发展,不得民心;“吃里扒外”几乎整垮国民党,伤透了国民党的心;与日本“新民族主义”分子沆瀣一气,一副汉奸嘴脸触犯众怒;翻云覆雨不讲信义,导致众叛亲离。李登辉被撤销国民党党籍,完全是自甘堕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