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力救彭德清 1970年初,粟裕也无法避免林彪、江青的迫害,被挤出了部队。一天,周恩来召见粟裕说:“国防工业军管小组工作结束了,部队你也回不去了,就留在我身边工作吧。” 粟裕做为周恩来的助手,在国务院业务组分管铁路、交通和邮电等部门。不久,他收到了交通部副部长彭德清爱人吴璇的求救信。 粟裕这才知道老部下彭德清已身陷囹圄4年多,至今下落、生死都不明,其母病困交加,呼喊着儿子的名字悲愤地离开了人世,子女过着乞丐般的生活。 粟裕立刻通过各种关系打听彭德清的下落。数天后,消息有了,他立即让夫人楚青给吴璇复信:“人还在,请放心,虽然问题还未清楚,但要相信党,最后总能搞清楚。”  相似文献   

2.
陈模 《党史纵横》2006,(2):14-15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2007年8月10日,是我军素有"常胜将军"之称的粟裕将军百岁诞辰.仅以此文,作以怀念.  相似文献   

3.
余玮 《湘潮》2006,(7):22-28
按照预定的时间,笔者随粟裕大将生前的秘书刘祥顺来到坐落在北京市地安门地区雨儿胡同的一个四合院。不多久,一位清瘦的耄耋老人走过来,她就是粟裕的遗孀楚青。老人看上去身体很硬朗,只因小时候伤寒而留下后遗症,有点耳背。老人很健谈,很开朗。在访问中,不时地梳理思绪,有时禁不住有些激动,声音有些哽咽。从她湿润的眼眶里,笔者仿佛看到了她与粟裕将军相依相偎、相敬如宾时所表现的情景……“隐姓埋名”的实情:毅然离家投奔新四军一落座,笔者就禁不住发问:“您这个楚姓有些不多见,您的名字有来历吗?”老人听后,略加思考,说:“你这个问题还很…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0,(12):94-97
作为上海战役的实际指挥者,粟裕将军与上海有着深厚的缘分。通过粟裕侄子粟刚兵的生动讲述,将军的笑容仿佛重现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大革命"中,粟裕是一位基本上没有受到冲击的开国大将。他没有因为中央军委的"一号命令"而被强制离开北京,更没有被监禁或坐牢;他还出席了"文革"期间几乎所有象征政治待遇的党代会、人代会、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并担任国防部副部长要职;1967年4月,他和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等同时增补为中央军委常委。  相似文献   

6.
朱晖 《党史纵览》2007,(3):45-48
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粟裕大将从来都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著名的常胜将军.而在悄无声息的情场上,粟将军却屡屡受挫,好在他情深似海,忠贞不贰,在挫折面前毫不气馁,终于赢得了意中人的芳心.  相似文献   

7.
“文化大革命”中的粟裕将军,虽身处逆境,却党性坚定、信念不移。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大义凛然、无私无畏的高风亮节。《粟裕在“文革”中》写的是他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道与林彪、江青一伙进行斗争,保护无辜同志,减少工作中的损失,严格要求子女和亲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他是一位基本上没有受到冲击的开国大将:不仅没有被拉出去批斗,没有因为中央军委的“一号命令”而强制离开北京,更没有被监禁或坐牢;而且还出席了“文革”期问几乎所有象征政治待遇的党代会、人代会、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一直者陧中央委员、国防部副部长;1967年4月更是增补为中央军委常委,和他同时增补的有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三人,粟裕不是元帅却进入军委常委,开我军之先河。这一现象在开国将帅中是极其罕见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承担了许多具体的工作,并取得了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9.
疾风知劲草──耿飚“文革”中轶事蔡华同耿飚,一位受人尊敬的老革命家。他之所以受人尊敬,并不仅仅由于拥有辉煌的革命经历和担任过一系列重要职务——从红军到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我国首批驻外大使之一、外交部副部长、中联部部长、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国务...  相似文献   

10.
陈志远 《党史纵览》2008,(12):36-40
黄山,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于一身.举世瞩目:粟裕,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大将之首.素有“常胜将军”之誉,中外闻名。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早在70多年前.粟裕就与黄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1.
粟裕将军,荣列中华人民共和国10位大将之首.在民主革命时期战功赫赫.被誉为“常胜将军”.本文奉献给读者的是粟裕将军在“十年浩劫”的特殊岁月中所创下的彪炳千古的特殊业绩.  相似文献   

12.
在战争指导和实践上,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1948年9月30日,时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的粟裕第二次来到了曲阜.第一次到曲阜是召开华野前委扩大会议,部署济南战役.这次是部署即将进行的淮海战役,策划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对“大跃进”中的高指标和浮夸风开始有所觉察。1958年11月下旬,在武昌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他提出“这次会议要唱低调”、“把空气压缩一万下”。在“压缩空气”的氛围下,将1959年钢产量指标由2700万吨至3000万吨降为1800万吨左右,但1959 年煤炭、粮食、棉花产量指标仍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14.
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一个新的构想在毛泽东胸中形成:“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  相似文献   

15.
《新长征》2012,(3):33-33
粟裕的军旅人生波澜壮阔,光照千秋,而他生活俭朴的优良作风同样令人景仰。1949年7月12日,第三野战军机关由上海移防到南京。  相似文献   

16.
张治宇 《世纪桥》2005,(7):86-88
张治中是国民党政坛上独树一帜的人物。他在与封建军阀和对日作战中战功赫赫,显现出非凡的指挥才能。然而,在国共两党的合作、破裂、内战的风雨历程中,他是从未与共产党打过仗,却又代表国民党与中共进行多次和谈的将军。毛泽东曾当面称赞:“你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可以说,这是对张治中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7.
刘亚楼将军召集会议。一不准抽烟;二不准喝茶;三不准摆水果。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若有人发言不着边际,将军即斥之。  相似文献   

18.
粟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将领。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他身经百战,总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克敌制胜。从他的身上,我们不仅可以重温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历史画卷,而且可以深剖体验到中国共产党人由弱变强的波澜壮阔的整个历程。在世界战争史上真正的常胜将军并不多见,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也是如此。而粟裕,肯定就是属于这不多见的一个。你看,一场黄桥决战,粟裕以7000对敌3万,彻底打败顽军; 你看,苏中七战七捷,粟裕指挥华野扬威中原; 你看,淮海一战,60万时敌80万,粟裕从谋划到指挥,功不可没! 多少次关键战役,多少次关键决策,多少次关键指挥,其中均可看到粟裕这位常胜将军的心血凝结。将军不易,常胜更不易!正是: 热血当年浴神州,常胜将军美名收。千年铁锁不砸碎,哪来今日共自由!  相似文献   

19.
鞠开 《湘潮》2008,(7):15-17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大的一个战役,我作为粟裕的秘书,从头至尾跟随他参加了淮海战役。粟裕酝酿、参与战役决策指挥的情景,令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20.
冯喆  鲍沈平 《党史纵横》2004,(10):33-35
沈阳军区原副司令员刘转连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屡建功勋.曾任红军"模范师"师长、三五九旅旅长、军长、旅大警备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革命战争年代,他以其智其勇创造出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军战史上记载着他叱咤风云的辉煌.然而,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刘转连有过关斩将的荣耀,也有走"麦城"的低谷,正如路有高低不平,月有阴晴圆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