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在“文革”10年动乱中,周恩来保护了大批老同志和民主党派人士。许多人这样说:要是没有周总理,“文革”的动乱,给中国带来的损失,可能还要翻一番。这一点,老干部们体会最深,也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聂帅在“文革”中,就受到过周总理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在﹃文革﹄中保护老干部的历史功勋盛明“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和其他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围绕要不要党的领导,要不要稳定军队,应不应该把老干部都打倒三个原则性问题,与林彪、四人帮一伙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斗争。林彪、四人帮一伙要实现其篡党夺权的阴谋...  相似文献   

3.
吕春 《世纪风采》2009,(3):21-24
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粟裕是一位基本上没有受到冲击的开国大将。他不是元帅却进人军委常委。这在开国将帅中是仅有的。“文革”期间谁保护了他?他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与林彪、“四人帮”集团是如何相处的?他在晚年为党为国为军队都做了哪些工作?  相似文献   

4.
“文革”时期,“新生事物”层出不穷,革命委员会这一特殊年代的特殊政权组织即是其中之一。老、中、青三结合,造反派(革)、老干部(干)、革命军人(军)三结合,实际上是全面的军事管制。这一特殊的权力机构,虽然只是“文革”时产生的新生事物,且存在时间仅限于“文革”时期,但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却对它有着特殊的感情,特殊的认识。那么,“革命委员会”这一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是如何产生的,它经历了哪些发展与变化,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的,在共和国政治体制演变史上又有着什么样的地位?这都成了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最初的“革命委员会”只是一种…  相似文献   

5.
“文化大革命”中的粟裕将军,虽身处逆境,却党性坚定、信念不移。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大义凛然、无私无畏的高风亮节。《粟裕在“文革”中》写的是他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道与林彪、江青一伙进行斗争,保护无辜同志,减少工作中的损失,严格要求子女和亲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粟裕戎马一生,身经百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彪炳千古的功勋。毛泽东、刘少奇、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给予他高度的评价,刘伯承元帅也赞扬说:“粟裕将军百战百胜,是解放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位列十大将之首,这是党和人民对他卓越功绩的充分肯定。面对荣誉,粟裕十分谦虚,从不居功自傲,常以“沧海一粟”来形容自己。解放战  相似文献   

7.
<正>在"文革"特殊岁月里,周恩来像一棵大树一样保护着我们党和国家的许多老干部、艺术家和科学家等等,所以被人们赞誉为"参天大树护英华"。然而本文说的却是一位曾在周恩来、邓颖超身边工作过的、名叫霍英华的女同志受周恩来的秘密委托保护廖承志的事。早在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在广州就认识了还是翩翩少年的廖承志。"文革"时,廖承志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简称"外办")副主任。由于历史上的复杂经历,他成了造反派们批斗、冲击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文化大革命”初,傅崇碧同志在担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期间,在毛泽东、周恩来的亲自安排下,奉命对遭受抓捕和批斗的老革命家、老干部给予保护,与陈伯达、康生、江青等人进行了坚决斗争。本文节选自即将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傅崇碧回忆录》第六章《“文革”危难》。标题为编者所拟。从彭真同志被抓开始,对所谓“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从批斗上升到抓捕。造反派对彭真同志住地情况很熟悉,对他在哪个房间,电话、哨兵的位置都很清楚。那天上半夜,他们利用黑暗接近彭真同志住地,先把警卫部队包围起来,切断电话线,把彭真同…  相似文献   

9.
粟裕是我军一员著名战将,为革命立下赫赫战功。建国后,粟裕先后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1年10月,粟裕调总参工作,任副总参谋长。1954年12月,粟裕任总参谋长。然而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粟裕被诬陷为“反党反领导的极端个人主义者”,蒙受了不白之冤,被免去总参谋长的职务,调军事科学院工作,任副院长,后任第一政委兼党委第一书记。“文革”风暴来临后,一代名将粟裕也经历了人生的一次严峻考验。在这场考验中,粟裕表现了高尚的人格魅力,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相似文献   

10.
“史无前例”的风暴刚刮起不久,廖沫沙就被戴上“反党反社会主义”和“反对毛主席”的帽子,挨批挨斗。可是他自问无愧——既没有反对过党和社会主义,更没有想到要反对毛主席。如果说自己有什么“罪过”的话,至多不过是写的文章有点小差错。而那些“造反派”给他戴的帽子却越来  相似文献   

11.
1971年林彪叛国出逃、自取灭亡后,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在各个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纠正“左”倾错误、落实党的政策的措施,解放、起用了一大批“文革”前期遭受打击、迫害的老干部,让他们重新发挥作用,各项工作都开始出现转机。  相似文献   

12.
北京永定路26号。国防大学第二干休所一座静谧的院落。 满头银发、面容清癯的离休干部鞠开,在刚刚乔迁新居的会客室,为记者讲述粟裕大将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鞠老今年85岁,在粟裕身边担任秘书工作14年,离开粟裕后,也没有和老首长中断过联系,即使在“文革”那段艰难的时期,也常常去看望老首长,彼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相似文献   

13.
北京永定路26号。国防大学第二干休所一座静谧的院落。 满头银发、面容清癯的离休干部鞠开,在刚刚乔迁新居的会客室,为记者讲述粟裕大将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鞠老今年85岁,在粟裕身边担任秘书工作14年,离开粟裕后,也没有和老首长中断过联系,即使在“文革”那段艰难的时期,也常常去看望老首长,彼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北辰区老干部局把在各镇街、委局担任志趣协会负责人的20多名老干部请到了“老干部之家”,让他们给北辰区的老干部工作提一提意见和建议。令主办者没有想到的是,老同志们你一言我一语,表达的全是感激之情——“感谢区领导对我们在政治上和生活上的关心照顾”,“我们现在是衣食无忧,晚年生活丰富多彩”,“我的孩子再就业后干得不错,让领导费心了”……  相似文献   

15.
1967年,一些省市造反派相继起来“夺权”,一大批老干部被打倒。 这年2月初,为了及时处理“文化大革命”中各地出现的重大问题,中央决定每两三天召开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碰头会。碰头会通常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2月14日的碰头会上,盛怒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冲着江青一伙说:“你们的目的,就是要把老干部一个个打光。”  相似文献   

16.
读者看了这题目,不要以为我是在写杂文或散文,我没有写这类文字的本领,勉强写起来也无文采可言,那是我万万不敢的。 “文革”时,造反派对于被审查人员写“交  相似文献   

17.
“我有错误我承担,工作组是中央派的,光美没有责任。为什么让她代我受过?要做检查,要挨斗,我去!我去见群众!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群众?”进入1967年,在中央文革小组的怂恿下,造反派开始向刘少奇发起正面冲击。1967年元旦这天,中南海内的造反派在刘少奇住处福禄居贴出大字报,在院内的地上和墙上刷上大标语。1月3日,造反派冲进刘少奇的住处,直接对他和王光美进行围攻。1月6日晚上,在江青等人怂恿下,清华大学的造反派们上演了一出“智擒王光美”的闹剧。他们诈称刘少奇的女儿刘平平在学校作检查的归途…  相似文献   

18.
1966年“文革”爆发后,红卫兵全国大串联开始,各省、市、自治区党政机关普遍处于瘫痪状态。军队院校的造反派闻风而动,扯起造反大旗。当他们被各级组织制止时,便向林彪当面告状,说军队院校“镇压群众”,“限制太多”。于是,林彪随即提出:发一个紧急指示,军队机关、院校和文体单位的“文化大革命”完全按地方一样搞。  相似文献   

19.
《湘潮》1992,(4)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运动初期,党政军不少领导同志都不自觉地卷入了这场历史动乱。他们当时对发动“文革”的决定没有怀疑,以“反修防修”为出发点,去参加这场运动。然而,他们后来在实践中发现许多现象不正常,许多做法越来越不对头,逐渐对“文革”产生怀疑,进而发展到抵触。以至最终背离“文革”的“大方向”,成为运动的“阻力”,纷纷被林彪、江青一伙所打倒,成了“革命”的对象。“文革”之初,刘志坚同志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主管总政的宣传、文化部门的工作,也是身不由己地被卷入到这一历史内乱的漩涡之中的一个。他当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文革”后期“解放”和任用老干部情况简析□唐洲雁“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动乱中,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受到残酷的斗争和无情的打击。而“文革”初期站在第一线的高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