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不少论者认为,讲文明只讲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讲政治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实不然。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讲的文明是指人类与社会的进步状态和过程。既讲社会文明又讲人的文明;既讲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又讲政治文明。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具体分析了作为客体的社会文明,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不仅指出了它们的特点和差别性,而且精辟地阐述了它们的共性:文明的“动力”是“卑劣的贪欲”;文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利益集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社会存在,与改革息息相关。人们如能深入理解利益集团并把握它们的操作机制,不啻为社会发展增添强劲动力。一、存在方式与运行方式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利益集团从自在群体到具有共同心理定势群体再到组织化群体,是它们已经和将要经历的三种存在形态。由于各利益集团的政治、经济地位不尽相同,决定着它们的利益、要求与期望颇多差异,而差异就意味着矛盾。可以说,相互间的矛盾运动就是利益集团的基本运行方式。不过,在利益集团不同存在方式中其矛盾运动又有着不同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和预见主要集中地表现在其著作《哥达纲领批判》中。这篇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它是马克思1875年为对机会主义进行不调和的斗争而作,是同机会主义进行不调和斗争的典范。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科学人权观的创建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枢 《理论探索》2006,1(4):33-35
对于资产阶级人权观,马克思经过了一个对其继承、批判与超越的过程。正是通过这个过程,马克思最终建立了自己的科学人权观。马克思在人权问题上的探索过程,始终贯穿着其独特的批判精神。考察马克思人权观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那种为寻求真理而勇于不断地否定自我的批判精神。正是这种批判精神,使马克思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成为全世界无产者的伟大导师。  相似文献   

5.
邬焜 《理论导刊》2003,(5):42-43
现代科学、特别是当代科学的发展对传统哲学思维体系、观念提出一系列挑战,哲学的全方位创新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谈论异化问题的文章颇多,被指称为“社会主义异化”的现象也不少。异化问题固然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但如果把“异化”当成一种时髦的标签,似乎可以贴在任何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上——什么都成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包括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分析方法和未来社会的制度设计。中国共产党通过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坚持了马克思社会主义观的核心内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创造出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理论。马克思社会主义观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就是回到马克思,超越马克思。  相似文献   

8.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及其本质 ,是近年来重大的理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一般原理 ,为我们认识当代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 ,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社会主义 ,并且低估了资本主义自我调节的潜力。因此 ,他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论述的个别论断、结论是不正确的。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当代社会发展的新情况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地租理论与社会主义地租李祖革一、社会主义地租存在的必然性马克思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不存在地租关系。因为那时生产力已高度发展。全部生产资料包括土地都属于全民所有,即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土地所有权已不再存在。“在土地所有权——实际上或法律上——不...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价值规律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黄方正细心研读《资本论》三卷,我们会发现一个著名的公式跃然其间,即商品价值W=c+v+m。根据马克思的阐述,不仅单件商品的价值是由c+v+m所构成,而且社会商品的总价值由c+v+m所构成。今天看来,这个公式简单明...  相似文献   

1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这是我国所有经济理论工作者所一致公认的。但究竟马克思的哪一部分著作是我们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要依据?我认为,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作为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导思想。这主导思想就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1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这是我国所有经济理论工作者所一致公认的。但究竟马克思的哪一部分著作是我们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要依据?我认为,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作为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导  相似文献   

13.
科学地理解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必要的思想先导和理论前提。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是加深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解,决非是对马克思的设想的科学性、普遍性的否定;也更不能把马克思的设想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绝对地对立起来。科学的理解马克思的设想,就在于把握它的最本质最普遍的科学思想,进而正确地解释两者之间的实际差距,沟通它们之间的理论联系,借以实现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一般与个别、逻辑与历史的辩证的统一。本文仅就这方面做点尝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事业犹如一项宏伟浩大的工程,在中国大地上已经进行四十年了。这四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伟大的业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经历了不少坎坷,付出过巨大代价。积四十年的经验教训,证明一点,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这是社会主义实践不可缺少的理论准备和思想前提,离开这一点,社会主义事业就要迷失方向,遭受挫折。四十年来,实践一再证明这个伟大真理。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摆到中国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的概念和发展阶段的理解上,列宁与马克思存在着差异。在理论创造和革命实践中,马克思创立了"两种类型的社会主义"。理想形态的社会主义也即共产主义,是资本文明积极扬弃的逻辑结果,它除了具有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按需分配、阶级消灭、国家消亡等原则性规定外,还具有世界化、文明化和社会和谐等诸多重要特性。过渡时期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无产阶级专政是其原则性规定的核心,也是其历史任务完成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一、科学社会主义有广狭义的划分吗? 按照现今流行的各种版本《科学社会主义》教科书和小册子的一致说法,科学社会主义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划分。所谓“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全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所谓“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并列的、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主要包括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那里,有三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模式:一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暴力革命论,一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过渡论(自我扬弃),一种是落后国家的跨越论。这三种模式反映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是多样的。在这种多样性中贯穿着马克思从条件出发、从国情出发、从时代背景出发的思维,也即从实践出发的思维。  相似文献   

19.
列宁是否改变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列宁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是一致的。列宁的合作社思想、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利用和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思想以及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国家还没有消亡的思想 ,都没有改变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列宁有关新经济政策的理论是对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理论视野》2021,255(5)
庸俗社会主义正义观诉诸永恒正义原则批判资本主义,认为正义的实现主要是分配制度的改良而非消灭私有制的革命,他们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目的并非建立一种超越资本主义的新型社会形态,而是实现向小私有制的复归。马克思在批判庸俗社会主义正义观的基础上,认为正义的性质不是源于抽象的永恒的正义观念,而是植根于经济关系和现实生活的历史性规范;正义的主题不仅仅是财富和权利的分配,而是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合理化;正义的实现不是某种思辨正义观念的自我运动过程,而是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变革现实的革命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