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劳动合同一经解除,又附随产生新的权利义务关系.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后附随义务包括办妥退工手续;支付经济补偿;其他义务.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后附随义务包括办理工作移交手续;竞业禁止;支付违约金或赔偿金.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尚无有关专门竞业限制的立法,且我国新《公司法》未就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离任后的竞业禁止义务作出规定。事实上,对离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竞业禁止义务进行规制很有必要。离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竞业禁止义务主要体现在其与公司签订的竞业禁止协议中,主要涉及竞业禁止的内容、时间、地域、补偿以及违反竞业禁止义务后应承担的责任。竞业禁止义务是否合理主要在于考察上述事项的合理性。因此,新《公司法》应合理规定离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竞业禁止义务。  相似文献   

3.
劳动者预告解除劳动合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者预告解除劳动合同制度作为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重要内容,其行使直接导致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重大变更,但基于竞业禁止等后合同义务的规定,劳动者预告解除劳动合同并不能使双方权利义务归于消灭,其体现更多的是合同的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4.
对于企业员工在任职期间泄露商业秘密、跳槽带走商业秘密从而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的行为,企业会通过订立包含有保密义务或竞业禁止条款内容的合同等来自行保护,相关立法也顷向保护用人单位的权益。而该文主要是从劳动者的角度,探讨作为劳动者应如何在竞业禁止中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离职竞业禁止的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业禁止是发达国家采用的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保护原单位商业秘密的一种方法。文章在分析离职竞业禁止存在依据的基础上,着重对离职竞业禁止的合理性和完善离职竞业禁止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竞业禁止本质上是为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而对劳动者择业自由权的一定限制,是各国协调平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权益冲突的一种法律制度。本文通过对竞业禁止的概念理解、确立动机以及我国目前立法现状的分析探讨,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及吸收部委规章、地方法规的合理规定,提出在我国劳动法中设立竞业禁止条款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离职竞业禁止协议由于涉及太多的矛盾与冲突,其效力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质疑。作者在分析了离职竞业禁止协议性质和各国立法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作为大陆法系国家,在当前法官素质不高的国情下,有必要在借鉴各国立法司法经验的基础上对竞业禁止协议作出更加全面的规范,以指导当事人的行为和司法审判实践。  相似文献   

8.
对董事离任义务立法现状的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公司法》只对董事的在任义务作了规定,而未涉及到董事的离任义务。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多元化和复杂化,越来越要求在《公司法》中对董事的离任义务作出规定。应在《公司法》中明确规定董事离任后的竞业禁止义务、禁止篡夺公司机会义务、保守秘密义务、不得与公司从事特定财产交易义务、不得策反公司重要职员义务、不得随意转让其所持股份之义务。  相似文献   

9.
在职工与单位之间关于商业秘密保护问题的处理中,应重视利益衡量的方法。笔者首先对商业秘密拥有者与职工之间的利益进行了整体衡量,然后从在职职工、离职职工、竞业禁止合同三方面就职工与单位之间的利益问题进行了详细衡量,由此得出立法与司法上应有的正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廷栓 《工会论坛》2010,16(5):83-8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问的人才流动已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必然趋势。伴随着人才的流动,产生了大量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国家势必要通过法律手段禁止竞业行为,以维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鉴于我国法律对竞业禁止问题规定的还不够明确、具体,对竞业禁止问题的认定和处理还缺少统一的标准,本文从竞业禁止义务的来源、竞业禁止义务的主体、竞业禁止义务行为等三个方面,对竞业禁止义务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达到正确合理地解决此类纠纷、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竞争优势、合理保障企业员工劳动权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就我国民法典应否设立债法总则的问题,学术界存在否定说与肯定说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并各自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立法建议。债法总则作为统帅债法规则并指导债法适用的总纲,应当为我国民法典所确立。这既是债法总则的功能使然,也是由风险社会中的民法定位决定的,而且还是我国民法典借鉴域外同类立法经验的理性选择。我国未来民事立法过程中,应当努力修正债法总则与《合同法》总则及《侵权责任法》总则之间的关系,使后两者适应债法总则存在及适用之需要而做相应的修剪与调整。在我国民法典之债法篇的具体安排上,应当将债法总则作为单独的一章列于债法篇之首,并依次规定各种具体债。  相似文献   

12.
质疑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的平衡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涉及到合同效力、当事人的合同期待以及利益得失等问题 ,受到当事人和劳动立法、执法机关的高度关切。我国《劳动法》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单方解除权采取区别对待原则 ,赋予劳动者完全自由的单方解除权 ,严格限制用人单位的单方解除权 ,这对于保护劳动者权益具有理论意义 ,但存在授权不平等、监督困难 ,达不到预期的实施效果。单方解除权的平衡性是合同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部法律都要保护其所要调整的社会关系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亦是旨在保护其所要调整的社会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劳动者和资本者的合法权益,确定和保护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侧重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工会组织在监督该法实施中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注意合理地把握双向保护的尺度。  相似文献   

14.
试论合同的附随义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附随义务是随着诚实信用原则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合同义务 ,对于保护和平衡合同当事人双方的利益 ,实现契约正义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附随义务分为缔约过程中、履约过程中和合同履行完毕后的附随义务。我国对附随义务的规定过于简略 ,应从立法上进一步明确附随义务的各种形态 ,提高附随义务的法律效力 ,明确违反附随义务的责任形式及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台湾地区债务不履行之发展趋势,发现近来台湾地区最高法院的判决,对于从给付义务之违反、附随义务之违反以及不完全给付的法律关系,着墨甚多,理由构成多属严谨,似乎已经点出我国台湾地区契约法未来的研究方向,殊值重视。  相似文献   

16.
心理契约是联系组织与员工的心理纽带,如果员工的心理契约被破坏,就可能产生负面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从而降低组织的工作绩效、凝聚力。员工认知调适的具体路径有四:一是对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员工进行差别化的认知调适;二是减少信息不对称以减少认知偏差;三是合理调节中间变量以调适员工认知,促其回归认知理性;四是通过个人价值观的渗透使员工认知与组织价值观契合。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现实生活中,用人单位为防范求职者的诚信风险而要求其签定劳动合同保证的现象已大量存在,而劳动合同保证制度在法律上尚无明确的规定。在司法实务中,法官之间对劳动合同保证的性质及效力的认识存在巨大分歧,形成了不同的司法裁判意见,导致劳动合同保证纠纷裁判思路与适用法律混乱,已危及司法裁判权威、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劳动合同保证其实就是一种特殊保证担保,我国的立法应当承认该类合同的效力,但应同时对其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18.
医疗服务合同在性质、成立以及内容上具有与一般民事合同不同的特点,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医院见死不救被判赔偿”的法律基础,并由此提出了对我国医疗制度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附随义务是伴随着民法理念从追求形式正义转而追求实质正义,民事权利因顺从社会本位而受限制、民事义务因而扩张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虽然至今没有一个明晰的解释和定义,但却散见于各国立法和判例之中,从其肇源到正式法典化,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在其背后是诚实信用和合同自由的衡平,正是二者的此长彼消,孕育了附随义务。而在现代合同关系中,义务已经演变成一个群落,这些不同的义务紧紧围绕在主给付义务的周围,基于诚信原则和对债权圆满实现关系的紧密程度,由近及远,这其中,毫无疑问,附随义务应该处于最外围,和主给付义务、从给付义务相比较,效力也最弱。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勤工俭学有关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打工利益受侵害事件频繁发生。对于大学生勤工俭学行为的法律性质从应然和实然角度分别进行分析,大学生具备成为劳动法中劳动者的主体资格,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并满足《劳动合同法》非全日制劳动者的条件,大学生的勤工俭学行为应当受《劳动合同法》的保护。《劳动合同法》对非全日制用工的规定,对于保护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迈出了历史性一步,但在保护大学生和非全日制劳动者合法权益上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