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解放战争之初,人民军队实施战略防御,先后打破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但这一时期,战争主要是在解放区进行。人民军队在内线作战大量歼敌的同时,解放区也承受了巨大的战争负担。在战略防御阶段,解放区面积有所收缩,加之战勤任务和敌人的破坏,农民负担比较繁重,不利于长期支持战争。在打退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根据解放区实际情况、我军歼敌数量和敌我实力消长等因素,为了粉碎敌人战争计划,分散和各个击破敌人,果断作出开展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决策。自1947年6月开始,晋冀鲁豫野战军、华东野战军、西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先后转入战略进攻,实现了中共中央提出的"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战略目标。人民军队转入大规模的攻势作战,不但收复了全面内战开始之时一度被国民党军队占领的地区,而且开辟出广大新解放区,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一个新的构想在毛泽东胸中形成:“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  相似文献   

3.
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关于“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英明决策,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领所部主力4个纵队12万余人(又称刘邓大军),在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又称陈粟大军)和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谢集团(又称陈谢大军)的密切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形式,于1947年6月30日夜,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揭开我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打到外线去直插国民党统治的大别山区,歼灭了大量的敌人,创建了大块的根据地,严重地威胁着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和武汉的安全,为全国战局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进攻样式和丰富的作战经验,给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正>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停战协定”,调集22万国民党军围攻以鄂豫边宣化店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挑起全面内战。中原军区主力分南北两路杀出国民党军重围,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并根据中共中央新的决策,在敌后创建了豫鄂陕、鄂西北两个根据地,不仅从外线牵制了国民党军大量有生力量,配合了内线战场,而且为转入战略进攻保存了骨干力量。张力雄时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3旅政委,率部参加了中原突围和创建鄂西北根据地的战斗,经过11个月的浴血奋战,最终抵达苏北解放区。  相似文献   

5.
冯芝桂 《党史文汇》2002,(11):17-19
1解放战争发展到1947年1月,我人民解放军已消灭敌人56个旅,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蒋介石为了挽救他彻底失败的命运,将兵力向我解放区的两翼收缩,准备对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发动所谓“重点进攻”。2月底,蒋介石从南京飞到西安,召集他在西安的军政要员,亲自安排侵犯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军事部署。1947年3月战争打响时,国民党以34个旅计23万人的兵力,向我陕甘宁边区发动进攻,其首要目标是攻占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3月13日,胡宗南部以15个旅计14万兵力为主攻,从洛川、宜川分两路向延安进犯;青海马步…  相似文献   

6.
蒋介石左手签订和平协议,右手便拿起了屠刀。《双十协定》墨汁未干,蒋介石就发布了进攻解放区的密令:要国民党各路将领“督励所属,努力进剿”,“其功于国家者必得膺赏,其迟滞贻误者必执法以罪。”到10月底,进攻解放区的国民党正规军已达80万人,还有70万日伪军也受命配合其行动。蒋介石的战略企图是:完全占领长江以南地  相似文献   

7.
刘伯承、邓小平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作为统帅一支战略方面军的司令员与政治委员,紧密合作,长期共事达13年之久,堪称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黄金搭档”。这对“黄金搭档”恰如两位造诣极高的导演,气魄非凡地导演出许多伟大的战争活剧。1947年夏,刘、邓率部实施外线突破向大别山跃进,成为解放战争我军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点,就是其中最为精彩的一幕。1947年6月30日,突破国民党黄河下游防线,开始实施毛泽东战略反攻的构想1947年,蒋介石抽调了60余万兵力向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发动钳形攻势,其联系两翼之间的中央战线及战略纵深的…  相似文献   

8.
一九四七年三月,国民党反动派向我解放区全面进攻失败后,改向我陕甘宁、山东等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为粉碎敌人这一阴谋,党中央号召南方各省游击队趁国民党统治区后方兵力空虚,征兵征粮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的有利时机,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破坏敌人的后方,配合我军正  相似文献   

9.
孟良崮战役是在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时,也就是在国民党军战略进攻最高潮时发生的.对于山东战场和华东野战军来讲,这是一次"转折性战役".此后,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被粉碎,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从此走向低潮,并随即走向战略防御.  相似文献   

10.
刘、邓大军千里 跃进大别山 1947年3月13日,蒋介石令胡宗南率大军25万人从南、西、北三面进攻陕北。这是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被粉碎后改变为向陕北、山东两翼重点进攻的开始。3月18日,中共中央机关和边区部队主动撤出延安,开始转战陕北。蒋介石又于7月颁布《全国总动员方案》,力图将战火继续烧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中共中央作出决策,不等完全粉碎敌人的进攻,立即转入反攻,打到国统区去,粉碎敌人的阴谋。6月30  相似文献   

11.
1946年夏,蒋介石不顾中国共产党的一再忍让和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悍然发动了全面内战。他纠集了193个旅约160万人,对中共领导下的各解放区发起了全面的进攻。解放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坚决反击后,粉碎并遏阻住了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迫使蒋介石不得不将其全面进攻的战略收缩为对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3月,胡宗南以34个旅25万人马,向着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延安气势汹汹地狂奔而来。蒋介石这次进攻延安,重演着他在江西围剿中央苏区根据地的做法。他预先设  相似文献   

12.
<正>策反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悍然进攻鄂豫边境的中原解放区后,向其他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之后,国民党当局疯狂推行“戡乱救国”政策,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实行残酷镇压、血腥屠杀。同时实行“以军管政”。从1948年起,地方政府首脑一律委派军人执政,进行军事管制。  相似文献   

13.
1946年5月至11月,国共美三方在南京继续举行的谈判,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在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的形势下,中共参加南京谈判的基本目的是什么?是不是怀有“和平诚意“?长期以来,史学界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如果讲“和平诚意”,那实际上就等于怀有和平幻想.和平既不可能实现,就无所谓抱有和平诚意,然而.对南京谈判进行客观全面的考察,不难看到,中共参加这次谈判具有两手准备,即:通过军事胜利和谈判斗争,改变力量对比.制止内战,挽救和平,争取和平不成,也以自己对和平的最大诚意,团结和教育全国人民,义无反顾地投入以战争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正如谈判期间中共代表团致中共中央的一封电报中所指出的:“蒋之目的,在于消灭解放区,破坏和平,我之自卫目的为粉碎蒋之进攻,实现和平”;“我之全面抵抗并非表面(明)全面破裂,只要无条件停战,用政协办事.就可言和”.(周恩来、董必武关于我之宣传要点及谈判方针致中共中央电,1946年8月19日)  相似文献   

14.
防"左"纠偏,边区土改保护爱国民主人士1947年3月,蒋介石军队由于战线拉长,兵力不足,被迫将其全面进攻改为对山东和陕北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为了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决定以陕甘宁和晋绥解放区的部队组成西北野战军,  相似文献   

15.
1946年7月,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率“中原突围’北路主力部队,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粉碎敌五道追堵防线,长驱二千余里,进抵商洛山中,在今丹凤县留仙坪镇与陕南游击队领袖巩德芳胜利会师,创建了以商洛地区为中心区域的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围剿”,并牵制了14至30多个旅的敌人于根据地的周围从战略上配合了其他解放区兄弟部队的作战,为迟滞国民党重点进攻延安的时间;粉碎其全面进攻,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延安在平静中,开始了不慌不忙的大搬家,除了空空的土窑,什么也没有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很快撕毁重庆谈判的和平协定,拿出80%的兵力向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刚开始,他倒是得意洋洋占领了105座城市,但紧接着,国民党军在全国各个战场上频频失利,损失了70多万兵力。于是,蒋介石决定改变“全面进攻”,采取“重点进攻”,即进攻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边区。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离开延安仅仅七个小时,从西安飞来的六架国民党军飞机便在延安上空扔下了几十吨炸弹,目标是解放军总部和延安参议会大会堂。延安顿时处在三面包围之中,毛泽东果断作出放弃延安的…  相似文献   

17.
1947年上半年,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疯狂进攻陕北解放区,企图一举消灭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机关及陕甘宁边区部队.陕北解放区军民在撤退中寻找歼敌机会,连续取得青化砭伏击战、羊马河伏击战、蟠龙攻坚战的三战三捷,以伤亡2200余人的代价,歼敌1.4万余人.陕北三战三捷粉碎了国民党军的战略企图,变全局被动为局部主动,极大地挫损了敌人的锐气.它在战略战术上体现了防御中有进攻、后退中有前进的灵活机动原则,是积极防御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老科学家杨显东博士,曾长期担任农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职.他从爱国科学家到革命活动家的经历,使他成为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本文仅记述杨显东在国民党统治区,利用特殊身份为中原解放区做出的特殊贡献.中原解放区,亦称鄂豫皖解放区,是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六大战略区之一.中原解放区踞华中腹地,扼江汉要冲,既可对国民党发动全民内战进行直接抗衡,也可对其它解放区形成有力支持.国民党进攻解放区,中原解放区必然成为首当其冲的区域.  相似文献   

19.
历史巨片《大转折》真实地再现了50年前刘邓大军鏖战鲁西南、挺进大别山的英雄壮举。作为那段历史的亲历者,看了《大转折》后感到格外亲切和激动,对刘邓首长更加爱戴和崇敬.我永远也忘不了刘邓首长给我们作的几次报告,他们的教诲和音容笑貌永远地铭刻在我的心中。 1947年是解放战争的第二年,党中央、毛主席根据全国的形势发展,决定“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  相似文献   

20.
70年前的今天,国民党当局在完成战争准备后,撕毁停战协议和政协协议,悍然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在敌军重兵围困下,中原军区主力由司令员李先念、政治委员郑位三率领,于1946年6月26日晚间分南北两路向西突围。皮定均率领第一纵队第一旅为迷惑敌人向东行动,牵制国民党军,掩护主力突围。最终,中原突围取得成功,皮定均部也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创造了中原突围的成功战例。为纪念中原突围胜利70周年,特开设专栏,以更好地铭记历史,弘扬光荣革命传统,为打造创新型"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