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9月,河南洛阳警方破获了一起离奇的案件,一个叫李浩的当地男子利用地下室作掩护,在深达6米的地下挖出一个地窖,用来囚禁6名女子,逼迫她们进行卖淫等违法活动,并致2名女子死亡。  相似文献   

2.
纪许光 《政府法制》2011,(31):24-25
消防兵转业的34岁当地男子李浩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瞒着妻子秘密在外购置一处地下室,耗时1年开挖地窖并将6名歌厅女子诱骗至此囚禁为性奴。9月初,该案因一女子的举报电话而告破。洛阳警方从地窖中成功解救出4名歌厅女,同时,还找到两具尸体……  相似文献   

3.
怕白奸情账露,派出所副所长竟然雇凶杀死情人丈夫.近日,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原吉林市公安局江北派出所副所长刘承玥雇凶杀人案的4名犯罪嫌疑人作出一审判决,以犯故意杀人罪判处刘承玥、李光死刑;康健(被害人的妻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康壮(被害人的妻弟)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相似文献   

4.
故意杀人罪死刑司法控制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格限制死刑的焦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切实控制故意杀人罪的死刑.控制了故意杀人罪的死刑,中国的死刑限制问题自会迎刃而解.为此,应树立理性的死刑观,逐步破除"杀人偿命"之朴素复仇理念,以必要性为原则合理限制故意杀人罪的死刑适用,并纠正司法中对于故意杀人罪优先考虑适用死刑之陈见;同时,也应正确理解和把握民间矛盾激化所引发的故意杀人案件中被害人过错、被告人赔偿、被害方谅解等因素对于死刑适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杨国红 《法制与社会》2012,(17):239-240
故意杀人罪是非法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对其适用死刑,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然而随着人们人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很多国家已经对故意杀人罪废除了死刑.根据我国国情,立即废除死刑并不是可行之举.本文从我国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的历史概况入手,具体分析了如何在司法上控制故意杀人罪的死刑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兴良 《法学研究》2013,(4):160-179
故意杀人罪在死刑适用案件中占有较大比重,其死刑裁量对于减少和控制死刑具有重要意义。而手段残忍是司法实践中故意杀人罪死刑裁量的重要因素,并且独立于故意杀人罪的情节严重、情节恶劣以及后果严重等评价性用语。通过对十个被司法机关认定为故意杀人手段残忍的典型案例的探讨,可以认为故意杀人罪的手段残忍是指,在杀人过程中,故意折磨被害人,致使被害人死亡之前处于肉体与精神的痛苦状态。司法实践中存在着将故意杀人罪的手段残忍与情节严重、情节恶劣以及后果严重等评价性用语相混淆的现象,致使故意杀人罪的手段残忍内容宽泛,沦为一句法律套语。故意杀人罪的死刑裁量应当主要从案件性质、犯罪情节、犯罪后果、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等四个方面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7.
文宇 《公民与法治》2006,(11):33-35
2006年8月7日下午.湖南省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震惊全国的陈辉、邬湘、贺振军劫车杀人系列案进行了公开宣判。经查明,3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残杀6人,劫车5辆,抢得财物价值77万余元.法院分别以故意杀人罪、抢劫罪判处陈辉、邬湘、贺振军死刑。  相似文献   

8.
速览     
《方圆》2022,(1)
01姐弟坠亡案一审宣判2021年12月28日,重庆市第五中级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张波、叶诚尘故意杀人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张波、叶诚尘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陈某某的撤诉申请,依法裁定准许。法院认为,张波与被告人叶诚尘共谋,采取制造意外高坠方式,故意非法剥夺张波两名亲生未成年子女的生命,致二人死亡,张波、叶诚尘的行为均已构成故意杀人罪。检察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和罪名成立。  相似文献   

9.
从王斌余案分析死刑适用及故意杀人罪的量刑,真的是故意杀人了就要被判处死刑吗?本人从王斌余的量刑情节分析其是否真的应该被判处死刑,以及王斌余犯罪的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0.
沈臻懿 《检察风云》2013,(14):58-59
2013年5月6日,美国俄亥俄州曝光了一起惊天囚奴案。三名年轻女子遭到囚奴案嫌犯阿列尔·卡斯特罗长达10年之久的绑架、囚禁与性侵。该案的发生,不仅令全美各界大为震惊,更深深触痛了人们的心灵底线。当前,嫌犯面临的指控包括四项绑架与三项强奸罪行,且所有刑事指控均属一级重罪。而负责本案的检察官更是痛陈囚奴案的罪恶行径,并要求法院根据俄亥俄州法律,对阿列尔·卡斯特罗判处极刑。  相似文献   

11.
故意杀人罪是刑法中最为严重的犯罪之一.当今世界上所有保留死刑的国家均将故意杀人罪适用于死刑.但在废除死刑的国际大环境下,世界上保留死刑的国家也都通过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只将死刑适用于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故意杀人罪的死刑最终适用率并不高.这些国家的立法和实践经验对于中国推进司法改革,有效保护人权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日从报上看到某地审结的一起投毒杀人案,虽然被告人因“疑罪从无”从一审的死刑到最终被宣告无罪,但案中的曲折经历值得人们深思。对于检察机关的公诉,中级法院第一次审理认定被告人构成故意杀人罪并据此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被告人不服提出上诉后,省高级法院二审认  相似文献   

13.
2000年11月11日,祥和平静的英雄城--南昌突起风云.一伙蒙面歹徒突然冲进洪城大市场农行分理处,打死两名储户,抢走现金50万元,案惊全国.2001年1月15日,经南昌警方严密布控,这起惊天大案终于告破,6名劫匪被一网打尽.2月26日,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此案,作出一审判决,6名劫匪以故意杀人罪、抢劫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宣判后,劫匪罗坚、吴招军不服,提出上诉.3月16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当天上午,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签发的执行死刑命令,将6名劫匪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2月16日,英国内政大臣特丽莎·梅提出一项"反现代奴役法案",该法案将用以规制所有与现代奴役有关的犯罪活动,更将终身监禁引入此类犯罪的制裁手段中,以加强对于现代奴役犯罪的打击力度。此外,根据新法案规定,英国将设立一个专司"现代奴役"打击的政府专员,负责执法活动并对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协调与督导。骇人听闻的现代奴役案曝光英国当地时间2013年11月21日,伦敦警方公开了一起骇人听闻的现代奴役案。这一案件可谓英国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一起奴役案件。据伦敦警方所发布的消息,警方于10月成功解救了三名至少遭到囚禁30年以上的女子,其中一名被害人甚至从一出生即遭到囚禁并奴役。三名被害女子分别为一名57岁的爱尔兰人、一名69岁的马来西亚人及一名30岁的英国  相似文献   

15.
石国湖 《法治纵横》2014,(10):21-24
2014年4月11日,王占强因故意杀人罪、强奸罪、猥亵儿童罪、组织儿童乞讨罪被执行死刑,终结了他罪恶的一生。他的双手沾满了鲜血,他杀害了和他同居的怀有身孕的女子和腹中的胎儿,还有一个年仅11岁的小学生,他罪恶累累,罄竹难书。  相似文献   

16.
2005年3月15日,江苏省如东县警方侦破了一起女同性恋者杀夫案。犯罪嫌疑人王兰英与她的同性恋对象缪红秀合谋,趁自己丈夫顾培华身体不适之际,将安眠药碾碎后装进胶囊,谎称退烧药让顾培华服用,后将酣睡中的顾培华活埋在家中,并建密室掩藏起来……2005年7月13日,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缪红秀死刑,判处王兰英死刑,缓期二年执行。2005年12月8日上午,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对缪红秀执行死刑的命令,随即被押赴刑场用注射方法执行死刑。此案系全国首例女同性恋者杀夫案,引起法律界人士的广泛关…  相似文献   

17.
热点聚焦     
正哈尔滨越狱案2014年9月2日早4时40分许,黑龙江省延寿县看守所三名在押犯罪嫌疑人杀害一名看守所民警后逃跑。三名在押人员中,王大民涉嫌故意伤害致死未判决;高玉伦犯故意杀人罪已判死刑,正在复核期间;李海伟涉嫌故意杀人,尚未判决。脱逃案件发生后,公安部、黑龙江省公安厅以及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哈尔滨市公安局,延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开展各项相关工作。哈尔滨市公安局举全局之力,全警参战,发动全社会,警民联手,经过10天大规模追捕,三名脱逃人员终于在11日全部落网。  相似文献   

18.
故意杀人罪是最典型的有被害人的犯罪。被害人加害在先引起他人加害 ,或被害人激化矛盾引起他人加害属于被害人有过错的故意杀人罪。在故意杀人罪死刑裁量中 ,被害人的过错是酌定从轻处罚情节。司法解释确立了“被害人一方有明显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的故意杀人罪 ,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规则 ,但在司法实践中对被告人量刑时往往不予考虑。为了减少和限制故意杀人罪的死刑适用 ,在立法上有必要将被害人的过错这一酌定情节法定化。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麻城县三河公社九歇山大队女青年陈元凤被杀害一案,经黄冈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一九八三年二月三日开庭审理,以故意杀人罪,分别判处主犯陈达忠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同案犯陈达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处同案犯陈达厚有期徒刑十年;判处同  相似文献   

20.
案件回顾:2006年7月6日,陕西省安康市铁瓦殿一个道观内发生特大杀人案,案犯邱兴华因怀疑自己的妻子与道观主持有染,一夜之间将道观内人员全部杀光,包括6名工作人员、4名香客,其中最小的只有12岁。2006年8月19日,邱兴华被捕,同年12月28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邱兴华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宣判后,当即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