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念、文化和秩序,结构、功能和制度,以及政治行为、矛盾极政治变迁,是比较政党政治研究需要着重关注的三组范畴。这些范畴分别构成了政党政治的软件、硬件系统,同时也直接决定了政党政治特定的基本属性,对政党政治的形成、运转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这三组范畴中内在的基本线索,是政党政治比较的回归点,也是深入剖析所有政党制度时所必备的逻辑工具。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是中医的经典著作之一,历代医家评价很高,如徐灵胎曾说;“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则万病皆通。”《伤寒论》之所以能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它确立的辨证论治体系是以我国古代哲学——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作为指导思想的,而且还包含了部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在内。因此,正确理解和运用唯物辩证法来分析《伤寒论》中的内容,有助于深入了解《伤寒论》的精神实质。今就《伤寒论》中的辩证法思想,试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系统理论的哲学研究,气氛不可谓不热,文章著述不可谓不多。但介绍引进有余,有独到见解的研究之作不多,而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总结概括、提炼升华者更是风毛鳞角。最近,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马清健教授的《系统和辩证法》一书经过几年辛勤笔耕问世了。可以说,这一著作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研究系统理论,注入了一股新鲜气息。  相似文献   

4.
辨证法研究是列宁1914—1915年哲学研究的主体,而列宁写于1915年的《谈谈辩证法问题》是他这一段时期哲学研究中关于辩证法的最后一次明确地的集中阐述,这样一来,它在列宁整个辩证法研究中就有着重要的地位。《谈谈辩证法问题》写于他《拉萨尔(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摘要》之后,《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之前,主要分析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得辩证规律,形而上学的和辩证的发展观;分析了绝对和相对,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等等问题;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指出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本文就列宁的这些具体理论阐述予以了分析,以此来加深对列宁这一重要文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论语》作为孔子及其部分门人思想品格的荟萃,是由众多的范畴及彼此的联系而构成的一个完整理论体系,《论语》思想的特点也是以这些富含孔子思维特性的范畴显现出来的。在儒家学派的发展进程中,以范畴为基础的《论语》思想被后学不断演绎,形成了专门的理论体系。通过对范畴进行归纳分析来研究《论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敬”是《论语》中一个内涵丰富的道德范畴。在“执事以敬”方面包含着“君民互敬”、“敬孝亲师”、“虔敬鬼神”的要求;在“修己以敬”方面包含着“敬慕圣贤”、“敬重友人”的要求;在“为礼以敬”方面。包含着“恭敬礼节”的要求和对“为礼不敬”的反对。在儒家学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敬”范畴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充实。“敬”作为儒家道德修养的价值追求之一,其中的精华也是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一范畴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东方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周易》的辩证法,和西方黑格尔的辩证法有很大的区别:《周易》辩证法强调对立的交参与和谐,黑格尔辩证法比较强调对立的斗争与转化;《周易》辩证法的论证多为经验的表述,而黑格尔的辩证法论证大多是超验的表述。而《周易》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区别,恰恰彰显了东西方思维路线的不同:中国传统主流以现象为本位来看世界,西方主流则以物质为本位来看世界。由此,《周易》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的不同,各有优缺点,没有思维水平高低之分,只是代表了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原典《墨经》有大量、系列的逻辑范畴。论析名、辞、说、辩、故、理、类等基本逻辑范畴的含义、联系和相关规律,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逻辑的内容、性质、体系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原典<墨经>有大量、系列的逻辑范畴.论析名、辞、说、辩、故、理、类等基本逻辑范畴的含义、联系和相关规律,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逻辑的内容、性质、体系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理性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所特有的并引以为傲的能力,科学则一直标榜“理性”的大旗。近代以来,“理性”被科学发展到了极致,但是接踵而来的问题则使人们开始质疑理性,质疑自己的能力,进而质疑人自身。此时,法兰克福学派,特剐是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的《启蒙辩证法》则为人类理性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道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二代的哈贝马斯才能够进一步提出“交往理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11.
科西克在黑格尔、马克思、青年卢卡奇和海德格尔的同一语境中,关键性地揭露了在资本主义经济王国中现象假扮物自体,人造物假扮自然性客体,经济人假扮真实主体,日常观念假扮概念,伪具体假扮历史具体的颠倒逻辑.这个批判的假扮性尖锐地穿刺了资本主义颠倒的物相世界.并且,科西克也注意到,人不只是在认识中达到现象,而是必须通过革命实践打倒拜物教现象世界,批判地实现真实的具体历史总体,以获得人与客体的双重解放.  相似文献   

12.
从辩证法的核心到核心辩证法,这是辩证法研究和运用的深化和发展。邓小平核心辩证法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主要抓阶级矛盾的传统思维方式, 有助于人们抓住社会发展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 同时协调核心因素与非核心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民法典》公布后,环境权益正式上升为与人身权、财产权等私权并立的一种新的法律客体,不可避免的会对既有法律体系带来挑战和突破。实践中,除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之外,行政机关在提供公共服务和行使职权过程中亦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后果,在强国家,弱社会认知观念的束缚下,其中暗含法理的自洽性问题被选择性地忽视。需围绕环境权益以厘清和界分公私交错的三重法律关系:行政关系、行政法律关系和环境法律关系。未来立法中应结合各重关系的法律属性并辅之以对应的责任形式,故使违法行使监管职权的行政机关对由其造成的损害结果承担民事上的补充赔偿责任,以充分贯彻损害担责国家赔偿的内在蕴意。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唯物主义辩证法,或说唯物主义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在目的、性质、功能、方法、内容、作用等各面均与传统形而上学全面对立的哲学形态,一种更为高级的、全新的哲学形态。它的根本特征就是理论与实际、哲学与现实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基础上的统一。但国内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一般习惯于按研究领域进行划分,把整个马克思理论划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分门别类地进行阐述。而最近由郝立忠著,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作为哲学形…  相似文献   

15.
《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和系统化的标志之一,是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集中体现,他不仅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辩证法的批判改造和继承发扬。本文以中国传统辩证法思想与《矛盾论》中唯物辨证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观点,试说明毛泽东辩证法是对中国传统辩证法的扬弃。  相似文献   

16.
"诚"论是儒学的重要内容,与天人观、工夫论、人生观密切相关。其基本内涵在先秦时期得以确立,并经过宋明理学的改造得到了极大丰富,直接影响着古代社会生活。《北溪字义》对于之前的"诚"范畴做了集大成的阐发,对于我们了解儒学之诚的发展极为重要。同时,这种传统的价值理念在当今社会形势下仍有其合理性,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创建诚信政府、密切干群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新的实际把握《资本论》基本范畴─—《资本论》理论研讨会观点综述张燕喜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能否借用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基本经济范畴─—“资本”、“剩余价值”及“劳动力商品”,多年来一直存在不同意见。有人早就主张只要区别开经济关系的性质,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18.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是一个思想一致的整体性文本,而《提纲》中的“实践”是马克思新世界现的逻辑起点;马克思正是用现实的、革命的实战观打破了关于思维与存在的任何的抽象争论,实现了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价值现与历史观等各方面的转变;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任何的本体论,但也不仅仅是科学的世界现与方法论。而是一种投身于现实的运动的现实的实践性力量;新哲学实践观的精神在于“改变自己”与“改变世界”并在现实中实现自己。  相似文献   

19.
生活辩证法     
恩格斯对辩证法作过一个简单明了的说明--"亦此亦彼",通俗地说就是"既是这样,又是那样".生活中的人和事,都有两面性,我们要"这样看,又那样看",不能只看一面,不要被"一面"所迷惑.  相似文献   

20.
一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的核心思想是总体性的辩证法。他提出这一思想主要是针对马克思逝世之后出现并日益发展的非价值化的辩证法观念。卢卡奇认为,在这种辩证思维中看不到人的概念,从而使得辩证法失去了革命性、批判性的人文特征。而在他看来,只有在革命的批判的实践意义上才能够正确理解辩证法的含义,所以人必须成为辩证法的核心,辩证法必须是关于人与其对象之间的实践性运作,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整体关系。这也就是卢卡奇所谓的总体性辩证法的基本含义。卢卡奇认为,他所提出的总体性的辩证法也是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中具体运用过的思想方法。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经济关系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关系,并在整体中考察局部。卢卡奇说,“《历史和阶级意识》的伟大成就之一就在于恢复了总体性范畴的中心地位,这一范畴曾被渗透在马克思的全部著作之中,然而却被机会主义者用科学主义代替了。”(《历史与阶级意识》,第25页,重庆,1989年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