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对知识产权提出了新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由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转变,必须依靠知识产权。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品牌兴农"不能忽视农副产品的质量保证;培育新型农民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治是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新的平台,是农民增收的新源泉,耕地保护的新动力,是解决建设用地指标的有效途径,是一项“政府得民心、投入见效益、农民得实惠”的民生工程。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曼 《法制与社会》2010,(2):219-2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高瞻远瞩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适应潮流深得民心的历史选择,更是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贵州省是一个欠发达以农业经济为主要成分的省份,农村人口贫困,基础设施薄弱。尽快提升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经济,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贵州省新农村建设需要全省人民共同奋斗,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从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贵州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4.
卢先群 《法制与社会》2013,(30):215-216
农民工内卷化对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在现有的体制下要想解决农民工内卷化问题,强须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增强农村的吸引力,吸引农民工心甘情愿地回到原来的身份——农民,同时充分发挥在城市价值提升、实力增强之后的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从而使新农村建设焕发出活力,真正使农村实现现代化。解决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5.
《公民与法治》2011,(14):F0002-F0002
近年来。晋州市小樵镇屯尚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坚持以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建设民富村美、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村小组党员干部团结一心,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缩小城乡差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为了解目前新农村建设情况,近期,我对新农村规划和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十分期待,要求也十分迫切.只要积极引导.认真组织,  相似文献   

7.
刘梅芳 《政府法制》2008,(10):56-56
近几年来,山西省陵川县杨村镇泉头村在陵川县政府、杨村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党支部书记付保国的带领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夯实“农民稳定”为基础,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取得了新农村建设的新成绩。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既是中央为加强三农工作实施的重大战略举措,又是惠及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我们要瞄准目标定好位,主动出击,在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内乡县七里坪乡人大主席蔡广合在主席团会议上动情地说。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该乡人大主席团围绕“新”字履职布局,谱写了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9.
张瑞婷 《法制与社会》2011,(11):246-246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完善,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运行,农民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指出深入分析当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探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体是积极健康的,但许多消极的方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制约。深入分析当前农民思想道德现状,正确认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丹阳市公证机构积极开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公证法律服务,根据农村、农业改革发展状况和农民实际需求,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一凡 《中国公证》2010,(5):20-22
北京市国信公证处所在的海淀区,是北京市城八区农村人口比例相对大的城区,随着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民群众的守法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公证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公证服务,成为了国信公证处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农民整体素质较低,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必须加强农民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思想道德法纪教育,努力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何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抓好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民族地区农民增收,关键在于保护民族地区农民的发展权。本文从发展权、农民发展权、民族地区农民发展权三个方面论述了保障民族地区农民发展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苑世兴 《法制与经济》2008,(16):115-115,120
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出路,它要求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提高全社会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要调整国民经济收入分配结构,使公共财政以较大幅度向“三农”倾斜;要为农民提供与城市大致均衡的公共产品;要推进城市化,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要统筹城乡工业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要加强组织引导,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山西省阳城县町店镇在阳城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加字方针要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建设,扩大招商引资转变发展方式,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设新农村,挖掘历史内涵打造文化名镇,倾力改善民生扶助弱势群体,全镇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重要工作进展顺利,2007年该镇被上级评为“招商引资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决定,内容十分明晰。其中“管理民主”充分体现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要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形成更加规范的村民自治机制,提高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为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刘梅芳 《政府法制》2008,(14):63-6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惠及亿万农民的重大决策,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是关键,农民是主体。2007年,在山西省武乡县新农村建设的大军中,洪水镇南坪村党支部用满腔热血和对村民深深的情意,校正着南坪村的发展轨迹,在该村翻天覆地的变革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目前,我国农民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知识结构,与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都存在较大差距。加快培育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必须优先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强农村道德发展建设与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陈文清 《中国监察》2010,(17):24-25
福建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近年来,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重大历史任务,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全面实施农村的事农民“要知道、要参与、要做主、要监督、要满意”的“五要”工程,积极探索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新路。“五要”工程的实施,保障了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评判权,调动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用权行为,促进了农村改革发展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