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谷物起源神话类型在20多个云南少数民族当中,流传着许多类型的谷物起源神话。李子贤先生在《云南少数民族谷物起源神话类型与多元文化》中,将在云南少数民族中流传的谷物起源神话分成以下9种类型。①1、自然生成型;2、飞来稻型;3、动物运来型;4、死体化生...  相似文献   

2.
张正军 《思想战线》2003,29(2):113-118
日本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已经历了百年。南诏和大理国史研究、照叶树林文化研究、稻作起源地研究、神话和民间文学研究等兴起了几次高潮。最近,亚洲民族文化学会会长工藤隆教授以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来研究神话和对歌,主张用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来复原日本上古的神话和对歌,提出了神话的八个层次论和对歌的X层次论。  相似文献   

3.
关于盘古开辟天地、伏羲兄妹再造人类神话的源流,学术界曾进行过探讨。有的认为伏羲兄妹再造人类的神话“本在苗族中盛行”,因而说它起源于苗族,闻一多先生在《神话与诗》一书里肯定和发展了这一观点;有的根据南方崇信盘古等理由,断言盘古开辟天地神话产生于南方;更多的研究者则认为:盘古与槃瓠,伏羲(女娲)与槃  相似文献   

4.
某种特定的神话系统是某一特定文化系统的表征.将我国云南佤族与台湾原住民诸族群,以及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区和国家的许多民族之神话系统进行比较,便会发现以上诸民族的神话系统基本相似,均属同一文化类型.在此基础上,便会发现西端从中国云南的佤族开始,中经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直至东端的我国台湾原住民,存在着一个东南亚"U"形古文化带.这一古文化带的源头或祖地,也许就是云南的佤族聚居区及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5.
盘瓠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产物,它广泛流传于东南亚地区。我国南方的有关兄弟民族,诸如瑶族、畲族和部分苗族等,民间也蕴藏着不少的盘瓠神话资料。汉文献对盘瓠神话也不乏记载,丰富的盘瓠神话传说资料,它在民族学,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宗教学和神话学等学科领域,都颇有研究的意义。本文仅就盘瓠神话的美学价值进行初探,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6.
试论云南少数民族的洪水神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云南二十二个少数民族及苦聪人中,至少有十六个民族及苦聪人流传着完整的、别具特色的洪水神话。云南各少数民族洪水神话的内容,大体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苗、彝(大、小凉山除外)、壮、瑶、白、哈尼、傈僳、景颇、怒、独龙等族及苦聪人的洪水神话,都有一个中心母题:远古时,天神(或雷公、龙王、鬼)发洪水  相似文献   

7.
云南少数民族神话中蕴含着突出的女性意识,关于女性在创世、感生、文化创造等各方面业绩的神圣叙事,充分体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尊重女性的原初观念。这种文化传统中原初的女性意识,与西方社会中历经男权压制后才产生的女性主义觉醒有所不同,是人类知识积累中更为可贵的经验。云南少数民族神话中的女性意识,在当代少数民族口头传统的传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当下社会和谐两性文化的构建,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百越族系稻作神话初探--以壮族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子贤 《思想战线》2003,29(1):67-71
近年来考古发掘实证资料证实 ,我国南方已有上万年的稻作栽培史。剖析、比较以壮族为代表的百越系诸民族活形态的稻作神话与相关民俗 ,并结合古越人的文化特征进行综合审视 ,可以初步确认百越系诸民族及其先民古越人的稻作神话 ,当属东亚、东南亚最古老的稻作神话。  相似文献   

9.
大约产生于远古狩猎和采集时代的图腾神话,是整个神话系列中最早的一类。它包含着原始先民最早的审美观念和其它各种观念意识。同各种原始的造型装饰艺术一样,它是打开人类童年时代审美活动这个迷宫的钥匙之一。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各个民族社会发展不平衡,一些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直至解放前夕,还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原始社会的痕迹,所以图腾神话在很多少数民族中都有流传。本文试图从这些图腾神话入手,就人类早期审美活动的特征,作一些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丽江纳西族的洪水神话,以其鲜明的民族特点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我国南方大多数少数民族的洪水神话,都讲到当人类遭受洪水浩劫时,人间只剩下一对兄妹,后来由于兄妹结婚才得以重新繁衍人类。丽江纳西族的洪水神话,则把兄妹结婚视作导致天神发怒而发动洪水荡灭人类的原因。洪水后人间唯一剩下的男子从忍利恩,寻找天上的仙女衬红褒白作配偶后,人类(民族)才得以重新繁衍。天界与人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丽江纳西族洪水神话特点的形成与纳西族先民  相似文献   

11.
云南的对外贸易有久远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四川、云南就和缅甸、印度发生了贸易关系;汉、晋以来,由川、滇通往缅、印的这条古老的商道,成为我国南方的一条“丝绸之路”。十九世纪下半叶,云南的现代工业、交通运输和商品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对外贸易也随之扩大。我们研究云南对外贸易的历史,不仅可以探索云南经济发展的情况及其原因,而且可以为进一步发展云南的对外贸易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2.
蒋贤萍 《求索》2013,(7):158-160
《玻璃动物园》是田纳西.威廉斯的第一部成功剧作。本文以剧中的阿曼达和劳拉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怀旧理论观照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南方淑女,阐释其复杂多元的怀旧情结。南方淑女的怀旧情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昔日美好的眷恋,对浪漫爱情的追忆和对神话世界的向往。通过记忆与想象,南方淑女建构起过去与现在之间的桥梁;她们的怀旧经验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在想象中被诗意化、文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兄妹婚配再造人类的神话,在我国南方各民族中广为流传。在彝、苗、瑶、壮、布依、白、哈尼、傣、傈僳、景颇、侗、纳西、怒、基诺、拉祜、独龙、布朗、崩龙、水、佤、汉以及台湾的高山等民族的神话史诗里,都有兄妹婚配再造人类的内容,有的还与洪水神话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汉文古籍、古彝文经书、纳西族的东巴经里也有这方面的记载。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人们对它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发表了许多有意义的见解。多数研究者认为,兄妹婚配再造人类的神话,反映了我国南方各民族在原始社会里的血亲婚配的婚姻制度。而我们认为,这种仅从兄妹二字着眼而得出的结论,是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了。这是因为,原始社会里的意识形态,从来都不是单一的纯粹存在着的现象。尤其是流传在各民族口头上古老的精神文化,更是一个复杂的东西。从纵的方面看,它们不是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14.
"产翁"即男子"坐月子",是唐至清代广泛流行于中国南方壮侗语族先民中的一类特殊习俗。与"射日"有关的神话在中国也曾广泛流行,西南地区苗瑶族群中至今流传,甚至遗有表演这一神话的"射日舞"。分析发现,二者均是古之某种仪式的遗存。其中,"产翁"之俗是人们相信男子"坐月子"可保母子平安信仰下的一种仪式,它的出现或与南方湿热气候下初生儿的存活率有关。而"射日神话",本是对"射日"仪式的解释,"射日"是人们在旱灾中登高以箭射日的一种仪式,基于人们相信如此可驱退酷热的信仰,其或与发生在距今4000年前后的气候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5.
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历史文化悠久,自然、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水目山是云南开创较早的佛教圣地之一,曾一度成为全省的佛教传播中心;水目北岗塔林是云南最大的佛教塔林建筑群;云南驿是云南最早的县治驻地之一,古驿道是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南方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16.
《创造》2004,(3):53-53
云南的北大门--水富县位于金沙江下游、云南省的东北端.具有良好的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 水富地扼川滇要冲,是南方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云南东北片区经济的桥头堡,地处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带和昆明经济圈三大经济区域交汇区.  相似文献   

17.
云南的汉族不是土著民族,都是从内地迁到云南的。历史上,汉族人迁云南主要是在三个时期:一是汉晋时期;二是唐代(南诏时期);三是明清时期。前两个时期迁人云南的汉族,在少数民族的汪洋大海中被融合或“大化”。云南现代汉族主要来源于明清时期。一、汉晋时期入迁的汉族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中央集权较为强大的时期,但这一时期北方的匈奴民族也处于兴盛阶段。汉王朝无力开拓北方回土,只好着力开发南方,因为当时南方民族众多,较为分散,还没有形成足以同中央政府抗衡的地方政治、军事集团。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调集巴蜀地区的士卒进兵…  相似文献   

18.
洪波  江仕敏 《创造》2011,(5):54-59
滇东大地,乌蒙山麓,珠江源头,云贵交界,有一个古老而神奇、壮美而辉煌的地方——富源。 她的名字铭记着久远的历史步履,彰显着丰厚的资源禀赋。她不仅是千百年来中原入滇并出东南亚和云南北上"进京"的重要通道,是南方丝绸之路和云南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  相似文献   

19.
本刊 《创造》2014,(1):48-49
正南方丝绸之路,是一条起于现今中国四川成都,经云南,到达印度最后至罗马的通商孔道。其总长有大约2000公里,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南方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的茶马古道、驼峰航线,如今的昆曼公路、中缅油气管道等,都彰显了云南在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回顾历史的同时,我们也在承接历史给予的新课题,如何借助自身优势创新转型,扬起新的风帆,推动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云南是山的世界,一座大山连着一座大山,一山更比一山高。飞泉挂着的,走兽出没的,树木生长的,也全是山。在世界的所有高原上,“原”少“山”多的云南,是山最多的高原;而处在青藏高原向南方大陆架急剧降落带的海拔高差,也使云南的山成为真正的大山。山,使云南的空间拥挤,也使脚下的路永远在大山里缠绕。山,把云南封闭在自给自足的温情日子里,也让云南忘记了时光的流逝和山外的世界。在外人眼里,云南真的成了从原始森林里走出来的“狼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