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晓丽 《学理论》2010,(19):169-170
图书馆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的和谐与图书馆的和谐是分不开的。图书馆的和谐体现在和谐的馆内外人际关系、和谐的馆藏发展、和谐的服务环境,而构建和谐图书馆最主要的是通过图书馆员的职业精神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科学是人类文明大厦的顶梁柱。人类生活与科学知识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到全球经济、政治、外交,中及企业的决策、管理、经营,小至个人的衣、食、住、行,何处没有科学知识的应用?为了更有效地驾驭科学、运用科学,必须大力提倡科学精神。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迈向新世纪的中华民族更需要弘扬科学精神。那么,什么是科学精神?所谓科学精神,当然不是那些具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持续了许多年,但与之十分不和谐的是,职业精神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却越来越成为一道坎,其中愈演愈烈得假冒伪劣和官员腐败尤为突出,仅此两端就足以显示.培育职业精神刻不容缓。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如今已成为社会的共识。本文就与职业精神进步有关的一些问题发表了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陈勇 《学理论》2012,(20):63-64
弘扬科学精神对于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具有必要性,对科学精神及其如何弘扬的一些看法:一是在内化方面,提高学术水平,防止学术腐败;二是外化方面,提高公众的科学意识。  相似文献   

5.
唐文利 《学理论》2009,(28):233-234
高校图书馆在硬件建设不断发展的同时,人文关怀的精神却在慢慢流失。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弘扬人文精神、实施人文关怀在高校图书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为泛道德文化,其科学文化精神虽弱,但却是有的。文章以儒家、墨家和道家为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精神进行详细考察,并就创新我国传统文化提出三个具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弘扬图书馆服务精神,发挥图书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哲学在当代创新中存在的知性化倾向,提出哲学精神是哲学创新的灵魂和动力。哲学精神是人类精神的最精致表达,是对科学精神的超越。哲学发展一定程度上离不开科学精神,但简单地以科学精神代替哲学精神,却是当代哲学被知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永葆"爱智慧"风范的精神品格,哲学精神主要包括追求纯粹、反思批判、高扬自由等内容。哲学的创新恰在于哲学精神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侯玮  方亚楠 《学理论》2009,(32):186-187
图书馆人文环境和现代化的手段为流通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从服务理念、阅览环境、微笑、技术等层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流通管理中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论图书馆服务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莉  方亚楠 《学理论》2009,(15):142-143
图书馆通过利用自身拥有的信息、知识资源为读者提供服务来获取价值,不管那个层面的图书馆都将其核心工作定位于服务读者。服务科学的出现与深入研究为图书馆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将服务科学引入到图书馆工作必然会促进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改进。  相似文献   

11.
论图书馆创新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新技术运用到我国图书馆工作,给图书馆业态带来了巨大变革。图书馆为顺应时代发展积极采取措施,实现了组织方式、工作方式和服务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并通过不断推出新的工作方式和服务形式,催生出了新兴图书馆业态,促进了图书馆多元化趋势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性的科技浪潮的兴起和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全民族的科学精神也在日益得到弘扬.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都十分强调了弘扬科学精神的必要性.这恰恰说明,目前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需要科学精神的弘扬,我们的各项工作都需要科学精神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任福全  胡昊 《学理论》2010,(27):224-225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和谐校院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如何用"和谐"精神,实现图书馆的和谐管理,是高校工作者应关注和探索的重要课题。要准确地对和谐社会中高校图书馆的定位,实事求是地分析目前高校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索实现高校图书馆和谐管理的方法和途径。应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建设网络图书馆等,大力推进高校图书馆的和谐管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论述了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科技文化的价值观体系。作者认为,求真唯实、批判创新与宽容是科学精神和科技文化的基本内涵,同时也是现代科技文化的价值观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次,联系当前国际国内社会现实,对伪科学和邪教的反科学本质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最后,文章指出,在目前我国经济政治各项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社会各种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现的今天,在全社会大力加强科技文化建设,弘扬科学精神,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伪科学和邪教的本来面目,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中实现教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当前我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大学教育整体上亦出现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割裂。高校要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战略高度,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来思考大学生的素质以及这些素质的社会意义,倡导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集成,把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兼备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论科学精神的培养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院合宽 《理论导刊》2006,(11):50-52
科学精神是在科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主观状态,其实质是探索。大力培养国民的科学精神,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的“民族精神”即民族伦理精神。作为一个国家的灵魂,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黑格尔认为民族精神彰显着民族的特色和本质,决定民族的独特的历史演进历程,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稀缺共同价值诉求的现代社会,探讨黑格尔“民族精神”的合理内核,无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是文本,更是一种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蕴含在它的文本之中,但更多的是蕴含在它的实践本性之中.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实践本性内化为对生命价值的探求,最终统一于理性的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不仅展现理论的科学性,更体现实践的可行性,强调实践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今天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必须遵循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国家意识形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但是不管是从哪个维度去研究和认识马克思主义,我们都不应忘记马克思主义蕴藏的“类主体”高度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35)
军人职业素养包括军人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三个层面,三者紧密联系,在培育战斗精神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效培育战斗精神的三种途径如下:用"军人生来为打赢"的职责意识孕育官兵的激越之情;用"忠诚、爱国、尚武"优良传统强化军人职业道德情感;用"为战而练"的实践舞台锻造军人过硬的本领。  相似文献   

20.
郭萃 《学理论》2012,(2):139-140
面对日益技术化和工艺化的当代社会,人们在发挥教育促进物质生产的作用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引导,尤其要注重人的精神生活的调适和精神信念的形成。这是当代教育在应对社会挑战时应该作出的重要选择,也是当代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回归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